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入...

更新时间:2022-10-18 浏览次数:52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周易》把自强不息作为天理第一法则,人生第一要义。以天地为准则,确立了人生规范,以宇宙恒久无穷而又秩序井然的精神,劝勉人生应当自强不息,造福社会。这是《周易》的道德理想。对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中华民族精神来说,自强不息的坚确气质,是其最高的哲学基础。这主要体现在《乾》卦中,君子的行为,是以完成品德修养为目的。君子追求学问,以累积知识;抱着怀疑的态度,以明辨是非;以宽厚的态度,待人接物;以仁爱的态度,为行为的准则。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传统文化也可以说是由《乾》《坤》两卦背后深层的哲学思想发展而来,所以《周易》对中国文化有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纲领就是尊乾而法坤。人生道德修养,要效法自强不忘的宇宙精神,努力精进不懈,使自己在品德学识修养上有所成就,然后在事业上施展抱负,才能共同促进社会发展,人类向上;而道德与事业的关系,也由此产生。

    冷静考察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社会的现实环境,往往影响、陶冶甚至决定了人们的思想品格。善与恶,正与邪,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着。于是,中国古人确立了“君子”和“小人”的概念。十一世纪初,北宋的著名哲学家张载提出“《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的观点,相当精确地概括了《周易》哲学明显的思想倾向与关注人生品格修养的忧惠意识。为君子谋,是期盼“君子”修美品德,发扬正道,在社会与人生中发挥光明的作用:不为小人谋,是渴望正气压倒邪气,廓清乾坤,涤尽污垢,让人间充满奋发向上的臭、善、美。这种哲理倾向,对于我们今天道德文明的建树与改良也具有深刻而有益的借鉴作用。

    《周易》教导我们行动必须正大光明,才能获得正义力量的支持。只有安详地执着于正道,才会吉祥。说明直率、方正、宽大,是做人的基本态度。《系辞传》说:“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人类求生存的目的与法则是不变的,但由于自私,个人的利益不同,以致产生不同的想法与做法。当你周围的人们通过种种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利益的时候,你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和清白,不要同流合污。君子以敬慎的态度,使内心正直;以正义的准则,为外在行为的规范;只要确立敬慎与正义的精神,他的德行,就不会孤立。所以说:只要正直,有原则、宽大,用不者学习,也不会有不利。

    (摘编自力行《<周易>中的人生哲理》,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易》认为,宇宙恒久无穷而又秩序井然,这种宇宙观可以劝勉人生自强不息。 B . 《周易》之所以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因为它是由《乾》《坤》两卦的含意所决定的。 C . 北宋的张载提出的“《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说明《易》只适合于君子来读。 D . 按照《周易》的说法,只要正直,有原则、宽大,人用不着学习,也能够把事情做好。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阐述了《周易》的道德理想以及《乾》《坤》两卦中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B . 第二段论证了张载“《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的观点,指出其对人生修养的意义。 C . 第三段论证了《周易》有正确引导人生的作用,君子很好地修养德行,就能立足于社会。 D . 文章在论证中,遇有引证,便有阐释,这样能让读者对引证的句子有比较清楚的理解。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易》的哲学意义深厚,其中的自强不息是有关人生的第一要义,是以天地为主确立的天理法则。 B . 道德与事业的关系,就是人在工作中努力精进不懈,在事业上施展抱负,争取社会认可。 C . 张载提出的《周易》“为君子谋”,是期盼“君子”修美德,这对当今提倡正能量具有积极意义。 D . 君子要获得正义力量的支持,就要执着于正道,就要加强内心修养和外在行为的规范。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在我国,上网人员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15.8%,休闲娱乐是他们上网的最主要目的,而网络游戏是互联网休闲娱乐方式中最吸引人的一种类型,网络游戏中角色扮演型对青少年成长产生的影响最大。中国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在发展运作过程中必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网络游戏不仅仅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还深刻地影响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领域。

    医学专家表示,从生理的角度而言,沉溺于网络游戏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网游沉溺对青少年的视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植物神经系统等都会产生危害,严重时,甚至会直接导致沉溺者的死亡。

    北京林业大学的心理学系教师方刚认为,不良网络游戏往往充斥着暴力和色情的内容,对武力的崇尚和追求,以及强者通吃的原则,对于性的模糊甚至歪曲表现,诸如此类内容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二:

    《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由2010年3月17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0年8月1日起施行。

    其中的第十六条指出: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根据网络游戏的内容、功能和适用人群,制定网络游戏用户指引和警示说明,并在网站和网络游戏的显著位置予以标明。以木成年人为对象的网络游戏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以及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摘编自文化部网站文章)

    材料三:

    腾讯天美于2015年发行了MOBA手游“王者荣耀”。2017年7月2日,腾讯方面发出“王者荣耀”游戏“限时令”:7月4日起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并计划上线晚上9时以后禁止登陆功能;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超出时间的玩家,将被游戏强制下线。

    关于“王者荣耀”的一份调查问卷:

    调查内容:您认为“王者荣耀”对未成年人危害大吗?

