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时...

更新时间:2023-09-04 浏览次数:2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1906年,张之洞主持赎回粤汉路权后,粤总商会认股180余万股,随后认股者源源不断,完成了粤汉铁路的商办。这说明该地区( )
    A . 成为了列强侵华的重心 B . 民众爱国意识的高涨 C . 自然经济解体速度较快 D . 走出华夷之辨的禁锢
  • 2. (2022高二下·定远开学考) 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决定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这一决定(       )
    A . 有利于全面提升公民素养 B . 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 . 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D . 有利于健全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 3.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北魏孝文帝改革在说汉话问题上( )
    A . 采取一视同仁的举措 B . 态度坚定且具策略性 C . 承认汉话比北语先进 D . 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
  • 4.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为了进一步统一中国、实现文治、改进风俗、争取文化正统的地位,以及改变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恶劣气候环境,拓跋宏采取的措施是(   )
    A . 迁都洛阳 B . 改说汉语 C . 鼓励通婚 D . 推广汉服
  • 5. 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效果最为显著的一场变法运动。以下选项中,最有利于秦国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
    A . 奖励耕织 B . 奖励军功 C . 废井田制 D . 推行县制
  • 6. 孝文帝改革要求鲜卑人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改说汉话,与汉人通婚。这反映的是( )
    A . 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 B . 游牧生活的传统灭亡 C . 孝文帝数典忘祖脱离实际 D . 蕃汉分治成时代趋势
  • 7. 1897年,湖南巡抚陈宝箴在长沙设立“时务学堂”,随后他又创办课吏堂、武备学堂,设立新政局作为筹划和推行新政的机关。这表明陈宝箴( )
    A . 对维新派阳奉阴违 B . 公开支持梁启超改良 C . 积极进行维新探索 D . 对清朝统治不抱幻想
  • 8. (2023·眉县一模) 如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他的学习笔记最有可能是在描述(   )

    地位:是近代中国第一所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

    方式:采取分科教育

    意义: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A . 京师同文馆 B . 京师大学堂 C . 北京大学 D . 清华学堂
  • 9. 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大会是( )
    A . 中共十六大 B . 中共十七大 C . 中共十八大 D . 中共十九大
  • 10. 1978年3月-11月,国内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会议一方面意识到中国同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管理等方面差距拉大;另一方面也提出“既要大幅度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也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这些会议( )
    A . 贯彻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B . 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 . 为重大决策出台准备了条件 D . 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 11. “中国的封建制度相沿几千年,流毒无限……知识分子从此在封建思想里添加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比起完全封建思想来,应该说,前进了一步。”在此,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戊戌变法运动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
    A . 发展了民族工业 B . 废除了官僚体制 C . 促进了思想解放 D . 实现了救亡图存
  • 12. 清末部分知识分子关于“新中国”构想表,据此表可以得出( )                                                                                                                                                                                                                      

    作者

    著作

    年份

    主张

    康有为

    《康南海自定年谱》

    1888

    在巴西经营殖民地,建立新中国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

    1902

    前期为君主立宪国,后转为民主共和国

    柳亚子

    《哀女界》

    1904

    推到旧政府,建立新中国,独立之幸福

    陆士谔

    《新中国》

    1910

    实现宪政,收回租界,取消治外法权

    A . 清末统治危机刺激了民族的觉醒 B . 实施宪政是清末知识分子的梦想 C . 结束君主制已成为社会普遍共识 D . 知识分子对近代变局进行了探究
  • 13.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银元之战”“米面之战”,并开展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活动。其共同目的是( )
    A . 推翻国民政府 B . 驱逐西方列强 C . 巩固人民政权 D . 建设社会主义
  • 14. 当赵国40万大军被秦将白起围在长平时,秦王下达了“凡是年龄十五岁以上者,都要向防地报到”的命令,于是秦国大军迅速集结,最后坑杀了赵国的降兵40万人。秦王的命令与哪-制度的推行最有关联的是( )
    A . 宗法制度 B . 募兵制度 C . 军功爵制 D . 户籍制度
  • 15. (2023高二下·高县开学考) 下边是《新华日报》所刊登的当年毛泽东的讲话。此次讲话的背景是(   )

    A . 人民公社化运动已开展 B . 社会主义改造正式开始 C .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 . “左”倾错误十分盛行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22·赣州二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宋中期,为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侯,加大“养兵”。神宗即位之后,“忿流弊之积委,闭财力之伤耗,览政之初,为强兵富国之计”,决定改革。当时各州、府,除了征收正常田赋外,还有以“贡品”名义征收的各种物资,都由各民户分担。不论年成丰歉,也不问京城各种物资的供需情况,各仓库的库存情况,都不能轻易更换或减少,要按规定运送到京城进贡。当年成差时,百姓只得高价购买以上供。当库存多时,府库多余物资只得出售,而大商人又乘机操纵市场,官府和上贡的民户都深受其害。为解决这一弊端,王安石推行“均输法”,根据当地每年应当上供的数目、首都每年的用度及库存物资的数量之间的综合关系,本着“徙责就贱、用近易远”(就贱、就近)的原则进行购买,以“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实施后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摘编自陈振《宋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均输法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均输法改革的作用。
  • 17. (2020高三上·哈尔滨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前期,官员因没有固定的俸禄制度而缺乏稳定收入来源,官员之间收入严重不平衡。地方官员截断官物、搜刮掠夺、经商射利,甚至为了谋取暴利“逼民假贷”,以致严重危及统治。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孝文帝开始“置官班禄”,施行“以品第各有差”的俸禄制度。孝文帝保留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之制,同时又具体和细化了官品的区分,形成了五大阶梯的官俸差别。这一时期以帛计俸,按季发放,中央官员除了获得绢帛,中央财政还会给他们供给食料,如酒肉、谷物等。地方官员则享受“随近给公田”和“依户给俸”的待遇,即伴随均田制的推行而实行公田制度。孝文帝的俸禄改革达到了“厘整时务”的功效。

    ——摘编自徐研《俸廉关系之辨——北魏官员俸禄制度及其监察机制的探析》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俸禄改革的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俸禄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