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江油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0...

更新时间:2022-11-27 浏览次数:6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2021高二上·白山期中) 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   )
    A . 推行仁政 B . 以法治国 C . 规范行为 D . 监督民众
  • 2. (2021高一上·顺德期中) 战国时期士人“择木而栖”的现象非常普遍。如卫国的商鞅先后在魏国、秦国任要职;齐国的邹衍成为燕昭王之师;吴起一生中曾在鲁、魏和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这种现象(   )
    A . 强化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B . 推动了百家争鸣的深入开展 C . 促进了诸侯国之间和平交往 D . 反映君主专制体制弊端严重
  • 3. (2020高二上·麻城月考) 在孔子以前,“君子”专指贵族男子。而孔子却为它赋予了新的意义,比如忠诚、守信、仁慈、坚定等。这表明孔子的思想(    )
    A . 具有阶级色彩 B . 追求标新立异 C . 蕴含立德意识 D . 体现有教无类
  • 4. (2020高二上·青铜峡月考) “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养腹而巳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以下学派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墨家 D . 法家
  • 5. (2021高二下·吉林月考) 春秋时期,儒者讲究从家族仪礼之“礼”,到社会道德伦理之“礼”,再到国家制度之“礼”的一整套严格仪式。这表明当时儒者意在(    )
    A . 整顿社会秩序 B . 推崇仁的观念 C . 强调社会和谐 D . 倡导隆礼重法
  • 6. (2021高一上·海南月考) 儒家主张以德治国,道家主张以道治国,墨家主张以爱治国,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他们的共同点是(    )
    A . 重建政治秩序 B . 尊重自然规律 C . 重视德治教化 D . 主张尚贤节用
  • 7. (2022高二上·本溪月考) 汉朝的刑事责任年龄分为三段,即幼年、成年、老年。汉律规定,只有成年而未步入老年的人才负有刑事责任,某些老弱妇孺病残者犯罪,可以减免刑罚或区别对待。这反映了汉代(    )
    A . 儒学的官方化 B . 司法制度逐步完善 C . 法律的儒家化 D . 儒学的影响力广泛
  • 8.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人之主大,天地之参也”“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君子(一般指高层)是社会民族的栋梁,可以驾驭万物,自然也就是人民的父母。由此可知,董仲舒(    )
    A . 勇于突破礼制的束缚 B . 强调完善个人的修养 C . 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 D . 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
  • 9. (2023·重庆市月考) 两汉时期,朝廷大力修建各类祠堂,主要有宗族祠堂、显宦名哲祠堂等,民间亦盛行立祠之风。这些祠堂规模宏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用来祭祀祈福、纪念缅怀和昭德劝来。汉代祠堂的兴盛(    ) 
    A . 丰富了儒学思想的内涵 B . 促进了祖先崇拜观念的普及 C . 扩大了儒家学说的影响 D . 便利了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
  • 10. (2022·皖豫模拟) 董仲舒认为,尽管天下民众都是上天的子民,都要接受天的旨意,但天无言,并不直接管辖民众和进行人间秩序的建构,它需要一个代理人在人间代替它行使权力。于是,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就成了上天最为理想的选择。这一认识(   )
    A . 为皇权的合法性奠定了基础 B . 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C . 表明时人对宇宙研究的深入 D . 是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继承
  • 11. (2021高三上·深圳月考) 从《后汉书》中所反映的豪族形象来看,豪族由侠勇尚武向崇文守礼转化,他们更多的是成为乡里的道德榜样。这一变化表明,东汉时(   )
    A . 地方豪族势力强大 B . 政府注重豪族改造 C . 儒家伦理影响显著 D . 豪族经学化的普遍
  • 12. 与西汉初年“布衣将相”状况不同,东汉初年创业集团大都出自“士族大姓”。以光武帝君臣而论,基本都是南阳、河北地区的士族大姓,往往同时具有“士人”和“大姓”的双重身份。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 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衰落 B . 东汉政治中心向东移 C . 儒学独尊后的社会变化 D . 贵族等级制的不断发展
  • 13. (2021高三上·黄冈月考) “虎溪三笑”原为晋代佛门传说,传高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故事本为虚构,却在唐   宋时期受到推崇,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这说明唐宋时期( )
    A . 文学创作出现了全面繁荣局面 B . 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C . 儒、道、佛三家出现融合趋势 D . 以形写神的绘画风格开始形成
  • 14. (2021高二上·榆树月考) 唐代杜佑《通典》称:“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该书内容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其中“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从内容上看,杜佑修撰《通典》特别强调(   )
    A . 道家的无为而治 B . 史学的通古贯今 C . 儒家的伦理纲常 D . 理学的格物致知
  • 15. 韩愈认为,“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也。”据此可知韩愈(    )
    A . 否认孔子学说 B . 崇尚法家思想 C . 主张礼法结合 D . 反对儒学独尊
  • 16. 宋代著名史学家范祖禹(1041—1098年)在其著作《唐鉴》中,批评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乃“悖天理,灭人伦”之举;视武则天统治为“母后祸乱”,拒绝使用武则天年号。此举意在(    )
    A . 总结前代弊端为现实服务 B . 强调历史史实的研究价值 C . 把儒家义理作为评判标准 D . 树立严谨求实的考证学风
  • 17. 儒家传统中没有像佛学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体系,宋明理学以释、道的宇宙论和认识论成果为领域和材料,再建孔孟传统,将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由此可见理学(    )
    A . 具有理论化、思辨化色彩 B . 使受众群体明显扩大 C . 符合当时治国理政的需要 D . 以恢复孔孟儒学为目标
  • 18. (2021·全国乙卷) 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
    A . 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 . 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 . 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D . 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 19. 南宋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关于朱熹的表述,下列项中正确的是(    )
    A . 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B . 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C . 理学的集大成者 D . 认为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
  • 20.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黄宗羲的观点(    )
    A . 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 . 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C . 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 . 表明古代没有法律制度
  • 21. 黄宗羲指出“古人之君”“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已又不享其利”。这一理念( )
    A . 蕴含着以民为本的情怀 B . 肯定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C . 批判了明末的逐利风气 D . 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借鉴
  • 22. (2020高二上·民勤月考) 王阳明主张“致良知”,李贽提倡“童心说“(注:强调真情实感),王夫之认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据此可知,他们都 (    )
    A . 抨击理学 B . 为专制辩护 C . 突出人性 D . 为市民代言
  • 23. 考据学追求求实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从文字音韵、校勘辑佚等方面入手,从事经书古义的考证,在清代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问。考据学的兴起体现了(    )
    A . 对理学空谈义理的反思 B . 对孔孟儒学的批判和否定 C . 工商业阶层的经济诉求 D .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 24. (2020高二下·成都开学考) 王夫之对形形色色的“命定论”历史观展开范围宽广的大扫除,并力图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运动中去揭示历史过程中的某种客观辩证法,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动力。这说明王夫之(   )
    A . 提倡进步的历史观 B . 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C . 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D . 具有唯心主义思想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家和道家产生于春秋战国大动荡时期,……儒家要求人们把他人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把社会完善作为人生责任。在道德教育上,儒家注重培养为官者“以民为本”、对百姓负责的责任意识,“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主张为官必须有公正无私、勤政有为、清廉自守的道德规范。儒家重视“礼”的道德规范的作用。