    所占比例

    所占人数

    危害极大:严重影响学习,歪曲价值观,甚至危及生命

    29.06%

    93人

    有危害,但不大:一款游戏而已,又不是毒蛇猛兽

    8.75%

    28人

    有利有弊:只要不沉迷,玩游戏也是一种减压的方式

    47.19%

    151人

    利大于弊:合理游戏,反而有助于学习和与同学交往

    5.94%

    19人

    不好说

    9.06%

    29人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四: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指出:近日中国关于“王者荣耀”游戏对青少年影响的众多讨论,批判性居多而建设性较少。与情绪化、运动式的批判相比,理念清晰、分工明确、重在疏导的长效机制建设,才更应该进行研究并获得关注。

    这些理念实际上也是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趋势保持一致的。互联网时代的孩子,获取信息和知识、自主学习、发展自我等能力并不逊于成年人,甚至比成年人更胜一筹。家长和社会要做的,更多的是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相信孩子,通过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并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形成良性的互动和共识,重在疏导,而不是一味的限制和管制。

    (摘编自刘晓春《网游防沉迷应寻求治本之道》)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网络游戏是人们利用互联网进行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如果在网络游戏的发展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必然会给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B . 医学专家从沉溺于网络游戏会对人的生理造成损害的角度做出了分析,而心理学教师则分析了不良网络游戏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 C . 材料二中摘引了文化部颁发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中的有关条例,对网络游戏经营单位的经营内容、管理方法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D . 从材料三关于“王者荣耀”的调查问卷看,认为对未成年人危害极大的占29.06%,问卷中的看法与腾讯发出“限时令”可能是有关联的。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发展迅速,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上网人数占15.8%,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B . 文化部通过并施行《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是因为网络游戏影响青少年健康,甚至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 C . 腾讯发出的针对未成年的关于游戏“王者荣耀”的“限时令”,说明网游的发行者都应该从青少年的角度多思考问题。 D . 互联网在青少年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发展自我能力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利用好网络,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3. (3)  对于如何减少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你有哪些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本一:

    夜行

    何荣芳

    小倩下班时已经是夜里十点,地带着一身的葱花味追上了一辆驶向远郊的公交车。有座。

    同排座位上抱臂闭目的是一位大爷,或者说是一位大叔,脑袋亮光光的,看不出年纪。借着车外的路灯光,小倩看见他胖子上垂着蚯蚓屎似的耳机线。小倩掏出自己的手机,准备看韩剧,却发现没电了。窗外是灯的世界,车灯、路灯、店铺里招牌上的霓虹灯,还有高层住宅里星星般的灯火,看不见特别的风景。无所事事的小倩只好打量车内。

    车内分明坐着许多人,却显得分外安静,一块块亮着的手机屏幕映照着一张张模糊的脸,气氛有些怪异。小倩希望能听到一点声音,能听到一点带有活气的声音。但就是没有人说话,连汽车的鸣笛声也没有。小倩扭过头,想跟同排座位上的人说说天气,或者问问他到哪里下。同坐的人仍然闭着眼,听不到他的呼吸,一颗光脑袋随着车行的节奏不停地晃动,像一个电动不倒翁。路灯把窗外树木斑驳的影子映到他的脸上,小倩就想到了出土的僵尸。她很想伸出手指去试试他的鼻息,却不敢冒失,怕他突然睁开眼。小倩环顾四周,想换个位子,但空位边都有一块手机屏亮着,照着一张煞白变形的脸。小倩头皮发麻,一股不知名的力量漩涡般裹挟了地,使她心口发紧,脊背发凉。

    是不是应该下车?她问自己。车子猛地一震,小倩也猛地一震。车内的顶灯亮了,车前门开了,一个胳膊上搭了件上衣的大妈冒了上来,花白的头发间漾着缕缕热气。小倩的心口终于松了。

    司机又关了车内的灯,大妈和她头上的热气都不见了。也许大妈也感觉到了车内的冷,她打开了手机音乐,是一曲热烈的广场舞曲。声音不大,却搅翻了一车的冷肃,于是一束束冰冷的目光风一样朝她刮过去,广场舞的曲子烛光一样摇曳了两下,熄灭了。车内又陷入了死一样的沉寂。一块块手机屏的亮光蓝幽幽,白森森,像墓地里的磷火。

