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23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共同富裕作出相关要求,强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按照“十四五”规划,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既要发展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又要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观兼顾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将未来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归结为“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共同富裕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共同富裕是一个反映特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共同富裕”中的“共同”说明社会成员对于财富的占有方式,关注社会成员对财富的集体共享,是相对于私有制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而言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富裕”则说明社会成员对于财富的占有程度,是相对于贫穷而言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之所以区别于资本主义,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其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和经济社会的巨大不平等,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裕也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方向,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这个角度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基本目标。

    共同富裕是人民立场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改革时期,都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确定为社会主要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摘编自董天美《共同富裕展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B . 资本主义生产力不高,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故不会也不可能共同富裕。 C .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过共同富裕的未来社会,中共领导人也曾论及于此。 D . 中国的国情没有变,这决定了共同富裕仍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若无意外,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会取得实质性进展。 B . 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C . “共同”和“富裕”分别集中体现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D .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裕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 (3) 下列选项,对“共同富裕”的论述,不符合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 . 共同富裕,首先在富裕,关键在富裕,没有富裕就不可能有共同富裕。 B . 共同富裕是指每个家庭和个人的收入相等、财产相同,公共服务等均享。 C . 共同富裕,在于是为富裕而共同,为共同而富裕,最终形成有机的一体。 D . 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如果离开了共同二字,就必然失去其根本之意。
    4. (4)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5. (5) 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狗之晨

    老舍

    东方既明,宇宙正在微笑,玫瑰的光吻红了东边的云。大黑在窝里伸了伸腿,把嘴更往深里顶了顶,稍微一睁眼,只能看见自己的毛。

    “大黑!”

    老太太!大黑的灵魂是在她手里拿着呢。假如不服从她,而她三天不给端那热腾腾的食来?好吧,夹起尾巴,到门洞去才看看。顺着门缝往外看,喝,四眼已经出来遛平了!四眼是老朋友:那天要不幸亏是四眼,大黑一定要输给二青的!二青那小子,处处是大黑的仇敌:抢舟头,闹恋爱,和大黑过不去!

    “大黑,快来,到大院去跑一回!”

    大概也要开门了,大黑猜摸着。这么一想,赶紧跑到大院去。果然,刚到大院,就听见开门声。大黑心中暗笑,觉得自己的智慧足以使生命十分有趣而平安。

    出了街门,抖了抖身上的毛,向空中闻了闻,觉得精神十分焕发。在门前蹲坐起来,耳朵立着,坐着比站着身量高,加上两个竖立的耳朵,觉得自己很伟大而重要。

    刚这么坐好,黄子由东边来了。黄子是这条胡同里的贵族,身量大,嘴是方的,叫的声音瓮声瓮气。大黑的耳朵渐渐往下落,心里嘀咕:是坐着不动好呢,还是向黄子摆摆尾巴好呢,还是以进为退假装怒叫两声呢?他知道黄子的厉害,同时,又要顾及自己的尊严。他微微地回了回头,呕,没关系,坐在自己家门口还有什么危险?耳朵又微微的往上立,可是其余的地方都没敢动。

    黄子过来了!几乎是要挨着大黑了。大黑的胸部有些颤动。可是黄子还好似没看见大黑,昂然走过去。

    大黑不像黄子那样在道路当中卷起尾巴走,而是夹着尾巴顺墙根往前溜。这样,如遇上危险,至少屁股可以拿墙作后盾,减少后方的防务。在这里就可以看出大黑并不“大”;大黑的“大”和小花的“小”,都不许十分较真的。可是他极重视这个“大”字,特别和他主人在一块的时候,主人一喊“大”黑,他便觉得自己至少有骆驼那么大,跟谁也敢拼一拼。狗的世界是不和平的,大黑专仗着这个“大”字去欺软怕硬地享受生命。

    远处有吠声,好几个狗一同叫呢。细听,有她的声音!她,小花!大黑向她伸过多少回舌头,摆过多少回尾巴,可是她,她连正眼瞧大黑一眼也不瞧!不是她的过错,战败二青和黄子,她自然会爱大黑的。大黑决定去看看,谁和小花一块唱恋歌呢。快跑。别,跑太快了,和黄子碰个头,可不得了,谨慎一些好。四六步的跑。