    道家道德教育的基本思想是顺化。道家讲修身之德“谦卑”:强调自修,保持内心的极端平静;主张“人性本真”:追求人的个性解放与自由;讲为政之德“无为”和“不争”的官德:注重自然发展规律,不人为地强力干扰,为官者要谦和地对待下属和民众;主张应世之德“宽容”:待人以仁慈和宽厚;道家的淡泊功名,致虚守静,大公无私等道德规范,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构建也十分有益。

    ——摘编自《儒道两家德育思想的比较》和《道德经里的德育思想》

    材料二:时代的震荡迫使明清之际的大儒对理学做出多方面的反省。王夫之提出了“六经责我开生面”的主张,力图复兴经学;顾炎武则批评理学“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人们愈加倾向于朱熹格物、专研经典的趋实作风,而对于王学末流沾染禅氏习气略感不满,并从明亡的反思中,意识到理学之中掺杂佛老成分的危害。随着学风的转变,学者转向以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出于对经典的维护,对先圣的推崇,他们力图弄清孔孟的原意,恢复经典本义,对古籍的整理、校勘、注疏、辑佚成为主要治学方法。

    ——摘编自《简析明清之际的理学反思》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和道家在道德教育思想上的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理学反思的表现及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 26. (2020高三上·邵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的部分历史现象

    社会人群

    政治现象

    经济现象

    文化现象

    皇帝、诸侯、贵族、官吏、农民、流民、工匠、地主、士人、商人、士兵、豪强、市民、宦官、外戚、将领、僧侣、民族

    统一、分裂、集权、专制、盛世、乱世、争霸、叛乱、戍边、安内、变法、起义、改朝、暴政、篡权

    集体农耕、土地私有、小农经济、田庄经济、土地兼并、限田均田、对外贸易、手工生产、雇佣劳动、区域贸易、城市经济、徭役赋税、海禁闭关、人口迁移、重农抑商

    百家争鸣、思想统一、民本思想、仁政思想、天人感应、理学、心学、文化传播、文化交流、三教合流、唐诗宋词

    ——据《中国大通史》概括整理

    请在任意三类历史现象中选取相互关联的现象,据此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关联史事)

  • 27. 胡适在《中国的文艺复兴》中,把中国古代思想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期

    主要特征

    本土思想的原生时期(西汉以前)

    先秦诸子为代表的学说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怀疑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精神,《诗经》中的国风等作品则体现了世俗的思想情感。

    中古宗教时期(东汉到宋代理学出现前)

    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使儒教、佛教和道教先后成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和膜拜取代了人文主义思想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理智与情感的再生时期(宋代到明清)

    宋代构筑起强有力的思想哲学体系,明清两代对程朱理学进行反抗,文学作品中世俗情感的觉醒。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原生时期”思想特征形成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胡适把宋代到明清称为“再生时期”的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