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常熟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抽测一化学...

更新时间:2022-12-08 浏览次数:4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油纸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天工开物》中写道“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这里的皮纸主要是指桑皮和山桠皮。通常油纸伞的制作工艺主要经历备料、制伞骨架、制伞面、伞面绘图、装饰等几个步骤。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桑皮和山桠皮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B . 桐油由桐树种子压榨而得,属于油脂 C . 绘图颜料石绿——孔雀石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铜为复盐 D . 桐油在空气中发生物理变化变稠变干
  • 2. (2022·湖北) 的电荷与半径之比相近,导致两元素性质相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都能在水中与氨形成配合物 B . 的熔点都比的低 C . 均可表现出弱酸性 D . 的氢化物都不能在酸中稳定存在
  • 3.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聚合硫酸铁能水解并形成胶体,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 . 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C . 氧化铝熔点很高,可用于制造耐火坩埚 D . 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 4. (2022高三上·南京月考) 短周期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他们组成一种团簇分子,结构如图所示。X、M的族序数等于周期数,Y是地壳中最丰富、分布最广的元素,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该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 X2Z2M2Y6 B . 简单离子半径:Y>M C . 工业上常电解熔融的ZY制取Z单质 D . 第一电离能: M<Z
  • 5. (2022·泰州模拟) 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的转化能够实现的是(   )
    A . B . C . D .
  • 6. (2022·湖北) 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或现象错误的是(   )

    A.滴入酚酞溶液

    B.吸氧腐蚀

    C.钠的燃烧

    D.石蜡油的热分解

    A . A B . B C . C D . D
  • 7. 科学家发现某些生物酶体系可以促进的转移(如a、b和c),能将海洋中的转化为进入大气层,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过程Ⅰ中发生氧化反应 B . a和b中转移的数目相等 C . 过程Ⅱ中参与反应的 D . 过程Ⅰ→Ⅲ的总反应为
  • 8. (2022高三上·南通开学考) 由含硒废料(主要含S、Se、Fe2O3、CuO、ZnO、SiO2等)制取硒的流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离”的方法是蒸馏 B . “滤液”中主要存在的阴离子有:SO、SiO C . “酸化”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eSO+H2O=Se↓+SO2↑+2OH- D . SiO2晶胞如图所示,1个SiO2晶胞中有16个O原子
  • 9. 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多奈哌齐的部分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mol化合物X中含有3mol碳氧π键 B . Y存在顺反异构体且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 C . Z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 D . X、Y分别与足量酸性溶液反应所得芳香族化合物相同
  • 10. (2022·全国乙卷) 化合物可用于电讯器材、高级玻璃的制造。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1。分子的总电子数为奇数,常温下为气体。该化合物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在以下热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W、X、Y、Z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 B .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C . 阶段热分解失去4个 D . 热分解后生成固体化合物
  • 11. 电池比能量高,在汽车、航天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科学家研究了一种光照充电电池(如图所示)。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 , 驱动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Li2O2+2h+=2Li++O2)对电池进行充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 B . 充电效率与光照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量有关 C . 放电时,Li+从正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负极迁移 D . 放电时,正极发生反应
  • 12. (2022·光明模拟)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

    溶液颜色不变

    该食盐属于无碘盐

    B

    将某硝酸亚铁溶液用盐酸酸化,并滴加少量KSCN溶液

    溶液变红

    该硝酸亚铁溶液已变质

    C

    用热碳酸钠溶液清洗铁钉表面上油垢

    油垢无明显变化

    该油垢的主要成分不是动、植物油脂

    D

    将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与某饮品混合,加热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该饮品不含糖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NaClO溶液具有漂白能力,已知25℃时,。下列关于NaClO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中, B . 长期露置在空气中,释放 , 漂白能力减弱 C . 通入过量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 . 25℃,的NaClO和HClO的混合溶液中,
  • 14. 以为原料炼铁,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I:  

    反应II:  