    车内安静得令人窒息,仿佛误入了木偶库,错进了蜡像馆。不,如果是错进了蜡像馆她也不会害怕,至少她知道他们都是蜡做的。她分明看见车内漂浮着一片片灵魂。

    小倩想下车,但这已经是最后一班车了。她离开座位,摇摇晃晃地走到司机身后,她想至少司机是活的,因为他要驾驶车。小倩扶着司机身边的铁杆站着,遮阳板挡住了窗外的光线,司机浮在黑暗中,判官似的没有表情,也看不见他大幅度的动作,汽车在空旷的路面上无声地滑行。小倩心缩成一团,想哭。一句“我要下车”一直在喉咙中上蹿下跳。

    车又猛地震了一下,车内顶灯亮了,前门又开了。小倩以为心里的话溜出了口,司机为她开了门。一个围红围脖的女孩火狐一样蹦了上来,朝差点撞了满怀的小倩粲然一笑。她的笑,阳光般融化了小倩心头的薄冰,小倩也笑了。

    女孩就近找了个座位坐下,夸张地表达着她找到座位的欣喜。她把两只胳膊从肩包带中挣脱出来,书包顺到了胸前,呼啦一下拉开拉链,从里面掏出一本书。

    她掏出一本书来,就着车顶上的灯光读起来。她的声音细小而含混,却像清泉一样唤醒了山林。于是车内有了转动脖子的声音,伸腿脚的声音,打哈欠的声音。有人把手指关节捏得咔咔作响,有人叽叽喳喳地开始说话。

    司机没有再关车内的灯。橘黄的灯光,明亮而温暖。

    (有删改)

    文本二:

    有人评价何荣芳的小说,创设情景是其重要的特色,作者总是围绕主人公的活动来开展叙述,进而引出人物活动的特定情景来表现人物。同时也通过主人公的活动来揭示深刻的主题或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其中《夜行》最具有代表性。

    (摘编自《作家评论》,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一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概括和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倩正是因为自己手机没电了,看不成韩剧,才去看窗外的夜景,又打量起车内情形,从而引发后面一系列事情发生。 B . 小倩想伸出手指去试试那位不好明确年纪的同座有没有鼻息,多半是出于好奇,她想用这个举动来印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C . 小说中多次出现关于手机的文字,这和女孩掏出书来阅读形成鲜明的对比,而看手机的人和女孩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D . 小说善用比喻,把手机屏幕的亮光比喻成磷火,把司机比喻成判官,不仅生动形象,而且附着了主人公独特的心理感受。
    2. (2) 从想和同排座位上的人聊天,到看到小女孩读起书来,小倩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3. (3) 文本二认为“创设情景”是何荣芳小说的重要特色,请简要分析文本一创设的“夜行”情景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文言文阅读

    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对曰:“请之魏,约伐韩。”王令向寿辅行。

    甘茂至魏,谓向寿:“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

    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太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甚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臣闻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是王欺魏,而臣受公仲侈①之怨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遂拔宜阳。

    宜阳之役,冯章谓秦王曰:“不拨宜阳,韩、楚乘吾弊,因必危矣!不如许楚汉中以欢之,楚欢而不进,韩必孤,无奈秦何矣!”王曰:“善。”果使冯章许楚汉中,而拨宝阳。楚王以其言责汉中于冯章,冯章谓秦王曰:“王遂亡臣,固谓楚王曰:‘寡人固无地而许楚王。’”

    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军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樗黑疾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天无伐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郓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宝阳之役,楚畔奏而合于韩。秦王惧,甘茂曰:“楚虽合韩,不为韩氏先战;韩亦恐战而楚有变其后。韩、楚必相御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有删改)

    【注】:①公仲侈:韩的将领,此时驻守宜阳。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 B . 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 C . 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 D . 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谤书意思是攻击指责别人的文书,“谤”与《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的“谤”字含义不同。 B . 羁旅意思是寄居他乡,“羁”与《归园田居》(其一)“羁鸟恋旧林”的“羁”字含义不同。 C . 三鼓指击鼓三次,为号令士兵进攻的信号。“鼓”与《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的“鼓”字含义相同。 D . 相秦意思是担任秦国的相,“相”与《孔雀东南飞》“及时相遣归”的“相”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武王想要出兵三川,夺取周王室统治天下的权力,建立不朽功业,因此发动了侵略韩国的宜阳之战。 B . 甘茂对宜阳之战的困难认识深刻,为了避免秦王听从韩国和受魏国欺骗,甘茂设计得到了秦王的保证。 C . 对秦来说,宜阳之战并不顺利,开战五个月都未能攻下。为了鼓舞士气,甘茂拿出自己的钱财作奖赏。 D . 宜阳之战中,秦国先以欺诈手段破坏韩楚联盟,后楚国倒戈与韩国结盟,但甘茂认为楚韩仍互相观望。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拔宜阳,韩、楚乘吾弊,国必危矣!不如许楚汉中以欢之。

      ②公孙衍、樗里疾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是无伐之日已!

