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二轮复习知识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更新时间:2023-07-30 浏览次数:13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18·天津) 室温下,向圆底烧瓶中加入1molC2H5OH和含1molHBr的氢溴酸,溶液中发生反应;C2H5OH+HBr C2H5Br+H2O,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已知常压下,C2H5Br和C2H5OH的沸点分别为38.4℃和78.5℃。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加入NaOH,可增大乙醇的物质的量 B . 增大HBr浓度,有利于生成C2H5Br C . 若反应物增大至2 mol,则两种反应物平衡转化率之比不变 D . 若起始温度提高至60℃,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 2. (2023·梅州模拟) 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溶液中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B

    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C

    比较酸性强弱

    相同温度下,测定等浓度的溶液的pH

    D

    比较大小

    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向其中继续滴加几滴溶液,有黄色沉淀产生

    A . A B . B C . C D . D
  • 3. (2023·湖南模拟) 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适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将该白色沉淀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

    B

    溶液中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用萃取分液,层呈紫红色;向水层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C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水浴加热5min,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的;继续加热5min,生成砖红色沉淀

    蔗糖完全水解

    D

    取少量实验室保存的固体溶于蒸馏水,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固体样品已经变质

    A . A B . B C . C D . D
  • 4. (2023·曲靖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 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足入量的 SO2

    红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B

    常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等体积1 mol·L-1CH3COONH4溶液和0.1 mol·L-1CH3COONH4溶液的pH

    pH均为7

    同温下,不同浓度的CH3COONH4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

    向两支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 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

    前者溶液变蓝,后者有黄色沉淀生成

    KI3溶液中存在平衡: 

    I2+ I-

    D

    探究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

    C2H5OH与浓硫酸(体积比约为1:3)的混合液,放入几块碎瓷片,170℃共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若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为乙烯

    A . A B . B C . C D . D
  • 5. (2022·德州模拟) 下列由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 .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证明碳酸的pH比苯酚小 B . 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混有Fe2+时,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证明含有Fe2+ C . 向两支盛KI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和硝酸银溶液,前者变蓝,后者生成黄色沉淀,证明存在: I2+I- D . 向0.1mol/L ZnSO4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少量0.1mol/L 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证明Ksp(ZnS)<Ksp(CuS)
  • 6. (2022·昌平模拟) 研究“2Fe3++2I- 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i中生成黄色沉淀的反应是:Ag++I-=AgI↓ B . 可依据i中现象推测,实验I中的棕黄色主要是I2引起的 C . 对照实验ii、iii,可推测ii中增大c(Fe2+),导致Fe2+还原性大于I- , 平衡向左移动 D . 还原性:实验i中I->Fe2+ , 实验ii中I-<Fe2+ , 体现了离子浓度对物质还原性的影响
  • 7. (2022·嘉兴模拟)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7.8g分子式为C6H6的有机物与氢气反应,最多消耗氢气分子数目为0.3NA B . 1mol SO2和足量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数为2NA C . 1mol雄黄(As4S4 , 结构为)含有2NA个As-As键 D . 标准状况下,1.12L氮气含有的电子数为0.2NA
  • 8. (2022·海口模拟) 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46gCH3CH2OH与过量乙酸混合后充分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为NA B . 1mol[Ni(NH3)4]2+中含有的σ键数为16NA C . KIO3+6HI=3I2+KI+3H2O中1molKIO3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D . 1L0.5mol·L-1NH4Al(SO4)2溶液中NH和Al3+数之和为NA
  • 9. (2022·长春模拟)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室温下pH =12的Na2C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数目为0.01NA B . 1.0 L1.0 mol/L的NaAlO2 溶液中含氧原子数为2NA C . 0.2 mol SO 2与0.2 mol O2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SO3 分子数为0.2NA D . 3.9gNa2O2 固体中含有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为0.15NA
  • 10. (2021·嘉兴模拟) 环戊二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容易发生聚合生成二聚体,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同温度下,溶液中环戊二烯浓度(初始浓度为1.5mol•L-1)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的反应速率大于c点的反应速率 B . a点的逆反应速率小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 C . b点时二聚体的浓度为0.9mol•L-1 D .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中环戊二烯的百分含量将增加
  • 11. (2021·上饶模拟) 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饱和硫酸铜溶液

    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B

    取1mL 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min分钟后取少量溶液于一洁净的试管中,加入新制Cu(OH)2溶液,加热

