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3-08-14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30</strong>小题,共<strong>60.0</strong>分)
  • 1. 一位西方学者说道:“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他们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这表明( )
    A . 古埃及艺术功利目的性强 B . 古埃及人宗教思想的具体体现 C . 以来世为中心的宗教影响深刻 D . 重视选材上对石料的偏爱
  • 2.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 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中国的夏朝存在成熟文字 B . 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 . 《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D . 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 3. 中原地区盛产粮食、麻、丝及手工制品,而农业的发展则需要大量的畜力(牛、马等);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畜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草原丝绸之路的基础条件 B . “皮毛路”和“茶马路”相互辉映 C . 草原地区最早形成茶马互市 D . 农耕文化剧烈地冲击了游牧文化
  • 4. (2022高三上·南昌月考)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发掘、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和“民主思想”的风气:以前不受关注的墨子学说受到空前关注,古代大批能工巧匠的名字也突然走到历史前台,频频见于报端。这主要是由于( )
    A . 儒学地位的衰落 B . 政治改革的冲击        C . 中西文化的冲突 D . 维新思想的影响
  • 5.  “他(亚历山大)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希腊化表现在(  )

    ①希腊文化中心发生了变化

    ②促进希腊人和其他民族融合

    ③希腊文化的传播范围扩大

    ④被征服地区希腊化非常彻底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6.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独特的建国历程,形成了美国特殊的移民文化,这种文化成为美国的标志,在美国的整个发展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下列关于美利坚文化形成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英国文化占主导,特别是语言与英国几乎一样 B . 种族融合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C . 独立战争过程中,“美利坚人”成为共同名称 D . 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促进了美国文化形成
  • 7. 塔西佗在《日耳曼尼亚志》中写道:日耳曼人中,没有一个部落是居住在城郭内的,就是个别的住宅也不容许彼此毗连。他们零星散落地逐水泉、草地或树林而居。这说明当时的日耳曼人(   )
    A . 已进入文明时代 B . 以采集渔猎为生 C . 尚处于游牧时代 D . 具有封闭保守性
  • 8.  作为埃及最大的神庙,卡尔纳克神庙给人的感觉就是夸张,且不说塔门巨大而厚重,雕像高大而挺拔,就连多柱式大厅中的134根圆柱子,每根“盛开”的莲花大圆柱顶可以站立100余人。这说明(  )
    A . 古埃及统治深受宗教影响 B . 神庙富甲一方,势力强大 C . 古埃及人以此宣扬来世说 D . 豪华的陵墓建筑备受欢迎
  • 9.  如图《掷铁饼者》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也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整尊雕像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突破了艺术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运动员所呈现的形态(     )

    A . 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 B . 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 C . 是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D . 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 10. (2021高一下·长白月考) 据《曼多撒手抄本》记载,阿兹特克人的学前教育在家中完成,十岁到十五岁进入公共学堂学习,由氏族酋长监督;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的教育(    )
    A . 以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为目的 B . 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 C . 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 D . 形成了全民参加的体系
  • 11.  2016年初,在北京举办的红色藏品专场拍卖会上,一套由中华苏维埃政府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以100.2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落锤,创造了红色货币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如图)。据此可知,红色货币的发行(  )

