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三次调研试...

更新时间:2023-04-17 浏览次数:48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自要求。
  • 1. 山西运城自古以来就有“黄帝正妃娘祖养蚕纵丝”的传说。在运城下辖的夏县西阴村遗址,1926年考古学家李济发抓出半枚碳化的蚕茧,201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又发现了6枚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和陶例蚕蛹。据此可知,传说(   )
    A . 依颗历史文献的印证 B . 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 C . 英定考古研究的港础 D . 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 2. 云梦唾虎地出土的梁简《为吏之道》提出了聚官吏必须避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凡为吏之道,必料洁正豇,慎谨坚固,审悉无私,安静毋苛,审当赀罚,严刚毋暴……宽容忠信,慈下勿凌,敬上勿犯”“勇能屈,刚能柔,仁能忍”。这裘明祭代(   )
    A . 婆层治理完酱 B . 官员素质提升 C . 假法思想并用 D . 儒学正统确立
  • 3. 唐代莱位书法家的作品被沓为“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据此可知,该书法家的作品呈现出(   )
    A . 写意性 B . 严整性 C . 平民化 D . 理性化
  • 4. 南宋初,岳州知州范贫败上书朝廷指出:“本州农民,自来兼作商旅,务令疾速归业,如贪恋作商,其田权许人请射(消算田产)。”朝廷则认为农民在外经商,只要田地不抛荒,按时交农业税即可。这表明当时(   )
    A .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 . 重农抑商逐渐废止 C . 政府鼓励农民流动 D . 社会控制有所放松
  • 5. 1749年,御史冯元钦上书建议将军机处改名枢密院。乾隆下旨批驳说,本朝职官设置已经相当完备,都记载在《大消会典》中了,军机处“不过以为承旨办理机务之地,并非独重其权,显为官职也”。据此可知,军机处(   )
    A . 地位无足轻重 B . 没有取得法定地位 C . 职能尚不明确 D . 成为皇帝集权威胁
  • 6.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谕令地方就地筹集军饷。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各地“就地筹款”成为常态,除了传统的举办捐纳、发行内债等外,还开征了米捐、酒捐等新的税捐,直接用于各类地方支出。这一现象(   )
    A . 加速了自然经济瓦解 B . 缓和了社会矛盾 C . 缓解了中央财政困难 D . 削弱了地方实力
  • 7. 1919年3月,李大钊发表《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呼吁青年要尊重劳动,积极解救劳动人民的苦痛,要拿青年人的“光明去照澈大千的黑暗”。李大钊号召青年( )
    A . 参加五四运动 B . 启发底层民众 C . 发展落后农业 D . 宣传民主思想
  • 8. 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各地应利用目前时机大练兵三个月,一切准备好,不怕和平的万一被人破坏”。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 . 建立民主协商制度 B . 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C . 放弃武装斗争形式 D . 准备签订和平协议
  • 9. 195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确定的卫生事业发展方针是:“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1952年,第二届金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卫生工作与群众相结合”的发展原则。这反映了(   )
    A . 较完善的医疗体系 B .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C . 新中国的政权风性 D . 人民生活极大改善
  • 10. 1994年,国家取消了户口拔展商品粮为标准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结构”,实行以居住地和职业划分的户籍登记制度。1997年,逐渐放开了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的落户限例。这些举措( )
    A . 消除了城乡户籍限例 B . 推动了对外开放深入发展 C . 实现了人员自由流通 D . 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 11. 综合下图信息,最适合探究的主题应是(   )

    A . 文明的交流和影响 B . 走向整体的早期文明 C . 东西文化的同源性 D . 古代帝国的文化扩张
  • 12. 在欧洲中世纪,修道院往往都拥有一个小规模的图书馆,里面除了拉丁文本的《圣经》和早期教父的神学手稿之外,还藏有拉丁古典作家西塞罗、维吉尔、奥维德、塔西佗等人的著作抄本。这反映了中世纪教会(   )
    A . 垄断了西欧的文化教育 B . 有利于欧洲文化的传承 C . 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D . 控制着西欧的社会精神
  • 13. 18世纪晚期,英国在使用水力纺纱机的纺纱工厂中工作的只有女人和小孩子,在用驱机的纺纱工厂里只有一个成年男纺工(在使用自动纺机时,他就是多余的了)和几个接断头的助手,后者多半是女人或小孩子。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工厂性别歧视严重 B . 童工廉价易于管理 C . 成年男工素质较差 D . 机器的发明和应用
  • 14.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强调公开竞争考试和择优录取的原则,把文官的任用建立在“功绩制”的基础上,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政治,不与总统共进退。该法案的颁布( )
    A . 遏制了政治腐败的现象 B .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 . 缓和了党派之间的冲突 D . 体现了行政中立的原则
  • 15. 下图是某学者著作中一个章节的子目录。据此判断,该章节的主题足(   )

