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

更新时间:2023-03-31 浏览次数:3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中山模拟) 1990年,法德两国联合提议,就有关“政治联盟”问题举行一个会议。这一倡议,遭到英国撒切尔夫人的抨击。同年,欧洲理事会决定于1994年开始经济与货币联盟第二阶段。英国拒绝“单一货币”计划,主张“共同货币”与各国货币一起使用。这些事例表明(   )
    A . 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B . 英国反对欧洲联盟发行欧元 C . 英国正在酝酿脱欧公投 D . 欧洲经济开始了多领域合作
  • 2. (2023·光明模拟)  1947- 1948 年,苏联与保加利亚、波兰等东欧国家签订长期贸易协定,向各国出口急需的谷物、煤炭棉花等原料,并提供资金援助;各国向苏联出售建造铁路设备、工业设备和工业制成品,并不同西方国家发生关系。据此可知,当时(   )
    A . 东欧各国工业化水平高于苏联 B . 苏联注重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控制 C . 计划经济体制在东欧逐步确立 D . 欧洲成了美苏争夺的重点区域
  • 3. (2023·惠州模拟) 下图是20世纪下半叶美国实施经济制裁案例统计表,这反映了(   )

    类别

    年份

    总数

    成功案例数

    失败案例数

    单方面或参与实施的经济制裁

    1945-1970年

    30

    16

    14

    1970-1990年

    48

    10

    38

    单方面实施的经济制裁

    1945-1970年

    16

    11

    5

    1970-1990年

    39

    5

    34

    A . 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 美国弱权地位的丧失 C .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 . 世界政治局势的动荡
  • 4. (2023·大理模拟) 下图是一幅苏联宣传画,文字:手风琴上的文字为“ooH”,即“联合国”简称,手风琴上方文字为“AKkopxeooH”,即“联合国”。左上角文字为“在现在的联合国,没有那么多立场含糊不清的国家,很多国家被美国有效支配”;美国也有《在苏军战俘营中做苦力的美军女战俘》、《被苏军百般羞辱的美军女战俘》等宣传画。这表明( )

    A . 美国意图丑化苏联形象 B . 美苏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C . 美苏利用文化开展冷战 D . 苏联看清联合国的本质
  • 5. (2023·山阳一模) 戴高乐曾说:“古巴危机的经过表明,美国为了保卫自身,已经不准备考虑它的欧洲盟国对苏联的还击,将首当其冲而使用核武器,更谈不上与盟国商量了”,“因此,我们要有法国自己的核力量”。这从侧面反映出古巴导弹危机(   )
    A . 加剧了美苏间的利益冲突 B . 有助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 . 实质是美苏争夺欧洲霸权 D . 增强了法国的核威慑能力
  • 6. (2023·榆林一模) 据统计,到1949年,欧洲新出现的跨国利益集团组织多达48个,有的靠行业属性联合,有的靠生产者、消费者等身份属性联合。其中,法、德、意、比、荷、卢六国的跨国组织中最活跃,经济社会力量在行业层面的联合也更为深入。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 根源于美欧经济联系加强 B . 促进了马歇尔计划提出 C . 有利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D . 开启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 7. (2023·茂名一模)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这表明当今世界(   )
    A . 建立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 . 发达国家逐步走向衰落 C . 和平与发展面临着严重挑战 D . 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 8. (2023高三下·鲁山开学考) 马歇尔计划实施中,西欧从美国获得131.5亿美元的援助,其中88亿美元用于进口货物,主要购买粮食、化肥、原料、半成品、机器、车辆和烟草等。虽然西欧向美国出口贸易额很低,但各国间的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
    A . 有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 . 与苏联争夺新兴的独立民族国家 C . 为经济区域联合创造有利条件 D . 制定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 9. (2023高三下·绵阳开学考) 1962年,美国设立“跨文化交流项目” ,在中央情报局控制下向苏联来访学者提供资料,这些学者通过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对美国逐渐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认识。这反映出 ( )
    A . 美苏冷战形势总体趋于缓和 B . 文化交流渗透意识形态传播 C . 国家利益是国际交往的基础 D . 美国文化对苏联更具吸引力
  • 10. (2023高三下·河北月考) 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欧共体在水果、激素牛肉等农产品以及钢铁、飞机制造等工业品上的贸易摩擦频频。1980年至1985年之间,关贸总协定所有诉讼数目中有三分之一是欧共体和美国之间的诉讼。这反映出(   )
    A . 关贸总协定无法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B . 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发生分化 C . 西欧国家联合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 D . 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进程
  • 11. (2023高三下·湖北月考) 二战后,美国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名目繁多,50年代平均每年53亿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3年平均达71亿美元。这说明(   )
    A . 战后美国对外扩张政策具有连续性 B . 以美元为中心的经济霸主地位的稳固 C . 军备竞赛导致了美国经济不堪重负 D . 美国对外援助改变了国际政治秩序
  • 12. (2023高三下·岳阳月考) 二战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新的时期,而苏联在这一时期几乎割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联系。美国芯片与苏联芯片尺寸不一导致苏联半导体设备不能生产西方尺寸的芯片,微电子产品无法出口。这主要说明(   )
    A . 西方“知识经济”优势凸显 B . 冷战影响经济发展技术交流 C . 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模式落后 D . 苏联着力突破西方经济封锁
  • 13.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21世纪以来,新兴国家的经济迅猛增长,实力直逼七国集团(G7)。据IMF按购买力平价GDP测算,2001年七国集团占全球GDP的比重约为48.37%;到2012年,其份额已经下降到37.84%。而同期金砖五国所占的比重则由17.63%上升到27.25%。新兴国家实力的增强( )
    A . 表明发达国家丧失全球化主动权 B . 推动多极化政治格局的迅速实现 C . 标志着不合理经济旧秩序的终结 D . 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
  • 14. (2023高三下·肥东开学考) 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宣言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1989年第九次首脑会议,与会各国提出了开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这一变化表明(   )
    A .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 .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 C . 南北通过对话解决矛盾和争端 D . 第三世界国家调整了战略目标
  • 15. (2023高三下·大通开学考) 1959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1969年勃兰特出任联邦德国总理 ,提出"新东方政策,与苏联、东欧国家缓和关系 。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局面 出现 。这表明( )
    A . "冷战,中心从欧洲转向亚太地区 B . 西欧国家谋求独立自主的外交 C .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趋于瓦解 D . 国家利益使美欧间矛盾公开化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22·中山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战后的外交政策反映美国垄斯资本帝国主义趋势,在战后主要表现为对世界霸权的争夺。这也正是杜鲁门总统和美国其他的统治阶级代表很多话语的真意美国有权领导世界。美国所有的外交手段力量:陆军、空军、海军、工业还有科学都被征用以服务于外交战略。为达这一目的,多如牛毛般广泛的拓张计划已经开始开展起来,并通过外交手段、在美国本土之外建立海空军基地系统、军备竞赛和最新式武器研发实施。

