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渭南市渭南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

更新时间:2023-07-29 浏览次数:1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 1. (2021高一上·辉南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主张统治者应"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的思想家是(    ) 
    A . 庄子 B . 墨子 C . 韩非 D . 孔子
  • 2. (2021·乌兰察布模拟) 进入战国,儒、墨渐成显学,阴阳、道、法、名、农蜂起,学者“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不可胜道, 仅《史记》所记,就有孟子作书七篇,慎到著十二论,庄周著书十余万言,荀子列数万言而卒等等。材料 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 思想领域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B . “土”阶层的活跃和受到重用 C . 呈现出“礼崩乐坏”的时代特色 D . 社会文化呈现相互对立的特征
  • 3.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 . 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 . 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 . 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 . 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 4.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该主张的思想家是(    )
    A . 老子 B . 荀子 C . 孟子 D . 墨子
  • 5. (2020高一上·邵阳期末)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古代思想家是(    )
    A . 老子 B . 孟子 C . 墨子 D . 韩非子
  • 6. 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
    A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 大一统 C . 天人感应 D . 无为而治
  • 7. 中国古代的封建思想对妇女有“三从”“四德”的要求,“三从”是指“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随子”,“四德”指“妇德(品德)、妇言(辞令)、妇容(仪态)、妇功(手艺)”。且中国古代对妇女也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块木头抱着走”之说,这些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

    A . 妇女一定要德才兼备 B . 妇女地位低下 C . 封建思想对人的束缚 D . 妇女没有人身自由
  • 8. 在参观中国某一古代思想家的纪念馆时,在大厅内有一副对联: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由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    )
    A . 王阳明 B . 程颢 C . 朱熹 D . 董仲舒
  • 9. 近年来对战国法制史的研究,秦法制因有史籍和出土秦简可以互相补强才得到较大进展,六国法制则因“文献不足征”而不能言其详。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 秦国法制比六国法制更完善 B . 六国史书在战乱中遗失殆尽 C . 焚书坑儒造成六国文献损毀 D . 已发掘的六国竹简缺失严重
  • 10. 下图为某学生针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作的一幅漫画《一锅好汤》。其意是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A . 使百家思想得到均衡发展 B . 兼采众家之长的理念 C . 尚未实现学术的高度统 D . 使儒家思想名存实亡
  • 11.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和欧洲,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A . “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 B . “罢黜百家”和启蒙运动 C . “罢黜百家”和宗教改革 D . “百家争鸣"和智者运动
  • 12. 明末清初,提出了与王阳明心学针锋相对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前辈的唯物思想的进步思想家是(    )
    A . 李贽 B . 黄宗羲 C . 顾炎武 D . 王夫之
  • 13. (2021高二下·雅安期末)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名言的精神内涵是强调(   )
    A . 守成保业 B . 社会责任 C . 忠君爱国 D . 改革创新
  • 14. 王阳明说:“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此等善恶,皆由汝心好恶所生。”此观点意在说明(    )
    A . 格物致知 B . 人性本恶 C . 心外无理 D . 人欲即天理
  • 15. (2021高二上·张掖月考) 李贽在民间讲学时,别的先生只收男孩,他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别人都要求孩子走路要轻,说话莫大声,而李贽偏要他们蹦蹦跳跳翻跟斗,大声读书震天吼。这反映了李贽(   )
    A . 克己复礼 B . 提倡民主 C . 反对专制 D . 挑战正统
  • 16. 顾炎武著作颇丰,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两部地理学著作、文集七论(《郡县论》《钱粮论》《生员论》《军制论》《钱法论《田功论》《形势论》)和读史札记《日知录》。其著作都是为研究‘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而作。据此可知,顾炎武(    )
    A . 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 具有经世致用的精神 C . 主张重建儒家信仰体系 D . 改变了学术发展方向
  • 17. “角色——有偿家教,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政府的民主政治,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符合上述说法的哲学家是(    )
    A . 普罗泰格拉 B . 苏格拉底 C . 孔子 D . 墨子
  • 18.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该言论反映的主张是(    )
    A .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 美德即知识 C . 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D . 人生而平等
  • 19. (2021高三上·新泰月考) 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圣母的形象端庄而朴实。达·芬奇的《圣母、圣婴与圣安妮》,圣母更像一位村妇,也是赤脚。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哀悼基督》,作品中的圣母形象,典雅而沉静,俯视着死去儿子的身体,表现出无奈与痛苦。这些作品( )
    A . 鼓励民众崇尚朴素生活 B . 宣扬人类是万物的主宰 C . 以宗教题材否定基督教 D . 提倡回归人的自然属性
  • 20.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B . 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世幸福 C . 挑战王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D . 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 21. 《十日谈》叙述了佛罗伦萨黑死病肆行时,10名男女青年到乡村避难,10天里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100个故事。这部作品表达的主题不包括(    )
    A . 肯定人的欲望 B . 歌颂自然的人性 C . 提倡理性主义 D . 讽刺基督教会的虚伪
  • 22. 如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

    罪名

    杀人罪

    谋杀双亲或兄弟姊妹

    伪造文书

    赦免价

    8个金币

    6个金币

    7个金币

    A . 因行称义 B . 自由平等 C . 与上帝直接对话 D . 教随国定
  • 23. 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马丁路德这一宗教思想的是(    )
    A . 因行称义 B . 神权高于教权 C . 因信称义 D . 人权至上
  • 24.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提倡“人权”,否定“神权”。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 天主教会是维护封建神学的工具 B . 资产阶级强调“人性至上”,反对信仰上帝 C . 资产阶级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D . 资产阶级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
  • 25. 17、18世纪法国的一位思想家强调,法可以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也应遵循自然法之平等精神,且提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该思想家是(    )
    A . 孟德斯鸠 B . 哥白尼 C . 卢梭 D . 伏尔泰
  • 26. 军事理论家蒋百里认为: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
    A .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 B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C .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D .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 27.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等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
    A . 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 .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 . 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 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 28. 马丁·路德曾这样评价自己撰写的《九十五条论纲》:“我只点了一把火,但是所用的是真理的语言。”这“一把火”引发了(    )
    A . 宗教改革 B . 文艺复兴 C . 科学革命 D . 启蒙运动
  • 29. 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这里英法两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    )
    A . 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 B . 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C . 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运动 D . 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运动
  • 30.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三次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A . 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B . 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 . 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 . 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31.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二十五》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 (1) 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2. (2) 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和观点。
  •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或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两幅圣母像中哪幅作品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在上述观点的指引下,马丁·路德在德意志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3. (3) 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首先在近代哪国宪法中得到集中体现?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回答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 (2) 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3. (3) 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