    A . 发展中国家独立运动的浪潮 B .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C . 二战后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D . 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历史舞台
  • 16. 下图是20世纪下半叶美国实施经济制裁案例统计表,这反映了(   )

    类别

    年份

    总数

    成功案例数

    失败案例数

    单方面或参与实施的经济制裁

    1945-1970年

    30

    16

    14

    1970-1990年

    48

    10

    38

    单方面实施的经济制裁

    1945-1970年

    16

    11

    5

    1970-1990年

    39

    5

    34

    A . 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 美国弱权地位的丧失 C .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 . 世界政治局势的动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前期,对盐业推行了允许公私兼营的宽松政策。安史之乱后,盐铁转运使第五琦认为“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乃奏请肃宗,禁止政府允许以外的其他盐业生产,对盐业采取了亭户制盐官府统购官运官销的政策。760年,唐肃宗任命刘宴担任盐铁转运使。刘宴在坚持第五琦的官营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盐政,实行亭户制盐官府统购商运商销,精简盐政机构;同时在产盐区较远的地区,设置“常平盐”,如盐商不至,则官府把盐减价卖给百姓。至大历末年,盐利收入达到六百万缗,“宫闹服御、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

    ——摘编自刘玉峰《唐代盐业政策新论》

    材料二:明初盐法甚严,严禁一切私自贩卖行为。这种“一刀切”式的禁盐导致了近场(靠近盐场的地区)贫难军民生路尽绝,不得不铤而走险贩卖私盐。一些盐政官员认为以生存为目的的近场私盐事关民生,应当驰禁。在他们的推动下,明政府颁布了弛禁近场私盐条例,“凡贫难军民,将私盐有肩挑背负,易米度日,不必禁捕”。但近场私盐弛禁的相关规定粗疏简陋,各方利益群体都以此投机卑利,造成私盐泛滥、管理混乱等众多负面影响。

    ——摘编自吕小琴《明清近场私盐治理的改革困境及制度移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刘宴盐政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朝的近场私盐治理。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2年,临时中央政府指出消费合作社是发展革命根据地经济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抵制资本家的剥削和怠工,保障工农劳苦群众利益的有力的武器。1933年,中央苏区消费合作总社在江西瑞金成立,下设闵、赣两个省17个县总社,1140个分、支社,拥有29.5万名社员、32,2万元股金。消费合作社以“保证军需开用,支援革命战争”为己任,积极发行各种债券和股栗,广泛吸纳民间闲散资金,有力地推动了苏区经济建设。

    ——摘编自《中夹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

    材料二:建国初,刘少奇提出,供销合作社是经济工作,要通过供销业务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也是政治工作,要引导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逐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里来。中央陆续出台《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章程(草案)》《农村供销合作社章程准则》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了各地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广泛发展,1952年底,广大农村地区的供销商业网络,逐步取代农村私商成为农村物资交流的主渠道。

    ——摘编自王贵宸《中国农村合作经济》

    1. (1)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消费合作社”和材料二中“供销合作社”发展的相同点。
    2. (2)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二中“合作社”职能变化的原因。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旅行”一词首次出现在英国天主教神父理查德·拉塞尔斯的《意大利之旅》一书中。与大学所提供的学院式教育不同,“大旅行”期望受教育者在跨文化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自我完善。历史学家吉本也认为传统绅士的教育是在海外旅行中完成的。16世纪中期,受“学以致用,服务国家”的新教育观念的影响,英国贵族纷纷赴欧洲大陆,特别是意大利游历。17世纪,对那些希望在政府机构和外交部门谋取职位的年轻人来说,大陆旅行的教育功效已经稳固地确定起来。从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至1793年英法关系恶化前是欧洲“大旅行”的黄金时期。

    ——摘编自付有强《英国人的“大旅行”研究》

    材料二:19世纪的游记作品是历史学家了解人类对世界认知的权威资源,尤其是记录欧洲人海外旅行经历的作品不胜枚举,例如刘易斯与克拉克受杰斐逊总统委托横穿北美大陆后写下的探险日记,法国托克维尔访问美国后撰写的报告,达尔文探访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记录……这些作品传达着发规新事物的喜悦,表现出对科学的强烈自觉意识。同时期,赴欧洲旅行的海外游客数量也在增多,他们把见闻记录下来,讲述给自己的同胞,其中有中国的使节、日本大臣、印度和北非学者等。

    ——摘编自《世界的演变:19世纪的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英国“大旅行”发展的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游记作品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特哈默基于对世界历史趋势和特点的理解,认为19世纪的世界出现了五大特点:它是一个生产效率不均衡提升的时代,一个流动性增大的时代,一个不平衡的相互关系加强的时代,一个平等和等级制度对立的时代,一个解放的世纪。这五大特点的提取,上与18世纪相比较,下与20世纪相衍接,无疑是从21世纪的视角观察19世纪的结果。

    ——摘编自李剑鸣《全球史写作中的时空结构》

    请从19世纪世界五大特点中任选一个,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