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液化1

更新时间:2023-08-13 浏览次数:9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长春) 夏天的清晨,室外草叶上常出现露珠。露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凝固 B . 液化 C . 升华 D . 凝华
  • 2. (2023·朝阳) 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 夏天,山顶上形成薄雾 C . 秋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D . 严冬,树枝上出现雾凇
  • 3. (2023·通辽) 下列对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夏季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 . 新疆吐鲁番地区修建坎儿井可以减慢水的蒸发,蒸发需要放热 C . 北方冬季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 . 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或消失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 4. (2023·牡丹江) 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
    A .   正在消融的冰花 B .   草叶上的露珠 C .   铁丝网上的霜 D .   洁白的雾凇
  • 5. (2023·丹东) 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放在衣箱里的樟脑丸变小,这是汽化现象 B . 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过一会儿变湿,这是液化现象 C . 夏天,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这是升华现象 D . 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凝固现象
  • 6. (2023·抚顺) 某校传统文化节上,语文老师所出对联的上联是:“雨雾霜雪露,迎阳则消”,物理老师接的下联是:“金银铜铁锡,遇火则熔”。关于其中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霜的消失是汽化现象 B .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 雾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D . 铜熔化过程需要放热
  • 7. (2023·大连) 诗经国风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句流传甚广。形成“露”的物态变化是( )
    A . 液化 B . 汽化 C . 熔化 D . 升华
  • 8. (2023·常德) 关于生活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沸点低 B . 人出汗后吹风扇会感觉更凉快,是因为加快了蒸发 C . 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瓶外壁会冒汗,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D . 湖南的冬季,窗户上的小水珠常出现在玻璃内侧
  • 9. (2023·吉林) 放在饮料中的冰块会越来越小,这个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 . 汽化 B . 熔化 C . 液化 D . 凝华
  • 10. (2023·北京) 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管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B . 水蒸气推出橡胶塞导致水蒸气内能增加 C . 水被加热的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 D . 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过程中,橡胶塞的动能是由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来的
  • 11. (2023·兰州) 冬天,室外佩戴口罩,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下列现象与上述“白雾”的成因相同的是(  )
    A . 吃冰棒时常出现冰棒粘舌头的现象 B . 冬天,大巴车窗内侧出现冰花 C . 放置在冰箱外的蔬菜水果容易变蔫 D . 水烧开后,壶嘴上方有大量白气冒出
  • 12. (2023·包头) 如图,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水加热后产生大量水蒸气将塞子顶出,同时管口出现“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受热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内能 B . 塞子被顶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 “白雾”是水汽化形成的 D . 酒精消耗过程中热值变小
  • 13. (2023·鄂州) 2023年5月30日,我国神舟十六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并在太空中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至此,神舟十五号和神舟十六号两艘飞船上一共6名航天员胜利会师,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上一个新台阶;接下来,航天员将与地面上的科学家天地联合,进行上千个大规模不间断的科学实验,为未来十年我国航天员登月做好准备。关于这一盛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发射时,火箭向下方的水面喷火,水面上方立刻出现大量的白雾,这些白雾是大量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 . 飞船上有的部件是用比铝还轻的新型复合材料制成的,“比铝还轻”指的是这种材料质量小 C . 神舟十六号飞船与空间站实现对接时,它们之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D . 航天员将与地面上的科学家天地联合,进行科学实验,他们之间通话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 14. (2023·深圳) 端午节煮粽子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习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燃料燃烧为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 . 打开锅盖上面的白雾是水蒸气 C . 加热粽子是利用做功增加内能 D . 闻到粽子的香味是因为扩散现象
  • 15. (2023·龙东)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  壶口“白气” B .  浓雾消散 C .  冰雕变小 D .  冰雪消融
  • 16. (2023·河南) 大好河南,风光无限.关于我省自然风景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云台山雾气环绕——雾的形成需要吸热 B . 王屋山冰雪消融——雪的熔化需要放热 C . 老君山霜打枝头——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 鸡公山朝露晶莹——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 17. (2023·福建) 如图所示,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了枫桥附近的夜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霜”是水蒸气遇冷吸热后形成的 B . “月”和“渔火”都属于光源 C . 以“寺”为参照物,“桥”是运动的 D . 敲钟的力越大,“钟声”的响度越大
  • 18. (2023·荆州) 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某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矿泉水结冰是凝华现象 B . 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放热 C . 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D . 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 19. (2023·潜江) 大量中华诗词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雪”是水凝华形成的 D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是雪熔化形成的
  • 20. (2023·宜昌) 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 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C . 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 D .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 21. (2023·内江) 人类对物态变化的认识是从水开始的,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 水蒸气在松枝上形成冰晶 B . 温暖的阳光里,冰化成潺潺的流水 C .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表面出现小水珠 D . 冬天,晾在室外冰冻的表服也会干
  • 22. (2023·武威) 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所指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蒸发现象 D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 23. (2023·苏州) 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仅液化 B . 仅汽化 C . 先液化后汽化 D . 先汽化后液化
二、填空题
  • 24. (2023宁夏·中考真题) 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离不开地球上的水循环,关于图中水循环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 . 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云中的小水滴 C . 云中的小水滴遇冷,凝固形成冰雹 D . 云中的小冰晶吸热,升华形成雨

    选择理由: 

  • 25. (2023·鄂州) 如图所示,该玩具叫做爱心温度计。由上下两个玻璃瓶和中间一段弯曲的心形细玻璃管组成,事先在下面瓶子里装有乙醚液体(沸点约为34℃)。把热的手捂在下面瓶底装有液体的部位,一会儿后,乙醚沸腾起来,导致下方玻璃瓶上部气压增大,使液体顺着瓶子里的细玻璃管向上涌。松开手后,液体又会流回底部。

      

    1. (1) 手握瓶底时,手掌的热通过(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法,改变了乙醚的内能;
    2. (2) 松开手后,玻璃瓶上方乙醚蒸气经(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流回底部。
  • 26. (2023·益阳) 夏天的清晨绿叶上形成露珠是(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一过程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27. (2023·烟台) 淡水资源的短缺已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海洋里获取淡水,对解决淡水危机具有重要意义。用什么方法能除去海水中的盐得到淡水?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大试管中加入的食盐水,组装好器材后,用酒精灯加热,一会儿看到小试管内出现淡化后的水。则加入的食盐水质量为g;当食盐水从升高到的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约为J(不考虑食盐水质量的改变)。在淡化过程中,水蒸气变成水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食盐水比热容近似为 , 食盐水的密度取]

      

三、综合题
  • 28. (2023·赤峰)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图是17世纪一种原始热机的示意图,以下是它对外做一次功的简要概述:

    ①燃烧燃料,对锅炉里的水加热,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②高温水蒸气通过锅炉与汽缸间的阀门进入汽缸;

    ③关闭锅炉与汽缸间的阀门,打开水箱与汽缸间的阀门,向汽缸里注入冷水;

    ④汽缸里大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

    ⑤活塞向下运动,对连杆产生巨大的向下的拉力,从而对外提供动力做功。

      

    1. (1) 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①中通过的方法使水的内能增大;
    2. (2) ④中水蒸气液化,要热量;
    3. (3) 不计活塞质量,在④和⑤中,汽缸内大量水蒸气液化成水,导致汽缸内气压减小,在的作用下,活塞向下运动。
  • 29. (2023·武威) 炎炎夏日,小明从冰箱里拿出一杯酸奶。请从物理学角度解释:
    1. (1) 使用吸管尖端容易插入酸奶杯上方塑封膜,原因是什么?
    2. (2) 过了一会儿,小明发现酸奶杯的外表面有很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