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压强 /9.3 大气压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举一反三”变式练习——9.3大气压强

更新时间:2023-04-20 浏览次数:5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大气压的存在
  • 1. (2023九上·长春期末) 假如没有了大气层,下列现象依然能够发生的是(  )
    A . 用抽水机抽水 B . 苹果离开树后下落 C . 用吸管“吸”饮料 D . 用吸盘在墙上挂物体
  • 2. (2023八上·房山期末) 如图所示,是一组实验情景。图甲中,小试管不下落反而上升。图乙中,注射器的活塞没有被钩码拉下来。图丙中,水没有从杯子中流出。这三个实验说明。图丙、丁和戊三个实验可以说明

  • 3. (2022九上·黄浦期中) 下列装置或器材中,利用了大气压的是(  )
    A . 图钉 B . 船闸 C . 液体密度计 D . 吸盘
  • 4. (2022九上·汕头开学考) 如图为某活塞式抽水机工作的示意图,其中POQ是手柄,能绕着O点转动,P点通过连杆与活塞相连,A、B是单向阀门,只能向上开启,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 (1) 如图甲所示,当在Q点对手柄PQ施加(填“向上”或“向下”)的作用力时,圆筒中的活塞向上运动,阀门(选填“A”或“B”)打开,水在(选填“大气压”或“水压”)作用下经过阀门流入圆筒;
    2. (2) 如图乙所示,活塞向下运动时,阀门B在(选填“大气压”或“水压”)作用下关闭,而阀门A(选填“打开”或“关闭”),圆筒中的水不断上升到活塞上方;
    3. (3) 如图丙所示,在Q点用力向下压手柄PQ时,手柄上P点受到的阻力方向(选填“向上”或“向下”),圆筒上方的水从出水管口流出;某地居民在安装此抽水机时,下端水管已插入水中,但无论怎样移动活塞,水管口都没有水流出,可能原因是。(写一条即可)
  • 5. (2022八下·成都期末) 负压救护车车内空间为负压舱,它能滴水不漏地防止病毒再传播。其主要部分是利用抽气机将被污染的空气经过消毒、杀菌处理后,使车内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车外大气压,在作用下,清洁的空气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并使空气由清洁区(医务人员区)流向感染源区(病人区)。
  • 6. (2022八下·竞秀期末) 图甲是小华制成的“自动给水装置”,用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倒放在盆景盘中,瓶口刚好被水浸没,瓶中水面能高于盆内水面,主要是由于的作用;图乙的船闸利用了的原理。

二、大气压的测量:玻璃管歪斜、粗细不影响结果
  • 7. (2023·红桥模拟) 在同一地点做托里拆利实验,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 . 玻璃管稍倾斜一些,水银柱的长度会变长一些 B . 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水银柱的高度会增大 C . 玻璃管内混进一些空气, 则水银柱高度比原来低些 D . 所用玻璃管内径越大,水银柱的高度越小
  • 8. (2023·长安模拟) 如图所示是测量某地大气压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⑴取一根长约1m、一端封闭的直玻璃管,沿内壁将水银缓慢地倒入管中,避免混入空气;

    ⑵将玻璃管开口端浸在水银中,移开堵住管口的手指,发现管中水银柱会缓慢下降,但降到一定程度就不再下降了,由此证明了的存在,管内水银面上方是

    ⑶用刻度尺量出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760mm;

    ⑷将玻璃管倾斜(水银液面未到顶),水银柱竖直高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地的大气压值为Pa;(用科学记数法,小数点后保留三位,水银的密度为13.6g/cm3 , g=9.8N/kg)

  • 9. (2022九上·奉贤期中) 历史上首先测定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
    A . 牛顿 B . 马德堡 C . 阿基米德 D . 托里拆利
  • 10. (2022九上·肇源月考) 如图所示,用1m长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验,管中水银柱高度为mm,将玻璃管向上提升一点,移动玻璃管的过程不漏气,水银柱高度将(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 11. (2022九上·盐城开学考) 如图,同学们在进行估测大气压实验时,首先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然后按照如图所示的过程,慢慢的拉注射器甲图没有盖上橡皮帽、乙图在排尽空气后盖上了橡皮帽 , 刚好拉动活塞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是 , 下列计算式正确且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 . B . C . D .
  • 12. (2022八下·芜湖期末) 如图是托里拆利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此时大气压强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B . 把玻璃管倾斜,管内水银柱高度不变 C . 如果真空部分混入空气,稍微上提玻璃管,水银柱的长度不变 D . 若在玻璃管顶端打一小孔,玻璃管中水银会喷涌而出
三、大气压的影响因素:位置越高,气压越低;温度越高,气压越高
  • 13. (2022九上·奉贤期中)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且很大。若今天上海市地面附近的大气压强值约等于10米高水柱所产生的压强,则其大气压强值约为帕,西藏拉萨的海拔高度远高于上海的,则拉萨地面附近的大气压强比上海的(选填“大”或“小”)。
  • 14. (2022九上·盐城开学考) 如图所示,将一个瓶子,装入适量带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当拿着它从山下的报国寺到金顶山上,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将(选填“升高”、“不变”、“降低”)