    A . 体现中共掌握金融自主权的尝试 B . 反映农民阶级最迫切的愿望 C . 为人民币的发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D . 巩固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成果
  • 12.  明朝乡村社仓制度规定,各村二三十家为一会,以户等的高下,分别捐粮收储于仓,而推有德者为社正,进行具体管理。若遇凶年,则计户给散,先中下户,后及上户,上户需偿还,中下户则免其偿还。这反映了明朝乡村救济(  )
    A . 救济方式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 B . 建立了完备的乡村备荒仓储体系 C . 保障了当时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D . 注意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
  • 13.  20世纪90年代以后,德国主张改变福利基金使用中的盲目性和低效率,将个人自助和社会互助结合起来,鼓励个人购买商业保险。这有利于(    )
    A . 改变德国经济发展结构 B . 促进保险行业私有化改革 C . 扩大福利政策覆盖范围 D . 兼顾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
  • 14. (2023高二下·沈丘开学考) 振华里的家庭妇女龚老太太在家里举行家庭会议,订立了节约捐献的家庭公约:“龚老先生每天少抽五支烟,坐三轮车改坐电车;龚老太太的两个儿子本来每星期要看一次电影,决定减为每两星期看一次,把省下的钱来捐献;她自己也决定每天省500元菜钱,一直捐到朝鲜全部解放为止。”材料反映了(   )
    A . 一五计划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 B . 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爱国热情 C .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D . 建国初期民众政治觉悟迅速提升
  • 15.  唐朝三省长官都是丞相,中书、门下、尚书省负责起草、审核、执行。宋朝把行政权交给中书门下,军事交给枢密院,把财政权一分为三,称为“三司”,分别负责盐铁、户部、度支。宋朝对丞相制度的发展(  )
    A . 减弱对皇权的约束,加强了皇权 B . 分散了职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C . 是一个创举,加强了中央集权 D . 体现了皇权之下的民主政治
  • 16. (2022高三上·肇东期末) 今天人们有关明朝的印象中,除了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外,还有不能不提的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恰是这种变化,形塑了明朝的政治生态。下列项中,属于这种变化的是(    )

    ①罢除丞相    ②设立内阁    ③设司礼监    ④六部直属皇帝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17. (2020高三上·陕西月考) 20世纪50年代以来,民法典立法工作因各种原因五次搁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这说明我国(    )
    A .   逐步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 .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C . 法制建设不断走向健全 D . 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全面建成
  • 18.  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标志。任何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都可以自主制定和修订本国的税则。回顾中国关税自主之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B . 中国国境关税海关大权一直掌握在中国人手上 C . 国民政府未能采取措施推动关税自主权的进展 D .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 19. (2021·绵阳三模) 1962年3月,毛泽东针对公安工作指出:“刑法需要制定,民法也需要制定,没有法律不行”。1964年7月形成民法草案(试拟稿),该草案共3编、24章、262条,包括总则、财产的所有、财产的流转。这反映出(   )
    A .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B . “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 C . 依法治国方针正式形成 D . 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 20.  16世纪以来,外来物种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传入中国的外来作物有玉米、番薯、豆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烟草等近30种。这些物种的传入是(  )
    A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 . 明清政府对外开放的结果 C . 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 D .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结果
  • 21.  中唐诗人白居易有诗云:“皋桥夜沽酒,灯火是准家。”晚唐诗人杜荀鹤也有“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的诗句。据此推测在唐朝(  )
    A . 诗人都很关注夜市 B . 夜市出现娱乐场所 C . 商品交易方式多元 D . 坊市制度已有突破
  • 22. (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 中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瞩目。下列对中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有(      )

    ①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吸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成果

    ②努力自主创新,抢占市场先机

    ③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企业竞争力、生命力

    ④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3. (2023·宿州) 天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曾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全球天花根除认证委员会于1979年签署认证书,宣告人类消除天花疫病。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西蒙森说:“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在进行合作……这是多边体系最伟大的成就。”材料说明(   )
    A . 疫情推动意识形态改变 B . 公共卫生政治化促进医学发展 C . 抗疫需要全球团结合作 D . 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抗疫成效
  • 24. (2021高二下·长岭期末) 互联网大数据正催生医疗产业向移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在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在线问诊预约等领域,通过信息共享,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让患者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这有利于(  )
    A . 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B . 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人民负担 C . 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D . 完善医疗服务,利于民众健康
  • 25.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将赛事转播等信息系统迁移至云平台,采用“奥运转播云”向全球转播;冬残奥会还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关于该现象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现代科技促进了人类信息交流 B . 人类文化生活出现了新的模式 C . 中华文化主导了世界文明走向 D . 科技与人文呈现交叉融合趋势
  • 26. (2017·新课标Ⅲ卷)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