    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蔗糖没有发生水解

    C

    用c(Fe3+)相同的Fe2(SO4)3和FeCl3溶液,分别清洗做完银镜反应的试管

    用FeCl3溶液清洗较干净

    Fe3++Ag Ag++Fe2+是可逆反应,且AgCl更难溶于水

    D

    对于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平衡体系,缩小容器体积

    混合气体颜色逐渐加深

    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2021·马鞍山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

    向两支各盛有5mL0.1mol•L-1KMnO4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0.1mol•L-1H2C2O4和0.01mol•L-1H2C2O4 , 观察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B

    比较NaHSO3溶液中c( )和c(H2SO3)大小

    在pH试纸上滴2~3滴NaHSO3

    溶液,测pH

    C

    验证I-与Fe3+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向5mL0.1mol•L-1KI溶液中加入10mL0.1mol•L-1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

    溶液

    D

    验证H2O2的氧化性比Fe3+

    将硫酸酸化的H2O2滴入Fe(NO3)2溶液,溶液变黄色

    A . A   B . C . C   D . D
  • 13. (2021·淄博模拟)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溴乙烷和过量NaOH溶液混合共热并充分振荡,冷却后加入AgNO3溶液,未出现淡黄色沉淀

    溴乙烷没有发生取代反应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煮沸,冷却后加入少量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银镜生成

    淀粉水解的产物没有还原性

    C

    向1mL0.1mol·L-1FeCl3溶液中滴加2mL0.1mol·L-1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几滴KSCN溶液变为红色

    FeCl3与KI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D

    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置于集满红棕色气体的集气瓶口,试纸变蓝

    证明该气体为Br2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2021·济南模拟) 直接在分子尺度上对分子进行光控制是化学工作者极大关注的领域之一、如图所示(图中Me代表甲基),分子Ⅰ吸收蓝光(波长435nm)转变为分子Ⅱ;分子Ⅱ吸收绿光(波长530nm)则恢复为分子Ⅰ。已知光的波长越短,光的能量就越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Ⅰ与分子Ⅱ之间的相互转变是可逆反应 B . 分子Ⅰ中的所有碳原子都是sp2杂化 C . 利用蓝光和绿光转换,可有效操控分子中两个联苯臂的相对位置 D . 分子Ⅰ比分子Ⅱ的能量高
  • 15. (2021·德州模拟)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变澄清

    酸性:苯酚>碳酸

    B

    将NaOH的乙醇溶液加入溴乙烷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

    证明有乙烯生成

    C

    向5mL0.1mol·L-1KI溶液中加入1mL0.1mol·L-1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萃取分液,向水层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I-与Fe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D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水浴加热,冷却后滴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淀粉未发生水解

    A . A   B . B   C . C   D . D
  • 16. (2021·浦东模拟) 水可以发生如下变化:

    液态水(4℃) 水蒸气(100℃) 氢气+氧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过程①中物质体积膨胀 B . 过程②中分子间距缩小 C . 过程③中涉及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D . 过程②与过程④互为可逆反应
  • 17. (2021·邯郸模拟) 常温下,溴水与 溶液发生反应: ,若开始时 的浓度均为 ,达到平衡时 。假设溶液的体积无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加入 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B . 加入 振荡,平衡逆向移动,水层颜色变浅 C . 常温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约为5.1 D . 向经苯萃取后的水层溶液中滴加酸性 溶液,可验证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 18. (2021·保定模拟)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现象及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 的硫酸溶液,加热,冷却,在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溶液未变蓝。

    淀粉完全水解

    B

    溶液中滴入1~2滴 溶液,再加入2滴 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

    淀,后产生红

    褐色沉淀

    无法判断

    C

    向滴加酚酞的氨水中加蒸馏水

    溶液红色变浅

    溶液中 深度均减小

    D

    溶液,加入 溶液,萃取分液后,向水层中滴入 溶液

    溶液变红色

    所发生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 19. (2021·丰台模拟) 某温度下,反应2H2(g)+CO(g)⇌CH3OH(g)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测得c(H2)=0.4mol/L,c(CO)=0.2mol/L,c(CH3OH)=0.3mol/L,相同温度下,按照下列4组初始浓度进行实验,反应能够正向进行的是(   )