    看见了:小花,喝,围着七八个,哪个也比大黑个子大,声音高!无望!不便于过去。可是四眼也在那边呢;四眼敢,大黑为何不敢?可是,四眼也个子不小哇,至少四眼的尾巴卷得有个样儿。有点恨四眼,虽然是好朋友。

    大黑叫开了。虽然不敢过去,可是在远处示威总比那一天到晚闷在家里的小哈巴狗强多了。那边还有个小板兔狗,安然的在家门口坐着;大黑的身分增高了很多。凡事就怕比较。那群大狗打起来了。打得真厉害,啊,四眼倒在底下了。哎呀四眼:呕,活该;到底他已闻了小花一鼻子。大黑的嫉妒把友谊完全忘了。看,四眼又起来了,扑过小花去了,大黑的心差点跳出来了,自己耗着转了个圆圈。啊,好!小花极骄慢的躲开四眼。好,小花,大黑痛快极了。

    那群大狗打过这边来了,大黑一边看着一边退步,心里说:别叫四眼看见,假如一被看见,他求我帮忙,可就不好办了。往后退,眼睛呆看着小花,她今天特别的骄傲,好看。大黑恨自己!退得离小板凳狗不远了,唉,拿个小东西杀杀气吧!闻了小板凳一下,小板凳跳起来,善意的向大黑腿部一扑,似乎是要和大黑玩耍玩耍。大黑更生气了:谁和你个小东西玩呢?牙露出来,耳朵也立起来示威。小板凳真不知趣:轻轻抓了地几下,腰儿塌着,尾巴卷着直摆。大黑知道这个小东西是不怕他,嘴张开了,预备咬小东西的脖子。正在这个当儿,大狗们跑过来了。小板凳看着他们,小嘴儿撅着巴巴的叫起来,毫无惧意。大黑转过身来,几乎碰着黄子的哥哥,比黄子还大,鼻子上一大道白,这白鼻梁看着就可怕!大黑深恐小板凳的吠声引起他们的注意,而把大黑给围在当中。可是他们只顾追着小花,一群野马似的跑了过去,似乎谁也没有看到大黑。大黑的耻辱算是到了家,他还不如小板凳硬气呢!

    风也似的,小花在时,他们在后紧随,又回来了!躲是来不及了,大黑的左右都是方嘴一一都大得出奇!小花,好像是故意的,挤了他一下。他一点也不觉得舒服,急忙往后退。后腿碰着四眼的头。四眼并没招呼他。

    一阵风似的,他们又跑远了。大黑哆嗦着把牙收回嘴中去,把腰平伸了伸,开始往家跑。后面小板凳追上来,一劲巴巴的叫。大黑回头龇了龇牙:干吗呀,你!似乎是说。

    回到家中,看了看盆里,老太太还没把食端来。倒在台阶上,舐着腿上的毛。门外有人拍门。大黑立刻叫起来,往下扑着叫,觉得自己十二分的重要威严。老太太去看门,大黑跟着,拼命地叫。

    送信的。大黑在老太太脚前扑着往外咬。邮差安然不动。

    老太太踢了大黑一腿:“怎这么讨厌,一边去!”

    大黑不敢再叫,回去依旧卧在墙根。肚中发空,眼撩着食盆,把一切都忘了,好像大黑的生命存在与否只看那个黑盆里冒热气不冒!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黑认为自己的灵魂在老太太手里拿着,既表现大黑是一条忠诚的狗,也与结尾呼应。 B . 老太太给狗取“大黑”这个名字,寄托了她对狗的希望,希望他改变胆小怕事的性格。 C . 大黑对小花的爱并非是真诚坚定的,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自恋的心理安慰和自大的臆想。 D . 大黑在知道门外的是送信的邮差的前提下,依然作“扑着往外咬”之势,可见护主心切。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写了一只狗从早晨睡醒到胡同上跑了一圈回到住家这样简单的故事,但情节却起伏有致,变化多端。 B . 小说在描写大黑时采用了动作和心理描写以及对比的手法,通过细节展示出大黑形象的丰富性和典型性。 C . 小说的情节冲突主要来自性格矛盾,如大黑的自大和自卑,想象中的野心和性格上的懦弱、行动上的懒惰。 D . 小说以“狗之晨”为题目,“晨”既是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也展现了作者对国民精神觉醒的乐观态度。
    3. (3) 文中画线部分反映了“大黑”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有评论家认为西方现代小说创作中的俏皮、讽刺、以及新奇的叙述视角,均被老舍吸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郑士利传

