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本溪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2-10-26 浏览次数:2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
  • 1. (2023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陶寺遗址典型陶器具有山东、河南、江汉、西北和关中地区龙山时代文化因素;玉琮、玉璧和大型厨刀继承了良渚文化的传统;透雕兽面玉佩受到江汉地区后石家河文化的影响;铃和齿轮形器等铜器则受到西北地区的影响。由陶寺显贵阶层的特大型墓葬中着意展示来自不同地区的仪式用品,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的文化基因是(    ) 
    A . “整体思维,天人合一” B . “祖先崇拜,以人为本” C . “追求秩序,稳定执中” D . “有容乃大,和谐共存”
  • 2. 2018年6月28日发表的《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提到,早在2010年,中国的货物贸易关税总水平从2001年的15.3%降到了9.8%。服务贸易领域,2007 年中国承诺的100个服务业分部门全部开放,并且超出承诺开放了120个。中国外商投资限制性措施缩减了65%,禁止类条目只有28条。这反映出中国(   )
    A . 为世界经济提供了中国方案 B . 居于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地位 C . 践行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 D . 明确了建立市场体制的目标
  • 3. 波斯行省总督在法律上和国王同样拥有大权,其命运有时会被国王所左右,但在日常管理和实际政治运作中,往往需要波斯行省总督更有效率地自行决策。这表明当时的波斯帝国(   )
    A . 封建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B .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C . 行政大权和决策大权相统一 D . 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相统一
  • 4. 斯巴达男孩7岁开始接受赛跑、掷标枪等严格的训练,18岁 后进行正规的军事体育训练。雅典男孩7岁起,在学校陆续接受包括体态训练、表演性歌舞和游戏在内的全面身体教育。这反映出(   )
    A . 城邦政治影响教育方向 B . 城邦间存在严重的冲突 C . 雅典人文精神色彩浓厚 D . 体育运动决定民族性格
  • 5. 以下四幅地图分别代表了历史上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四个帝国,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图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东西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B . 图②为马其顿帝国,继承波斯帝国基本制度,推广希腊文化 C . 图③为阿拉伯帝国,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D . 图④为罗马帝国,公元4世纪基督教成为该国国教
  • 6.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人直接导致西班牙(   )
    A . 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B . 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 . 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 . 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 7.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正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有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 . 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打击和破坏 B . 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融 C . 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大陆发展 D . 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和共同发展
  • 8. (2021高三上·合肥月考) “谁要是离开了科学,艺术就像失去了灵魂的肉体。数学对于理解透视法则、明暗的分配、色彩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十分必要的。还有光学和力学,也是必需的,不然的话,我们将像盲人在黑暗中行走”。与这一观点相关的史实是(   )
    A . 文艺复兴的发展 B . 宗教改革的兴起 C . 光荣革命的胜利 D . 印象画派的产生
  • 9. 20世纪以前美国的立法权基本掌握在国会手中,总统主要以使用否决权的方式参与立法,牵制立法部门。20世纪后,罗斯福经常通过频繁提交国情咨文的方式,来干预国会通过的由他建议的社会立法。由此参与、干涉立法,扩大政府的权力。由此可知,美国(   )
    A . 三权体制下权力分配比重变化 B . 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平衡被打破 C . 分权与制衡原则遭到了破坏 D . 国会政治权力逐渐被总统限制
  • 10. 英国组阁政党一旦在大选中失利,便被迫践行“内阁由下院多数党组成”的原则自动辞职,并由其政治对手上台执政。基于自身体会,反对党领袖迪斯雷利曾说:“我相信,没有政党,代议制政府难以存在。”这主要表明英国( )
    A . 下院控制内阁以掌握行政权 B . 政党竞争推动政府良性运行 C . 首相控制多数党获得立法权 D . 两党交替执政造成政局动荡
  • 11. (2019·合肥模拟)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英国社会围绕奢侈的定义、奢侈浪费与社会道德、奢侈浪费与经济发展、奢侈浪费与健康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大讨论。通过这次讨论,奢侈的含义发生了转变,转变的关键之处在于将奢侈的定义与道德脱钩,与经济发展挂钩。据此可知,这场大讨论(   )
    A . 不利于社会消费的增长 B . 导致了西方人文精神缺失 C . 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D . 激化了英国社会阶级矛盾
  • 12. (2021高一下·大庆期末) 《共产党宣言》指出:“在经济危机期间……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这一问题(   )
    A . 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政策原因 B . 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急需调整 C . 表明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D . 被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 13.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鲁热里说,巴黎公社成为法国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是19世纪法国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因为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精英分子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确立了新制度。材料表明(   )
    A . 巴黎公社的暴力革命带来社会恐怖 B . 公社革命后共和派的势力大增 C . 公社革命客观上推动了共和制进程 D . 公社成就彰显马克思主义价值
  • 14. 有学者指出:“(海地)从1791年爆发大规模革命运动到1803年发表‘ 独立宣言’,前后不过十几年,就完成了从奴隶制为主的殖民地向共和制转化。独立后不久,海地宪法即规定:海地为共和国,永远废除奴隶制,禁止白人获取地产,没收白种法国人从前占有的所有财产。”这从本质上表明( )
    A . 独立符合民众的意志 B . 国家实现了社会稳定. C . 变革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D . 共和制更加符合国情
  • 15. 伊比利亚半岛殖民者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比如严格限制贸易往来、禁止殖民地与欧洲列强贸易、依赖缺乏效率的官僚体系等。而一百年后开始拓殖北美的英国人,采用的则是以法治为基础的精简、分权、宽容的制度。双方这种殖民方式的差异,主要源自(   )
    A . 南北美洲的自然人文差别 B . 当地原住民的反抗激烈程度 C . 殖民者的自身现代性差异 D . 英国成功吸取前述殖民教训
  • 16. (2021高一下·蚌埠月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被称为“亚洲的觉醒”,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其“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    )
    A . 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作用 B . 斗争目标在于追求自由与平等权利 C . 用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 D . 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二、主观题(本大题共 4小题,计52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末京师大学堂的置废颇为曲折。甲午战争后,改革求变呼声起,光绪帝下旨兴建京师大学堂,工部尚书孙家鼐负责筹备工作。1898年9月27日,“在孙家鼐 上奏筹备方案之后,光绪帝面见各军机大臣,对此没有进行太多的讨论,大学堂筹备被搁置”。1898年12月6日,上谕今“各直省添置学堂,实力举办”,“着由户 部筹定的款”,按年拨给京师大学堂,“以崇体制” 。12月31 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办。