    选项

    c(H2)/mol/L

    c(CO)/mol/L

    c(CH3OH)/mol/L

    A

    1.00

    0.10

    1.00

    B

    0.10

    2.00

    0.05

    C

    0.02

    5.00

    0.30

    D

    0.15

    0.10

    0.60

    A . A   B . B   C . C   D . D
  • 20. (2020·赤峰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B .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阴极的阳极保护法 C . 门捷列夫根据元素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D . 石灰乳与海水混合,过滤得 ,将其溶于盐酸,再蒸发结晶得到 ,电解熔融 可得到金属镁
  • 21. (2019·湖南模拟) 一定条件下,反应2SO2+O2 2SO3 ,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使用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 B . 该条件下,SO2能全部转化为SO3 C . 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D . 增大O2的浓度可加快SO2的反应速率
  • 22. (2017·嘉兴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足量的KI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后,用CCl4萃取其中的I2 , 分液,在水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仍呈血红色,说明该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B . 在一定条件下,一份双氧水样品经过2h,H2O2的浓度从0.05mol•L﹣1下降到0.03 mol•L﹣1 , 该双氧水在这2h中分解的平均反应速率约为0.015 mol•L﹣1•h﹣1 C . 其它条件相同时,反应温度升高,对于吸热反应,反应速率加快,对于放热反应,反应速率减慢 D . 一定条件下,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2C(g),当容器内A,B,C的浓度之比为1:1:2时,该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 23. (2016·上栗模拟)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硫酸的消耗量常被视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一种标志.目前的重要生产方法是“接触法”,有关接触氧化反应2SO2+O2  2SO3 ,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不可能全部转化为三氧化硫 B . 达到平衡后,反应就停止了,故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均为零 C . 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SO2和1molO2 , 则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正反应速率不断减小,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某一时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D . 在利用上述反应生产三氧化硫时,要同时考虑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和化学反应速率两方面的问题
  • 24. (2016·樟树模拟) 下列关于可逆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可逆反应就是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B .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同时,三氧化硫又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氧气,因此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C . 对于合成氨的反应,如果调控好反应条件,可使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达到100% D . 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在常温下生成碳酸钙,因此这两个反应是可逆反应
二、多选题
  • 25. (2021高一下·济南期末) 溶液和溶液混合,取混合液分别完成下列实验,能说明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的实验组合是(   )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滴入溶液

    有黄色沉淀生成

    滴入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滴入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色

    已知: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可用于的检验。

    A . ①和④ B . ②和④ C . ③和④ D . ①和③
  • 26. (2020高一上·潍坊期末) 在不同条件下,用O2氧化一定浓度的FeCl2溶液,其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过程中,溶液颜色逐渐加深 B . 由①和③可知,温度越高,Fe2+氧化越快 C . 由②和③可知,pH越大,Fe2+氧化越快 D . 温度低、pH小,有利于FeCl2溶液的保存
  • 27. (2020高二下·宿迁期末) 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取5mL0.1 mol·L-1KI溶液,加入1mL0.1 mol·L-1FeCl3溶液,萃取分液后,向水层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Fe3+与Iˉ反应具有可逆性

    B

    向浓度均为0.05mol·L-1的NaI、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I)>Ksp(AgCl)

    C

    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收集气体,HA放出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

    HA酸性比HB弱

    D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

    HNO2电离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

    A . A   B . B   C . C   D . D
  • 28. (2016高一下·成都期末) 工业上硫酸中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2在400~500℃下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 , 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如果在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足够多的氧气,按上述条件进行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无论反应时间长短,最终生成的SO3一定少于2 mol B . 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C . 达到平衡时,SO2和SO3的物质的量相等 D . 该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有利于提高SO3的产率
  • 29. (2021高一下·枣庄期中)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实验研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向2mL0.01mol/LKI溶液中加入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再加入几滴0.1mol/LKSCN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加入KI过量, 能全部转化为 B . 和KCl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C . 实验中KSCN溶液用于检验 D . 向2mL0.01molLKI和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
  • 30. (2018高二下·广州期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化学反应速率可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B .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则逆反应速率也增大 C .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D . 使用催化剂一定会加快反应速率
三、非选择题
  • 31. (2022·济宁模拟) 采用CO2作为碳源,通过催化加氢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还可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CO2催化加氢制烯烃(CnH2n)转化路径涉及的主要反应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2CO2(g)+6H2(g)=C2H4(g)+4H2O(g) △H=kJ·mol-1
    2. (2) 有利于提高体系CO2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填标号)。
      A . 减小n(CO2):n(H2)投料比 B . 减小体系压强 C . 使用高效催化剂 D . 及时分离H2O(g)
    3. (3) n(CO2):n(H2)投料比为1∶3、压力为1MPa时,无烷烃产物的平衡体系中CO2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随反应温度变化曲线如图。