    [明]方孝孺

    郑士利,字好义,宁海人,尝为县诸生。洪武九年,天下考校钱谷、策书 , 空印事起,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系狱中。士利兄亦以河南时空印系狱中。天子方怒空印事,以为欺罔,守令署印者,皆欲置之死,佐贰以下一百,为军远方。丞相、大夫皆知空印者无它, 罪可恕,莫敢谏。

    士利独叹曰:“上不知,以为空印大罪,诚得人言之,上圣明,宁有不悟?”适星变求言 , 士利曰可矣。既而读诏,有假公言私者罪之。士利曰:“吾所欲言者,为天子杀无罪。吾兄非主印者,固当出,需吾兄杖出乃言。言,吾死不恨。”其兄免死出,士利乃为书数千言,言数事,而于空印事最详。其意以为,诚欲深罪空印者,恐奸吏得挟空印纸为文移以虐民耳。臣以为文移必完印乃可。今考校策书合两缝印非一印一纸之比纵得之亦不足用况不可得乎?且钱谷之数,府必合于省,省必合于户部。其数诚不可悬断预决,必至户部而后定。省、府远者,去户部六七千里,近亦三四千里,待策书既成而后用印,则往来之难,非期年不可至。故必先用印而后书,此权宜之务,所从来远矣,何足深罪?且国家诸法,必先明示天下,而后罪犯法者,以其知其不可而故犯之也。自立国以至于今,未尝有空印之律,有司、丞相不知其罪。今一旦捕而诛之,则何以使受诛者甘心而无词乎?朝廷求贤士,得之甚难。位至于郡守者,皆数十年所成就。通达廉明之士,非如草菅然可刈而复生也。陛下奈何以不足罪之罪,而坏足用之材乎?

    上览书大怒,诏丞相大夫杂问谁教若为,必有主谋者。士利笑曰:“顾吾书可用与否如何耳。且吾业既为国家言事,自分受祸,人谁为我谋乎?”辞卒不屈,然犹输作终身,而竟杀空 印者。

    (选自方孝孺《逊志斋集》,有删减)

    【注释】①钱谷:赋税。策书:官府文书。②空印事:旧例每年,各级官员进见户部,核对钱粮军需诸事,以道远,预持空印文书,遇部驳即改。朱元璋疑其中有奸诈,兴空印案。③文移:文书,公文。④杂问:犹会审。⑤输作:罚作劳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今考校策书/合两缝印/非一印一纸之比/纵得之/亦不足用/况不可得乎/ B . 今考校/策书合两缝/印非一印/一纸之比纵得之/亦不足用/况不可/得乎/ C . 今考校/策书合两缝印/非一印一纸之比/纵得之/亦不足用/况不可/得乎/ D . 今考校策书/合两缝/印非一印/一纸之比纵得之/亦不足用/况不可得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B . 榜:指打人用的板子或刑杖,在此意为杖刑,指直接用毛竹、木板击打臀部。 C . 求言:指君主发布命令要求臣民上书言事,谏书内容再直白也不会被追责。 D .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郑士利刚直好义,但并不鲁莽行事,所言乃为大义,但担心其事涉及兄长,有违不可假公言私的诏令,所以等待其兄杖出乃言,体现他做事考虑周密。 B . 针对空印案,郑士利敢于犯颜进谏,直陈问题所在,当权的丞相、大夫深知其中情由,认为空印者其罪可恕却不敢进谏,体现出当时官场的昏庸腐败。 C . 郑士利在奏章中先设身处地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体谅他恐奸吏虐民的初衷,再申述了不应怪罪相关官员的理由,陈述利害,体现了他高明的言说策略。 D . 此文写郑士利直言进谏而遭不测的故事,体现了他一身浩然正气,为探求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气概,作者也借此文表达对这种精神的赞扬与传承。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不知,以为空印大罪,诚得人言之,上圣明,宁有不悟?