  • 15. (2022八下·沈河期末) 如图甲所示,在易拉罐中注入少量的水,用酒精灯对易拉罐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将罐口堵住,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冷却,观察到易拉罐变瘪了,这一现象证明了的存在。如图乙所示,手压易拉罐慢慢浸入水中的过程,易拉罐所受到的水的浮力(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如图丙所示,将两个易拉罐平行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为了能让两个易拉罐间的距离减小,可以用吸管按图中箭头(填“A”或“B”)所示的位置和方向用力吹气。

  • 16. (2022八下·屯昌期末) 宋朝的著名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 700 m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因为山上的泉水太寒冷,故有“万古冰雪之法汁”之说,其实这是由于高山上的气压导致水的的缘故.
  • 17. (2022八下·惠州期末) 小亚与家人原本打算在暑假期间去一趟西藏,但考虑到进藏的游客常会发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加快、四肢麻木等症状的“高原反应”而搁浅,这是因为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海拔较高的高原上用普通锅煮不熟饭,是因为高原上的大气压较低,导致水的沸点(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的缘故。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精准测量出大气压强的数值的科学家是
  • 18. (2022八下·大埔期末) 保温瓶中热水不满而盖紧瓶塞,过一段时间,瓶塞不易拔出.此现象表明:体积一定时气体的温度,气体的压强.假定外界大气压为1.0×105pa,瓶口的截面积为10cm2 , 拔出瓶塞至少需要的力是20N,则瓶内气体的压强是Pa.
四、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 19. (2022八下·集贤期末) 用高压锅煮饭,能节省时间,最主要的原因是:锅内气压,使水的沸点,让饭容易熟(均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20. (2022八下·承德期末) 注射疫苗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时,先把针管里的活塞推到底端,然后把针头插入药液中,再提起活塞,药液在的作用下进入针管里;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人们用锅煮饭往往不易煮熟,这是因为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填“低于”、“高于”或“等于”)100℃。
  • 21. (2022·美兰模拟) 历史上第一次准确测量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实验,如图所示。若在海拔为2033m的高山做这个实验,会让测得的水银高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6cm汞柱。大气压强如果降低了会使得液体的沸点(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22. (2022八下·英德期末) 小明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他观察到,这是因为烧瓶内水面上方气压(选填“增大”或“减小”),水的沸点(选填“升高”或“降低”)。

  • 23. (2022八下·和平期末) 如图为托里拆利实验,可知当地的大气压相当于mmHg柱产生的压强;将玻璃管稍倾斜一点,管口未离开水银面,管内水银柱长度将(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0mmHg柱产生的压强,在如图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五、综合训练
  • 24. (2023·徐汇模拟) 著名的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存在且很大。意大利科学家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而大气压强的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当海拔高度增高,大气压强将(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25. (2022九上·天心月考) 下列关于大气压描述,错误的是 (  )
    A . 1 标准大气压值约为105Pa B . 用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不掉落,是因为水把纸片粘住了 C . 利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D .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很大
  • 26. (2022九上·汕头开学考) 如图所示,小雪用放在水平面上的两个实验装置来观察并研究大气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大气压变大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B . 甲图中,若仅将玻璃管倾斜,则管中的液面高度保持不变 C . 乙图中大气压变小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D . 把乙装置从高山脚下拿到高山顶上,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一定变小
  • 27. (2022八下·南关期末) 小特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该活动所研究的问题是(   )

    A . 大气压强有多大 B . 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C . 大气对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D .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 28. (2022八下·农安期末) 如图所示是用纸杯和吹风机等自制的一个简易的真空机,把塑料袋内的空气抽出一部分后,袋内空气压强变 ,在 的作用下将塑料袋压扁。

  • 29. (2022八下·英德期末) 下列小实验或生活现象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  橡皮膜外凸 B .  液体从孔喷出 C .  瓶吞鸡蛋 D .  帕斯卡裂桶实验
  • 30. (2022八下·定远期末) 如图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下列说法中:①此时大气压强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②若将玻璃管稍微倾斜,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变;③若换用更粗的玻璃管,则管内的液面会下降;④若换用密度比水银小的液体做实验,则大气压能支持液柱的高度会变大(   )

    A . 只有①④正确 B . 只有②③正确 C . 只有②④正确 D . 只有①③正确
  • 31. (2022八下·临邑期末) 在日常生活中,装有洗手液或洗发液的瓶子,其瓶盖都是按压式的,如图甲所示。洗手液能被“吸”上来是利用了。向下按压后松手时,液体从导液管通过进液阀门进入到储液筒,是因为瓶中气压储液筒中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如果宇航员在太空舱中按压这种瓶装洗手液瓶盖,挤出洗手液(选填“能”或“不能”)。

  • 32. (2022八下·丰满期末) 如图所示物理活动小组自制的温度计和气压计,其中图是气压计;将气压计从教学楼的一楼移至楼顶,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将

六、填空题
  • 33. (2022八下·青羊期末) 某学校的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盘子里装入一些水,盘子中间再点燃一支蜡烛,将玻璃瓶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方,过一会儿我们会看到盘中的水在的作用下逐渐进入瓶中。如果在成都和拉萨用完全一样的器材做这个实验,在做的实验在最后瓶内外水面高度差会更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