      ①有利于短链烯烃(n≤4)生成的温度范围为(填标号)。

      A.373~573K B.573~773K C.773~973K D.973~1173K

      ②已知反应1的v(正)=k·p(CO2)·p(H2),v(逆)=k·p(CO)·p(H2O),计算1083K时,=[p(CO2)等代表分压)]。

      ③工业上用分子筛作催化剂,可大大提高C2H4的选择性,已知乙烯的截面直径比分子筛的孔径略小,请解释分子筛能提高C2H4的选择性的原因

      ④在碱性环境中电催化还原CO2制乙烯,产生乙烯的电极为极(填“阴”或“阳”),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 (4) 在催化剂作用下CO2加氢可制得甲醇,该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质用*标注,如*CO2表示CO2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图中*H己省略)。

      上述过程中得到相对较多的副产物为,合成甲醇决速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2. (2021·浙江模拟) 某兴趣小组对化合物A开展探究实验。

    其中:A由三种元素组成;气体B(纯净物)是黄绿色气体;溶液C和F均为中性溶液且均只含一种溶质,焰色反应为黄色。

    请回答:

    1. (1) 组成A的3种元素是(填元素符号),A的化学式是
    2. (2) 固体A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过量的气体B与氨气反应可得一种黄色液体X( ),X与 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也相同,该液体遇水会强烈水解,写出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4. (4) 将气体B与 同时通入足量水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设计实验证明该反应为不可逆反应
  • 33. (2023高一下·江门) 工业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I.合成氨反应为:。一定条件下,在2L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测得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

                                                                                                                                                                                  

    物质的量/(mol)

    时间

             

             

             

    0

    2.0

    6.0

    0

    2min

    1.6

    5min

    3.0

    1. (1) 2min时,=mol。0~5min内,以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
    2. (2) 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标号)。
      A . 的质量保持不变 B . C . 的含量保持不变 D . 容器中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E .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3. (3) 如图所示是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由图可知,该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II.合成氨反应可能的微观历程如图所示:

    4. (4) 过程③形成能量(填“吸收”或“放出”)。的化学键类型是共价键(填“极性”或“非极性”)。
    5. (5) 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质用*标注。已知过程③可以表示为 , 则过程②可以表示为
  • 34. (2022高三上·房山期末) 某小组验证“2Fe3++2I-2Fe2++I2”(反应A)存在限度,并探究外加试剂对该平衡的影响。
    1. (1) 从正反应方向探究

      实验:取5mL0.01mol•L-1KI溶液,加入2mL0.01mol•L-1FeCl3溶液(pH=1),溶液呈棕黄色,不再发生变化。

      ①通过检测出,证实反应A存在限度。

      ②加入CCl4 , 振荡,平衡向移动。

      ③除反应A外,还发生反应(写离子方程式),促进Fe3+与I-的反应。

    2. (2) 从逆反应方向探究

      实验:向碘水(含淀粉)中加入酸性Fe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未检出Fe3+

      ①甲同学认为加入Ag2SO4溶液可增大Fe2+与I2的反应程度。甲同学依据的原理是

    3. (3) 乙同学认为甲的方案不合理。

      查阅资料:3I2+3H2O5HI+HIO3

      Ksp(AgI)=8.5×10-17、Ksp(AgIO3)=3.2×10-8(微溶)

      实验验证:

      ①Ⅱ中KI溶液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检验、比较沉淀a、b的成分,可明确Ag2SO4的作用。

    4. (4) 问题思考:丙同学猜测在适宜条件下Ag+与Fe2+也可能发生反应:Ag++Fe2+Fe3++Ag↓,并设计电化学装置进行验证。请补全电化学装置示意图,写出操作、现象及结论

  • 35. (2021高二上·资阳期末)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101和298K下,异构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该异构化反应的 , 使用催化剂(选填“能”“不能”)改变该反应的

    2. (2) 肼()又称联氨,在航空航天方面应用广泛,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键、键的键能分别为391、497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键的键能为。请写出一定条件下,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