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

更新时间:2021-07-16 浏览次数:9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
  • 1. (2020高一下·天津月考) 人类最初的文明仅限于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这些地区的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农耕文明的优势包括(   )

    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③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④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2. 2019年4月15日,法国著名宗教建筑巴黎圣母院失火,毁损严重,引起人们的关注。巴黎圣母院曾经是全欧洲工匠组织和教育组织集会的地方,也举行过各式各样的仪式,如恩典仪式、婚礼、加冕、受洗、葬礼等。可见在中世纪基督教对____的影响比较大(    )
    A .   社会经济 B . 政治制度 C . 文化与生活 D . 战争与和平
  • 3. 马克思说道:“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可见,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 . 推动统一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 加速了新旧社会的转型更替 C . 颠覆了欧洲生产、生活方式 D . 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 4. 伏尔泰称赞“牛顿把他的工作推到人类思想从未达到的最大胆的真理”,并出版了两部介绍牛顿学说的通俗读本《牛顿哲学原理》和《哲学通信》。伏尔泰此举的目的是(    )
    A . 借牛顿之名宣扬理性学说 B . 推动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 C . 强调启蒙思想是科学产物 D . 扩大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 5. (2020·江西模拟) 陈乐民先生在介绍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时有过这样一段概述:这条脉络是这样下来的:“大宪章”——洛克的思想——“权利法案”——“宗教宽容”——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这条线代表了也反映了人类前进的方向。这条线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   )
    A . 对专制王权的制约 B . 对宗教思想束缚的抗争    C . 对天赋权利的实践 D . 对人类共同理想的思考
  • 6.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共和国;法国颁布《拿破仑法典》以确保革命以来的成果。这表明,当时的英、法、美国家都(    )
    A . 以立法确保资本主义制度 B . 崇尚以暴力手段来解决分歧 C . 以三权分立实行分权制衡 D . 建立资产阶级联邦制共和国
  • 7. 下图是1863年的漫画《两极相会》,画家将两位从未谋面的政治人物——美国总统和俄国沙皇——放在同一个场景中,紧紧握手,彼此惺惺相惜。漫画家如此构图的理由应是(    )
    A . 国际格局的发展被两国所主导 B . 美俄都感受到了第三方的威胁 C . 列强狼狈为奸试图瓜分殖民地 D . 当时双方都赢得了相似的称誉
  • 8. 17-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相继爆发革命和战争,开启了创建现代民主政治的历程。现代民主政治与古代雅典为代表的古典民主有明显的区别:(    )

    ①前者建立了民族国家,后者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②前者参与者为国家的成年公民,后者只限于本邦的成年男子

    ③前者以间接民主方式为主,多采用代议制、政党制,后者实行直接民主

    ④前者基础广泛,运行相对稳定,后者则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9. 17世纪中后期,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世纪后期,美国获得独立并建立联邦共和制;18世纪末,在封建势力强大的欧洲,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共和政体;19世纪中后期,德国完成统一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主要反映了(    )
    A . 世界形成了欧美两个政治中心 B . 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C . 欧美主导世界政治的发展方向 D . 欧洲是世界政治文明的发祥地
  • 10. 17—18世纪,英国部分贫穷的女性因为无力支付足够的嫁妆被迫独身,富裕的女性则因不愿失去经济独立而选择独身,优良的就业前景使反对婚姻生活的独身观念逐渐在近代早期社会中萌芽成型。这种现象(    )
    A . 得益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B . 不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C . 延缓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D . 反映了生产力对社会的影响
  • 11. (2020高三下·滨海月考) 随着欧洲大陆国家开始工业化,其国内的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出口的商品在欧洲大陆的市场份额日益下降。到1913年,英国已经基本失去美国市场,当时美国占英国商品出口市场中的份额仅为5%.这反映出(   )
    A . 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B . 工业革命开始向英国以外扩展 C . 英国失去了欧洲和美洲的市场 D .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格局变迁
  • 12. (2019高二下·临川期中) 下表为依据《技术进步与新经济》一书整理的1800-190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重大科研成果数量一览表,对该表理解正确的是(   )