    ——摘编自【苏联】诺维科夫《战后美国对外政策》

    材料二:当今世界正处于重大的转折时期,旧的格局已经结束,新的格局尚未形成,国际政治发展方向尚未明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近半个世纪的紧张对峙已不复存在,但是危及世界和平、导致国际形势紧张的因素并未根本消除。美国为维持其霸主地位和促进世界格局的单极化,竭力推动北约东扩。这是冷战后国际政治的大事,必将对当代国际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1994年,北约正式提出东扩;1999年,北约完成第一轮的东扩行动;2002年11月,布拉格峰会确定了第二轮东扩计划。北约东扩的首要目标是限制俄罗斯的能力,确立以北约为核心的欧洲安全格局。

    ——摘编自林少航《北约东扩及其影响分析》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了实现其外交战略采取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东扩的原因。
  • 17. (2023高三下·广东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英美两国结成了一种战略盟友关系——英美特殊关系。英美两国都深受希腊、罗马文化以及基督教教义影响,这为英美特殊关系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战后,英国经济凋敝,百废待兴。1945年12月6日签署《英美政府财政协定》,规定:英战时所欠的270亿美元的物资款,除去英国已支付的款额,美国只要求英国偿还6.5亿美元;截止到1951年12月以前,美国将向英国提供37.5亿美元的巨额贷款,年利率为2%。这为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与快速升温提供了现实条件。英国的传统外交一直试图在欧洲维持一种均势的局面。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使得英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摘编自张贺《英国加入欧共体过程中的英美“特殊关系”研究》

    材料二:二战以后,美国在对待欧洲一体化方面一直采取了积极的态度。美国给英国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美国一直以来都希望英国加入欧洲联合运动并在其中起领导作用,只是英国坚持三环外交,美国才不得不转而支持法德。在美国的援助下,欧洲经济快速复苏。戴高乐上台后,法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越来越起到领导地位,这直接打破了西欧的均势。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之后,英国便组建自由贸易联盟与之相抗衡。两个组织间的对抗不但影响到北约的团结,而且也不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从1957年到1973年,历时十余年,英国最终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正式成员。

    ——摘编自郭付林《英国加入欧共体进程中的美国作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美特殊关系产生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美国支持英国加入欧共同体的政策进行评价
  • 18. (2023高三下·湖北月考) 【“停战空地”与文化聚落】“停战空地”的角色及变化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德停战协议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空地的福煦元帅座车“2419D”号上签订。

    1921年至1922年,法国政府出台两项举措,让贡比涅森林中的空地和车厢进入公众视野。1921年4月,该车厢正式以贡比涅“停战车厢”命名。1922年11月11日,法国政府正式命名“停战空地”并在其上树立起一座“阿尔萨斯-洛林人纪念碑”。1927年11月9日,一座展示停战车厢及其故事的主题博物馆诞生。从“停战车厢”、“停战空地”的命名,到“停战博物馆”的诞生,一个以缅怀、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主题的历史文化聚落形成。

    1940年6月21日至22日,贡比涅森林内举行了第二次受降仪式,法国人1918年以来建立起的各类纪念建筑和设施,经受了剧烈的“命运转折”。

    对法国而言,这一历史聚落形成之初是全民复仇胜利的标志。到二战前,其主题已朝着追忆往事、缅怀逝者的方向演变。二战后,法国人仍无比珍视“停战空地”,他们不遗余力地探寻、搜集、修茸“停战车厢”的有关物件。1946年,“停战空地”的建筑相继在原地重建。1950年,复制的车厢重回贡比涅森林。随着法德和解及欧洲一体化不断向纵深发展;针对“停战车厢”的纪念,更多反映着人们对战争的追忆与反思,也反映着面对过往的一种平和、包容、理性的态度。

    ——以上材料摘编自江天岳《贡比涅森林“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的形成及其意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形成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的角色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谈谈你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