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2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04-12 浏览次数:8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代替。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黄帝、炎帝等大型部落,两大部落又进一步结合成为炎黄部落联盟,黄帝和炎帝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材料意在说明(   )
    A . 中原文明占据主导 B . 早期国家雏形产生 C . 多元一体发展趋势 D . 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 2.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 秦汉时期,气候环境较为温润,北方地区山林湖泽附近的民众均以采集渔猎为生。汉代常见的流民亦不乏以此为生者。秦汉以降,历代朝廷反复劝农、鼓励耕织,汉代时零星存在的“好稼穑”之地到唐初渐成广布之势。这一变化(    )
    A . 利于政府加强对民众的控制 B . 说明农业耕作技术得到了发展 C . 表明封建小农经济范围扩大 D . 反映出环境变化决定民众生计
  • 3. 导致图1、图2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国家海权意识增强 B . 指南针的广泛应用 C . 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 D . 朝贡贸易体系的发展
  • 4. 元代对于驿站符牌的使用有严格规定,“若滥给者,从台宪官纠察之。”图3是1973年在我国西藏地区发现的一枚元代虎符圆牌,牌上文字的文意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如不钦奉虔敬,治罪。”由此可知,元代(   )

    图3  元代八思巴文虎符圆牌

    A .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 . 行政区划有重大创新 C . 监察体系严密高效 D . 西藏与中原联系密切
  • 5. 16世纪前后,在东南田地缺少人口稠密的地区,农民对于土地的利用具有了一种综合的和市场联系的多种经营性质。当时有人通过购买沿湖洼芜土地,因地势造为鱼塘和耕地,边角种植蔬菜,综合收入高过单独种植粮食的三倍。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
    A . 商品经济发展有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 B . 高产作物引进推动种植业呈现多样化 C . 城市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小农经济解体 D . 传统的经济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 6. 下图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企业分布图(局部)。据此可推知(   )

     

    A . 洋务派萌生现代企业的成本核算意识 B . 近代民族工业均衡发展局面凸显 C . 民用企业总体实力明显强于军事工业 D . 洋务企业数量呈现西多东少态势
  • 7. 在19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民主”和“民政”都可用来翻译democracy,当时的士大夫更喜欢用“民政”,因为“民主”看起来和中国君主制更对立。后来“民主”逐渐成了标准翻译。下图为主要文献中民主、民政的使用次数统计(1864—1915年)。这说明(   )

     

    A . 民主思想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B . 君主立宪成为主要政治追求 C . 甲午战后救亡路径发生转变 D . 民主路径由改良渐转向革命
  • 8. 1947年5月20日,宁、沪、苏、杭等地学生到南京请愿,遭国民党政府镇压。随即,全国60多个城市爆发爱国民主运动。6月,南京中央大学编辑画集《拿饭来吃》,下图即为其中一幅漫画。该漫画作品反映了(   )

    (注:标识牌文字为“自由民主和平团结大道”)

    A . 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加剧 B . 学生爱国民主运动迅速兴起 C . 革命统一战线的作用巨大 D . 民主革命斗争方式发生变化
  • 9. (2023高二下·定远开学考) 1979年,无锡第三十四中学开展了关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的“三美”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经过团中央的协调发动,“五讲四美”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到198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将“五讲四美”同“三热爱”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宣传。这一口号的提出(    )
    A . 体现法律与道德协同发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B . 经历了从底层自发向官方推广的历史进程 C . 反映了调节人际关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 D . 忽视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全面开展
  • 10.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1951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这些举措表明新中国(   )
    A . 首先提出了关税自主的主张 B . 开始完全自主地制定海关税则 C . 扭转了对外贸易出超的局面 D . 正式宣布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 11. 如图所示,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开始大规模的迁徙。这次大迁徙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可知(   )

     

