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有道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2-11-27 浏览次数:4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 1. (2016八上·揭西期末) 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位于(    )

    A . 广州 B . 长沙 C . 武汉 D . 上海
  • 2. 如图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印制的宣传漫画。请判断,与该漫画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五四运动 B . 北伐战争 C . 井冈山会师 D . 红军长征
  • 3. 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事件是(    )
    A . 宁汉合流 B . 东北易帜 C . 国共合作 D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4.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经两次握手,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
    A . 黄埔军校的创办 B .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 北伐战争的开始 D . 中共二大的召开
  • 5. 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批判当时的领导人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先是冒险主义,继而是保守主义,然后是逃跑主义。下列关于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B .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C .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 . 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6.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 . 遵义会议 B . 会宁会师 C . 井冈山会师 D . 吴起镇会师
  • 7. 北平数千名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举行示威游行,遭到反动军警的镇压……学生这次的爱国救亡运动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新文化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一二•九运动
  • 8. 在14年抗日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部壮丽史诗中最惨烈、最艰苦、最令人动容的重要篇章。下面属于中共派遣到东北领导抗日的是(    )
    A . 张自忠 B . 杨靖宇 C . 佟麟阁 D . 赵登禹
  • 9. 周恩来评价张学良时说:他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周恩来这样评价张学良的主要原因是(    )
    A . 他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B . 他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 他在正面战场取得台儿主战役的胜利 D . 他领导东北抗日义勇军英勇抗日
  • 10. 全国抗战初期,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一系列战役。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①淞沪会战    ②武汉会战    ③第三次长沙会战    ④台儿庄战役

    A . ④③②① B . ④③①② C . ③①②④ D . ①④②③
  • 11. “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材料中的这一战役(    )
    A . 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B . 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 .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灭亡 D .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12. (2018·孝感)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次大会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 13. (2020九下·江津期中) 对下列四幅图片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 全民族抗战 B . 敌后战场的抗战 C . 正面战场的抗战 D . 第一次国共合作
  • 14. (2018八上·昌平期末)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延安之得失,事关重大。1947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敌人进延安时握着拳头,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头伸展,这样就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地切掉它。”不久,人民解放军(  )
    A .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 . 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 . 开始战略决战 D . 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 15. 经过八年抗战,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前一天,在重庆的蒋介石急电毛泽东:“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小关国家大计.”1945年8月24日,毛泽东回电:“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商讨和平建国大计.”毛泽东飞赴重庆进行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
    A . 满足蒋介石和谈要求 B . 和平解决西安攀变 C . 共同接受日本投降 D . 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 16.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称谓并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诞生就有的,这一称谓同人民军队的辉煌历史一样,有一个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下列有关人民军队名称演变的时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工农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 B . 工农红军、工农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 C . 工农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工农红军 D . 八路军、新四军、工农革命军、工农红军、人民解放军
  • 17. “激荡黑土动辽沈,浴血鏖战锦州城。直下盛京擎义旗,长春鞭策到华北。中原野战军猛士,人民大众助征程。狂风呼啸双堆集,排山倒海力量雄。志气高涨指平津,碎了反动独裁梦”。材料体现的事件有(    )
    A . 抗日战争 B . 挺进大别山 C . 北伐战争 D . 三大战役
  • 18. 分析下表数据的变化,最有助于我们理解(    )

    国民党统治区法币100元购买力的变化

    1937年

    可买两头牛

    1945年

    可买两个鸡蛋

    1946年

    可买六分之一块肥皂

    1948年

    可买五百分之一两大米

    A . 国民党统治迅速覆灭的原因 B . 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C . 日本侵华战争打断中国近代化进程 D . 国民党统治区经济迅速发展
  • 19. 解放前,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中国共产党颁布了(    )
    A . 《天朝田亩制度》 B .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 20.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开始,到大片船只结束”,“大片船只”指的是(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 21. 请依据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勿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1. (1) 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有什么影响?
    2. (2) 材料二反应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影响?
    3. (3) 材料三中,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着怎样的重大历史意义?
    4. (4)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华战争翻案,针对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行为,请谈谈你的看法。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近代以来,它受到了外来列强战火的多次侵扰。历史事实证明:南京不仅是悲情之城,更是英雄之城。可以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1. (1) 南京“受到了外来列强战火的多次侵扰”,请举一例说明,南京在近代史上“更是英雄之城”,曾多次被定为都城,请举一例说明。
    2. (2) 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近代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至少写出1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你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什么?
    3. (3) 用史实说明为什么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 24.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 (1) 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 (2) 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雄伟壮美的“井冈红旗”大型雕塑有三层寓意。一是它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二是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开始燎原;三是它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矗立在四面环山的平畴之上,刺向苍穹,昭示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三:重庆谈判争和建,“双十协定”终不算,挺进中原局势变,百万雄师渡天堑。

    请回答:

    1. (1) 请用史实说明“井冈红旗”大型雕塑的第一层寓意“一是它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
    2. (2) 材料二中反映了长征中的哪些主要史实?(任意两例即可)“三军过后尽开颜”请归纳长征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举出两点即可)
    3. (3) 材料三中“挺进中原局势变”指什么历史事件?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