    时期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其它

    1801-1850年

    79

    50

    11

    41

    43

    1851-1900年

    58

    69

    78

    118

    44

    ①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技领先世界

    ②19世纪大多数欧美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③后发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

    ④19世纪后期世界科研成果总量超过前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3. 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大约10年就爆发一次,并波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到1847年发展为世界性的危机。一个被称为体现理性、将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制度,竟显得如此狰狞,这使人们深感震惊。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说明(    )
    A .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逐渐暴露 B . 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经成熟 C . 马克思主义诞生具有偶然性 D . 无产阶级革命需要科学理论
  • 14.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    )
    A . 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 B .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性和革命性 C . 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D . 资产阶级即将要退出历史发展舞台
  • 15.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共产党宣言》问世的意义在于(    )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②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③直接指导了巴黎公社起义            ④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6. (英)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中指出:“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这个“全球体系”是指(    )
    A . 世界市场 B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C . 东印度公司 D . 全球工业化进程
  • 17. (2021高一下·德清月考) 多角度观察历史现象有助于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个体系(    )

    ①促进西方列强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   ②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③推动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   ④改变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合理状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8.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他又称,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这项咨文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宣言”。“门罗宣言”的实质是(    )
    A .   维护美洲国家政治独立 B . 反对欧洲列强侵略美洲 C . 为美国在美洲的扩张扫清障碍 D . 拉美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赢得时机
  •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被称为“亚洲的觉醒”,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其“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    )
    A . 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作用 B . 斗争目标在于追求自由与平等权利 C . 用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 D . 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 20. 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 B . 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 . 建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稳定新秩序 D . 维护了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
  • 21. 1920年11月,苏俄政府颁布租让法令,并成立了租让总管理委员会,决定在苏维埃政权的监督下,将一些暂时无力经营的矿山、农场、森林、油田以至铁路,按一定条件租让给外国资本家。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    )
    A .   苏俄政权开始利用市场和商品关系 B . 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了承认 C .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困难局面 D . 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
  • 22.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或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②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③促进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  ④推动了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23. 孙中山曾为南洋路矿学校题写“造路救国”四字,甘地则发出过“回到纺车去”的倡议。他们所蕴含的共同主题是(    )
    A . 非暴力不合作 B . 顺乎世界之潮流 C . 争取民主自由 D . 致力民族自强
  • 24. 在联合国的设计中,中、苏、美、英、法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的任何一国,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这一设计(    )
    A . 有助于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 B . 不利于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主权与利益 C . 奠定了美苏主导构建的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D . 削弱了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 25.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 (3) 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 26. 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导致两次世界大战,战后分别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为代表的国际秩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8年11月11日

    一战结束

    1919年

    巴黎和会召开,签署《凡尔赛条约》

    1922年

    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9年

    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3年

    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6年

    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7年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

    英法绥靖,美国中立

    1939年

    二战全面爆发

    材料二: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同样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展开了国际政治中不断增长的民主化趋势。……雅尔塔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和平秩序方面,……展示了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走向更加民主化的前景。

    ——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

    材料三: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国际联盟盟约》第五条

    材料四: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

    ——《联合国宪章》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二战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3. (3) 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联和联合国决议的通过原则有何不同?各有什么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列出的是1716—1871年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史实。

    年代

    事件

    年代

    事件

    1776

    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1851

    伦敦举办世界博览会

    1785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1789—1794

    法国大革命

    1857—1859

    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

    1810

    柏林大学创办

    1859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1825

    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建成

    1861

    俄国实施农奴制改革

    1810—1826

    拉丁美洲殖民地独立运动

    1861

    洋务运动兴起

    1832

    英国议会改革

    1861—1865

    美国南北战争

    1836—1848

    英国宪章运动

    1868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48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71

    巴黎公社革命

    ——摘编自姜德昌、向子祥《世界通史纲要(近代部分)》

    据表中所列重要史实,归纳出其中一种历史进步潮流,并概述和评价该潮流。(要求:明确写出所归纳的历史潮流,对历史潮流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