      ②通达廉明之士,非如草菅然可刈而复生也。

    5. (5) 郑士利在上书中是怎样逻辑严密地分析、推理空印者不当重罚的,请分点概括。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献池州牧

    杜荀鹤

    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诗虽献给地方官,却与展示才华抱负,以求引荐的干谒诗有所不同。 B . “江路静”与“郡城安”,写出凶年之后、戎装断绝的安定美好生活。 C . 颈联“惊断莺声”化用《春望》“恨别鸟惊心”句,凸显战争的残酷。 D . 本诗将丰富的内涵压缩于七律短幅之中,语言清新而通俗、平易近人。
    2. (2) 诗人追求仁政,“仁政”在诗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 是:“”。
    2. (2) 韩愈在《师说》中阐述师生关系时,以“_”两句来说明学识有早晚、能力各有所长的师生观。
    3. (3) 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借助设问突出被贬之地的偏僻荒凉,表现苦闷心情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迎面而来的是一处悬崖绝壁,响声就是从这里传来的。抬头仰望,一条大瀑布从绝壁上奔涌而下,吐出千尺银练,抛洒万颗珍珠,最后坠落在绝壁下的深潭。瀑布撞击潭边的岩石,泛起雪白的水花。石缝间迎春花在风中一簇簇摆动,抖落残雪,残雪溅起的水珠正剥去迎春花枝条上的尘埃,使花骨朵被催促着绽放。迎春花一点点向远处伸展,将缀满金灿灿花朵的枝条垂进水潭。

    同行的林草局技术员告诉我们,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生态保护的力度,根本上改变了这里各种植物的生存环境。说起那些迎春花,他更是 ____:在漫山遍野的百花中,迎春花是第一枝报春花。它开得那样随意,那样美丽,那样____。漫山遍野的小草也顽强地从残雪覆盖着的落叶下钻出。野谷中的侧柏、山杨、杜松等,泛出____的绿。在山林中蛰伏了一个漫长冬季的雪豹、金雕,在布谷的鸣叫声中,开始____地舒展筋骨。起起落落的鸟儿沐浴着春光,叽叽喳喳,仿佛在鸣唱着一曲迎春之歌。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了如指掌     悠然自得     若隐若现     摩拳擦掌 B . 情有独钟     闲情逸致     隐隐约约     摩拳擦掌 C . 了如指掌     闲情逸致     若隐若现     跃跃欲试 D . 情有独钟     悠然自得     隐隐约约     跃跃欲试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石缝间迎春花在风中一簇簇摆动,抖落残雪,残雪溅起的水珠正涤去迎春花枝条上的尘埃,花骨朵被催促着绽放。 B . 石缝间迎春花在风中一簇簇摆动,抖落残雪,残雪溅起的水珠正洗去迎卷花枝条上的尘埃,催促着花骨朵绽放。 C . 石缝间一簇簇迎春花在风中摆动,抖落残雪,残雪溅起的水珠正涤去迎春花枝条上的尘埃,催促着花骨朵绽放。 D . 石缝间一簇簇迎春花在风中摆动,抖落残雪,残雪溅起的水珠正剥去迎春花枝条上的尘埃,花骨朵被催促着绽放。
    3. (3) 请简要赏析划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至少两种)。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衰老是一系列的丧失,包括体力、精力、容貌、记忆力、理解力等的下降。身体的衰退像藤蔓一样悄悄蔓延,一天一天,变化微小,不易察觉。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正确认识并面对衰老,在医生帮助下区分衰老和疾病。 , 这是每位老年人需要面对的课题。

    一个人身体的健康状况在25岁时达到顶峰。这也就意味着,从25岁开始,人就开始衰老了。②       , 如同花开花谢,日出日落,不可避免。就像一部机器运转时间长了,会出现老化一样,人的各个器官使用多年以后,。最容易被注意到的衰老的地方就是皮肤。人们25岁以后皮肤的新陈代谢开始减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超量紫外线照射,皮肤中胶原蛋白含量每年以约1%的速度递减。35-45岁时,皮肤会明显出现衰老的迹象:皮肤的代谢能力会衰退,代谢的速度也会减缓,皮肤的自我修复与再生能力也大不如前,皮肤的张力开始明显下降。45岁之后,皮肤衰老速度大大加快。皮下脂肪萎缩,弹性组织减少,皮肤开始松垂、出现皱纹,皮肤不再红润而变苍白,皮脂腺萎缩,皮肤和毛发失去光泽。细胞和汗腺数目减少,皮肤排汗能力下降。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2个字。
    2. (2) 请结合划横线的句子,概括45岁后皮肤衰老的表现,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三上·蓉城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体操、跳水等竞赛的规则里有这样的规定:比赛项目分为有难度系数限制的规定动作和无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两类。在一个项目的比赛中,运动员都要完成相应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最后将每一个动作的得分累加,以得分高者为优胜。可见,规定动作比的是准确度,自选动作比的是创新度。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