    A . 限制权力滥用 B . 防止官员腐败 C . 培育权利观念 D . 增强责任意识
  • 27.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1931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各级苏维埃政府广泛吸收工农群众代表参加政权管理;抗日战争时期,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
    A . 国共两党阶级斗争推动 B . 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 C . 抗日根据地的日益扩大 D .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
  • 28. (2020高二上·扬州开学考) 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
    A . 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B . 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C . 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D . 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
  • 29. (2020高二上·辽源期末) 下列是中国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主张,他们的共同诉求是 (    )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革命必先反满反清,其清廷已蜕变为“洋人之走狗”,焉可保狗护狗而不打狗乎
    A . 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 B . 反抗外来侵略,抵制西方文化 C . 发展资本主义,振兴民族经济 D . 救亡图存,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 30.  孙中山曾指出:“讲到国家的政治,根本上要人民有权;至于管理政府的人,便要付之于有能的专门家练兵打仗便要用军事家,开办工厂便要用工程师,对于政治也知道要用专门家。”据此可知,孙中山在近代文官制度的构想上(  )
    A . 主张官吏是人民的公仆 B . 注重官员的专业素养 C . 强调选举与考试相结合 D . 借鉴了西方政治制度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3</strong>小题,共<strong>40.0</strong>分)
  • 31. (2022高二下·湘桥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首先在美洲殖民地进行移民。与此同时,还有荷兰、英国和法国的移民。

    16世纪起,白人商人把非洲黑人贩运到美洲,奴隶贸易被禁止前,总人数约有1500万。

    1825年,迁入美洲殖民地的欧洲移民占美洲殖民地总人口的比例从1570年的1.25%猛增到39.1%。

    19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迁入美洲的欧洲移民为5030万,其中约65%的人进入美国,迁入拉美的欧洲移民总数达到1200万。

    ——据夏丽仙《国际人口迁移与拉丁美洲》

    材料二

    1946—1974年,美国共引进包括世界级科学巨匠、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外高级人才24万人……在1969——1979年,美国还从发展中国家接收了50多万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特长的移民。

    ——孙传忠《美国引进人才的举措及其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移民对近代美洲族群及其文化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以后美国的移民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32. (2022高二下·海南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抗日根据地,是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面对1941年以后的严峻形势,各根据地军民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改善农民的生活,调动其生产和抗日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富农和地主的利益,联合其共同抗日。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和肥西县成为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的策源地。根据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于1980年召开座谈会,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纪要。随着文件精神的贯彻执行,以“双包”著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向前发展,到1982年6月,全国实行这一制度的生产队达到71.9%。

    ——摘编自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政治意义。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农村改革的特点,并说明这场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传”本指疾病从人体的一个部位转移至另一部位。“染”本指人际交往的影响,与疾病无关。魏晋时期,“传”或“染”开始具有疫病传播的意义。人们相信,生病是因为“自作不仁”,所以病人死后,疾病还会转移至家人甚至后代。宋代学会使用药物、咒语处理死者的用品,以防传染。朱熹认为,个人的心术正与不正决定得病与否,而照顾患病的亲人不会得病。明清时期,传染成为说明疫情传播的主要用语。医生认为兵灾之后,大量死尸产生的疫气导致人们生病。民间助葬组织大量出现,地方士绅和政府出资安葬弃尸以减少疫气。

    ——梁其姿《“传染”概念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古罗马灭亡后,欧洲文明大都不关注公共卫生问题。19 世纪末期,传染病在世界肆虐了12 年之久,霍乱连续18 年侵袭美国。欧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公共卫生问题,努力控制疾病传播。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地方区域实验室、公共教育项目以及大学和其它机构的研究,法律强制公民接种疫苗。白喉、痢疾、猩红热和伤寒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日益降低,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减少传染病的发生。1977 年随着索马里治愈了最后一例天花病人,人类消除了第一种恶性传染病。

    ——(美)丽贝卡•弗格森《影响人们生活的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人对“传染”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传染病肆虐的原因及人类战胜天花的条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