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专题:10 战...

更新时间:2022-10-25 浏览次数:36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七上·正安期末) 成语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语的来源与我国古代著名战争有密切的关系。下列成语与相关战争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 围魏救赵---------城濮之战 B . 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C . 草木皆兵---------巨鹿之战 D . 卧薪尝胆-----------赤壁之战
  • 2. (2021七上·铁力期中) 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 . 涿鹿之战 B . 马陵之战 C . 桂陵之战 D . 长平之战
  • 3. (2021七下·白云开学考) 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中的“三家”是指(    )
    A . 韩、赵、魏 B . 楚、燕、齐 C . 韩、齐、秦 D . 赵、楚、齐
  • 4. (2020七上·潮州期末) “(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 (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
    A . 城濮之战 B . 桂陵之战 C . 长平之战 D . 赤壁之战
  • 5. (2021七上·清新期中) 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形势图,这一时期是(    )

    A . 西周时期 B . 春秋时期 C . 战国时期 D . 秦朝时期
  • 6. (2022九下·龙湖月考) 有学者认为“北族和中国人的接触,始于前四世纪秦、赵、燕诸国与北方骑寇相遇,至6世纪末五胡全被中国同化而告终,历时约千余年。”据此可推断(    )
    A . 民族交融长期发生在北方 B . 战国至隋统一民族交融完成 C . 民族交融导致了种族同化 D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悠久
  • 7. (2021七上·岳池期中) 下列战役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 )

    ①城濮大战   ②长平之战   ③桂陵之战   ④马陵之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2021七上·昭通期中) 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最多不超过2万,楚军也不超过4万;而至战国,魏国在马陵之战中动用“十万之军”,长平之战中秦国坑杀赵军俘虏40多万。这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 人口迅猛增长 B . 战争规模很大 C . 武器更加先进 D . 天子权威下降
  • 9. (2020七上·平昌期末) 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
    A . B . C . D .
  • 10. (2021七上·夏津月考) 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下列句子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和描绘,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下列属于“评价”的是(    )
    A . 周武王率兵与商军在牧野决战 B .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 C . 战国时期,今北京地区属于燕国 D . 战国时期,各国争相变法,大国兼并小国,客观上加速了统一进程
  • 11. (2021七上·莆田期中)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战国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下列战争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①桂陵之战②马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2. (2020七上·惠城期末) 我国在许多战国时期墓的考古中发现了许多青铜器。观察图一图二,可以推测与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信息是:(   )

    A . 铜制农具在农业中普遍使用 B .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 C . 战国时期达官贵人喜欢用铜器陪葬 D . 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 13. (2021六上·莱西期中) 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A . 桂陵之战 B . 马陵之战 C . 长平之战 D . 城濮之战
  • 14. (2022·商丘一模) 春秋时期中原各诸侯国视秦、楚等国为夷狄,而战国时期则承认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
    A . 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 . 周天子的权威下降 C . 国家统一成为共识 D . 民族间的冲突剧烈
  • 15. (2021七上·仁寿期中)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 . 奴隶制开始瓦解 B . 封建制度确立 C .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 诸侯争霸兼并
  • 16. (2021七上·莆田期中) 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分封制度趋于完善 B . 向大一统国家发展 C . 兼并战争持续不断 D . 统一国家不断巩固
  • 17. (2021七上·无棣期中) 如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某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2021七上·剑河期中) 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七雄”技东西-南北一中的排列大致是( )
    A . 齐、秦、楚、燕、赵、魏、韩 B . 楚、秦、赵、宋、魏、齐、韩 C . 晋、楚、齐、韩、赵、燕、秦 D . 吴、魏、燕、赵、楚、韩、秦
  • 19. (2021七上·揭东月考) 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变革时期 B . 分裂混战导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C . 兼并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D . 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 20. (2021七上·中山期中)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 )
    A . 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 B . 统一趋势增强 C . 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 D . 分封制彻底崩溃
  • 21. (2021·盐城一模) 战国初年形成了势力较强的七个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下图中诸侯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①—齐国 B . ②—燕国 C . ③—晋国 D . ④—秦国
  • 22. (2021九下·德庆月考) 某校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根据战国后期不同诸侯国国君和贵族的权力大小及等级划分状况, 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示意图。该图说明(    )

     

    A . 东方诸国等级差异明显 B . 秦国社会性质与众不同 C . 秦国君主集权程度较高 D . 官僚制度得到普遍实施
  • 23. (2021七上·牡丹期中)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该诗描述的社会现象出现在( )
    A . 夏朝 B . 西周 C . 春秋 D . 战国
  • 24. (2021七上·新丰期中) “长平之战,血流瀑卤。”“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这些都是古人对长平之战的描述,关于这场战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长平之战是一次著名的秦楚大战 B . 退避三舍的故事就发生在长平之战期间 C . 长平之战充分显示了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战争惨烈等特点 D . 长平之战的胜利标志着秦国完成统一大业
  • 25. (2021七上·德惠期末)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该诗描述的社会现象出现在(    )
    A . B . C . 春秋时期 D . 战国时期
  • 26. (2022七下·五通桥期中) 中国历史上,县级、省级行政机构在全国设立分别开始于:(   )
    A . 战国  元朝 B . 战国  唐朝 C . 秦朝  元朝 D . 秦朝  唐朝
  • 27. (2022·南山模拟) 晋在春秋时期,政权已逐渐为赵、韩、魏、智、范、中行氏六卿所控制。后来范氏和中行氏、智氏或被瓜分或被消灭,晋国的政权和大部分土地就控制在韩、赵、魏三家卿大夫手中。至公元前377年,韩、赵、魏“灭晋侯,而三分其地”,晋亡。这反映了该时期(    )
    A . 诸侯势力不断崛起 B . 社会正在发生转型 C . 分封制度盛行 D . 诸侯争霸割据一方
  • 28. (2020七上·射洪期末)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下列组合不完全符合该诗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的是:(   )
    A . 周王朝各种统治制度逐渐崩溃——田氏代齐 B . 兼并战争愈演愈烈——长平之战 C . 铁制农具进一步推广——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D . 武王伐纣——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二、材料分析题
  •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少好刑名之学” ,入秦后,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他遭诬陷,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统治权威衰弱,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1. (1)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秦孝公进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 (2)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法中的哪一项措施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这场变法给秦国带来什么影响?
    3. (3) 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 30. (2021七上·奈曼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三:(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1. (1) 请在战国形势图上标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分别指什么?“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3. (3) 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这些措施对秦国起到的作用。
    4. (4)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该水利工程的名称。该工程的作用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