    A . 雅利安人创造了哈拉帕文化 B . 大月氏人被迫西迁建立了贵霜帝国 C . 亚述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D . 波斯人首次统一西亚和北非文明区
  • 12. 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某一古代文明,利用假期考察了桑奇大塔,查找搜集了关于“印章文字”的资料,而且通读了描写居楼族和般度族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文学作品。该文明(   )
    A . 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B . 以金字塔作为宗教活动的场所 C . 吸收了中华文化的精华 D . 推动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地区
  • 13.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曼彻斯特因加工制造的棉纺织品销往世界而被称为“棉都”。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城因制造业萎缩,就业岗位减少约60%而沦为学者眼中的“收缩城市”。这种变化(   )
    A . 说明英国城市发展的后劲不足 B . 有利于引导经济多元化发展 C . 反映城市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D . 根源在曼彻斯特的棉源枯竭
  • 14. 二战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新的时期,而苏联在这一时期几乎割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联系。美国芯片与苏联芯片尺寸不一导致苏联半导体设备不能生产西方尺寸的芯片,微电子产品无法出口。这主要说明(   )
    A . 西方“知识经济”优势凸显 B . 冷战影响经济发展技术交流 C . 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模式落后 D . 苏联着力突破西方经济封锁
  • 15. 下图漫画题为《反全球化者的全球化装束》。该漫画的寓意是 (   )

     

    A . 发达国家是全球化受益者 B . 反全球化已成为主流民意 C .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D . 维护主权必须抵制全球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第16——19题共4题,共55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5年,胡焕庸先生提出了“瑷珲(今黑河)——腾冲(今云南)线”(即“胡焕庸线”)概念。他通过调查统计数据揭示出当时中国人口分布的巨大差异,即东侧半壁约40%的国土上集中了90%以上人口,西侧半壁约60%的国土上居住的人口却不足10%。

    有学者认为“胡焕庸线”还是一条文明分界线:“它的东部,是农耕的、宗法的、科举的、儒教的……是大多数人理解的传统中国;而它的西部,则是或游牧或狩猎,是部族的、血缘的、有着多元信仰和生活方式的非儒教中国。”两千多年来,“胡焕庸线”是活动的,时进时退,南北、东西有很大的“摆动”。甚至可以说,“胡焕庸线”的进退及其两侧古来不断发生的冲突与交往,是中国、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及表现。

    ——摘编自中国新闻社《中国式现代化如何破解“胡焕庸线”难题?》

    根据材料,从文明的视角围绕“胡焕庸线”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2年,临时中央政府指出消费合作社是发展革命根据地经济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抵制资本家的剥削和怠工,保障工农劳苦群众利益的有力的武器。1933年,中央苏区消费合作总社在江西瑞金成立,下设闽、赣两个省17个县总社,1140个分、支社,拥有29.5万名社员、32.2万元股金。消费合作社以“保证军需开用,支援革命战争”为己任,积极发行各种债券和股票,广泛吸纳民间闲散资金,有力地推动了苏区经济建设。

    ——摘编自《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

    材料二:建国初,刘少奇提出,供销合作社是经济工作,要通过供销业务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也是政治工作,要引导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逐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里来。中央陆续出台《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章程(草案)》《农村供销合作社章程准则》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了各地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广泛发展,1952年底,广大农村地区的供销商业网络,逐步取代农村私商成为农村物资交流的主渠道。

    ——摘编自王贵宸《中国农村合作经济》

    1. (1)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消费合作社”和材料二中“供销合作社”发展的相同点。

    2. (2)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中“合作社”职能变化的原因。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球化与现代化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过程。它们都起源于资本,形成于资本主义时代。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出现之前,全球化、现代化就是西方化,就是资本主义化。但是在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诞生,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之后,全球化、现代化与资本主义重合的历史就被打破了。全球化出现新的历史转向,已经不再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而是出现了一球两制的局面。资本主义现代化只是现代化的一种形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另一种选择。

    ……为使中国走上现代化强国道路,(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在屈辱中探索,在悲愤中奋起。他们或著书立说,开启人民心智;或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业救国;或搞洋务运动,保全皇权统治;或改良、革命,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国家等。他们不懈追求,前赴后继。这些探索和斗争,每次都对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每一次都失败了。

    ——王文凯《全球化视阈下中国现代化道路研究》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夯实了政党根基。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全面铺开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小康社会提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摘编自于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及世界意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类社会通向现代化道路的变化并说明近代中国现代化探索失败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义。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历史的演进也有相对明确的周期。下图是学者对近代以来国家发展与世界秩序的模型建构。

    围绕该模型,选取两到三个相联系的要素或补充新的要素拟定具体论题,运用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将基本要素与史实相对应,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