  • 5.  古代诗歌阅读

    早梅

    齐己①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②,先发望春台③。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④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①诗人早年曾热衷功名,然屡试不中。②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③望春台:观赏春景的高台,也喻指京城。④坐:即将。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诗和柳诗都对早梅的形与神进行了细致地刻画,表现了其不畏严寒、素雅芳洁的特点。 B . 齐诗的早梅一枝独开,既与万木受冻即将摧折不同,又先开于其它梅花,暗含双重对比。 C . 齐诗借深雪、风、禽鸟等意象来突出早梅形象,这与柳诗的楚天、朔风、繁霜等作用相同。 D . 齐诗和柳诗结构不同,齐诗颈联紧承颔联,对梅做进一步描写,柳诗颈联转为议论抒情。
    2. (2) 这两首诗虽都与早梅相关,但诗中表达的情感却有异同,请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 6. 名篇名句默写
    1. (1) “以声摹声”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大特色,文中以珠玉之声形容清脆的乐声的一句是“”,以鸟啼表现乐声婉转流畅的一句是“”。
    2. (2) 《离骚》中表现当时世俗败坏,人们歪曲事实、把取悦于人作为法度的两句是:“
    3. (3) 《诗经·氓》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的婚姻习俗,成婚不仅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需要通过占卜得到神明指引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语言文字运用1

    右北平是一个伟大的地名,与北平有着____的联系,但它比北平大得多,也古老得多。右北平像一个____的父亲,在漫长历史中经历了无数艰难和坎坷,却仍心胸宽广,把自己朴素坚忍和乐善好施的性格全部遗传给了北平,包围并庇护着北平。

    沿着华北平原北部的边缘地区,北平停住了自己的脚步。它守在长城内侧,把一切都托付给了右北平。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右北平大约是第一个被官方命名的“北”这个方位词的地方,因此可以被官视为中国的北方之源。虽然现代地理学告诉我们,北纬40°以上大致都是北方了,但是在河西走廊以北,在巴丹吉林沙漠以北,在阴山山脉以北,广袤的沙海、戈壁与深厚的黄土限制了绿色,也限制了人们的脚步与目光。对于中原来说,这些地方是____的美丽“绝域”,苍凉、沉寂。然而同样是塞上,右北平却是有温度的,它向华北平原敞开了自己。先民们“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来到这里。他们扎根在被称为“坝上”的那些地方,世世代代____自荒芜贫瘠中创造出厚重的历史与文明。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它守在长城内侧,把一切都托付给了右北平。 B . 我之看雪,是任思维的雪橇悄然深入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 C . 过桥人骑在一匹河的背上,任它驰骋过时间与空间。 D .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8. 语言文字运用II

    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人和人之间的精力差别,有时候可以大到离谱。为什么会这样呢?

    最新研究表明,精力差别的原因,____,剩余多半来自疾病、生活和工作状态等。双胞胎研究显示,同卵双胞胎两人之间的精力差别明显低于异卵双胞胎,由于两种双胞胎的成长环境类似,区别只在于同卵双胞胎的基因更相近。但即使是基因非常接近的一对同卵双胞胎,____,这部分差异主要来自后天环境和状态影响,如受到很多疾病的影响,包括心脑血管病、焦虑症等。最后,精力水平还与生活和工作状态密切相关,如近年来,因“996工作制”积劳成疾的新闻并不鲜见。

    如何改善精力水平?运动或许是很好的选择。研究证实,相对于经常运动的同龄人,运动不足的成年人感觉疲劳的可能性增加了64%。其实____,精力充足的人更有可能去运动,后天的锻炼通常又能改善精力。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与文中引号相同的一项是(   )
      A . 在外国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捧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这种现象的蔓延是发人深思的。 B . 这些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C . 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 D . “五四运动”在一代代中国青年心目中,就像是熊熊燃烧的火炬,激励着他们的斗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体操、跳水等竞赛的规则里有这样的规定:比赛项目分为有难度系数限制的规定动作和无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两类。在一个项目的比赛中,运动员都要完成相应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最后将每一个动作的得分累加,以得分高者为优胜。可见,规定动作比的是准确度,自选动作比的是创新度。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