    为研究温度对还原产物的影响,将一定体积CO气体通入装有粉末的反应器,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反应达平衡时,测得CO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II的 B .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的产量增大 C . 反应温度越高,主要还原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越低 D . 温度高于1040℃时,反应管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二、综合题
  • 15. 一种主要成分为 , 还含有少量CaO、等的SCR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燃煤烟气的处理。从废SCR催化剂中回收钨的工艺如下:

    1. (1) “酸浸还原”中转化成可溶于水的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碱浸”时转化为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4. (4) 常温下。“沉钨”过程中不断加入石灰乳,当“滤液”的时,
    5. (5) “熔融电解”过程中阴极反应为。电解过程中作阳极的石墨易消耗,原因是
  • 16. 化合物G为一种促进睡眠的药物,其部分合成路线如下:

    1. (1) A能与以任意比水混溶,原因是
    2. (2) 化合物G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几种
    3. (3) 由C和D转化为E的过程中,还生成2分子的甲醇,则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4. (4) F经水解并还原得到的一种产物为 , 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H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苯环上有4个取代基;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存在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5. (5) 已知:。写出以苯酚和碘甲烷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见本题题干)
  • 17. 硫氰化钾(KSCN)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学药品KSCN熔点为172℃,加热至430℃会发生变化,500℃时发生分解。实验室制备硫氰化钾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I.不溶于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

    II.三颈瓶内盛放:、水和催化剂;

    III. , 该反应比较缓慢且在高于170℃时易分解。

    1. (1) 制备KSCN溶液

      ①A装置的作用是

      ②实验过程中待观察到三颈烧瓶中出现现象时,关闭 , 保持三颈烧瓶内液温105℃一段时间,然后打开 , 继续保持液温105℃一段时间,缓缓滴入适量的KOH溶液,充分反应。打开 , 继续保持液温105℃一段时间的原因是。写出三颈烧瓶中生成KSCN的化学方程式

      ③得到硫氰化钾晶体:、过滤,洗涤,减压干燥,得硫氰化钾晶体

    2. (2) 性质探究

      在试管中依次加入1滴溶液、5mL饱和碘水、1滴溶液,tmin后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甲同学认为是氧化了 , 乙同学提出了质疑,认为实验现象不能证明氧化了 , 可能是氧化了。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乙同学的质疑

    3. (3) 上题中涉及的溶液是由溶于水得到,实验室常用标准溶液测定过二硫酸铵的纯度(过二硫酸铵的相对分子量为238,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取wg过二硫酸铵样品溶于蒸馏水配制成250mL溶液。准确量取20.00mL配制的溶液于锥形瓶中,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进行三次平行实验,测得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起始读数/mL

      终点读数/mL

      I

      2.50

      22.58

      II

      1.00

      23.12

      III

      0.00

      19.92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样品的纯度为(用含w、c的代数式表示,可不化简)。

  • 18. 钴()的常见化合价有+2、+3等,均容易形成相应配离子,如脱除烟气中NO的机理如下:

    1. (1) I.活化氧气:在氨水中与氧气作用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微粒X(其中Co的化合价为+3),X的结构如上图所示。

      用“□”标识出X中体现强氧化性的基团:

    2. (2) II.配位较钴的其它配位离子易吸收NO生成 , 将NO由气相转入液相。溶液的pH对NO的配位脱除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图中时,NO脱除率较低,其原因可能是

    3. (3) III.氧化吸收:被X氧化为在氨水中生成硝酸铵和亚硝酸铵,达到脱除NO的效果。

      用活性炭作催化剂、水作还原剂可实现的再生,维持溶液脱除NO的能力,可能机理如图所示。

      已知:活性炭表面既有大量的酸性基团,又有大量的碱性基团。溶液的pH对活性炭表面所带电荷有影响。时带负电荷,pH越高,表面所带负电荷越多;时带正电荷,pH越低,表面所带正电荷越多。

      ①由步骤(ii)可知活性炭表面有大量的(填“酸性”或“碱性”)基团。

      ②写出步骤(iii)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4. (4) 一定温度下,pH对再生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当时,的转化率随pH的减小而降低的原因是。当时,的转化率随pH的增大而降低的原因是

    5. (5) 一定pH下,反应相同时间,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能的原因是。(至少答出2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