    1899年5月6日,因御史参奏京师大学堂“糜费过甚,请饬归并删除”,清廷要求孙家鼐对其整顿。7月17日,上谕批准孙家鼐因病续假,由吏部左侍郎、大学堂总教习许景澄“暂行管理”大学堂事务。1900年4月 20日,许景澄上奏,称大学堂开办以来,图书、仪器购置费用在常年经费动支,未动用20万两开办经费,呈请缴还此款。适逢“庚子事变”,他再次奏请“暂行裁撤”京师大学堂,并指出:“创建大学堂之意, 原为讲求实学、中西并重,西学现非所急,而经史诸门,本有书院、官学”,不必另立学堂。7月9日,该折获准。1901年9月14日,清廷颁布兴学上谕: “京师已设大学堂应行切实整顿。”1902年1月10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复办。

    ——摘编自蒋宝麟《从京师大学堂到学部:清末中央教育财政的形成》

    1. (1) 根据材料,概括京师大学堂创办曲折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识之士对待“西学”和“中学"态度转变的历程。
  • 18. 关于中古世界的发展状况,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8 世纪初,日本政府便鼓励人们垦荒。土地兼并日益加剧起来。到8世纪末,不堪重负的农民被迫依附于势力之家,由国家依附民变为私家依附民;或者把自己的份地“寄进”(投托)给贵族寺社,成为他们的依附佃农。由此,日本出现了类似西欧封建社会的庄园。庄园出现后,日本社会产生了不同于西欧封建骑士的武士阶层,并使国家政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扩大势力,便在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的基础上将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武装起来,成为武士。开始时,武士以农为主,平时务农,战时从军作战。逐渐地,武士完全脱离农业生产,成为一支专门的武装力量。后来,武士成为各方势力拉拢的对象。11 世纪,无数分散的武士逐渐形成地区性的武士集团,其中最强的是关东源氏和关西平氏。1185 年,源氏打败平氏取得中央政权。1192 年,源赖朝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镰仓建立幕府。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第147-148

    1. (1) 依据材料和所学,对如图结构进行描述说明
    2. (2)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骑士和武士所折射出的中古西欧和日本的时代特征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美、德民主化道路

    美国 德国
    1775年,莱克里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国独立;
    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向丹麦发动战争,即第一次王朝战争;
    1866年,普鲁士对奥地利开战,即第二次王朝战争;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即第三次王朝战争;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称帝,宣告德意志帝国成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摘编自乔明顺《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关于西方近代化特 征有不同的看法。第一,近代化是一种革命进程。现代性与传统的尖锐冲突,现代性对传统的破坏将贯穿近代化的全过程。....第三,近代化是一种系统进程。都市化、工业化、世俗化、民主化、教育以及传播媒介的参与等,并不是零乱、偶然地发生的,某一因素的变化总会影响到另外一些因素的变化。第四,近代化是一个全球过程。它在空间上始于西欧,后来扩展到全球。...第九,近代化是一个进步的过程。近代化所带来的创伤是多方面的和深远的,但在长期发展中,近代化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摘编自[美]塞缪尔·P.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美国和德国是如何确立政治近代化道路的。
    2. (2) 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对材料二中 “近代化是一种革命进程”这一看法并加以说明。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非洲 亚洲 美洲
    1500年以前      
    16世纪中叶   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几十个商站;西班牙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西班牙已将除巴西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为自己的殖民地
    17世纪开始   英国、荷兰和法国的殖民侵
    略活动,加快了亚洲的殖民
    地和半殖民地化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 欧洲殖民者侵入非洲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欧洲探险者深入非洲腹地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西方列强的殖民活动进行阶段划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划分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