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月第一次教...

更新时间:2022-03-09 浏览次数:6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对成都金沙文化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学者们有不同解读。有的认为图案透古蜀人的宗教信仰状态,有的认为图案显示了古蜀人的时间观念,有的认为图案显示了古原始质朴的带有哲学意味的“阴阳”观念,还有的强调金饰图案独特的形式美。这反映出(   )

    A . 王权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B . 古蜀文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C . 史料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 . 研究视角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 2. 下表是《左传》中关于周、郑关系的一些记载,这说明当时(   )

    时间

    内容

    公元前720年

    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公元前720年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公元前707年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A . 争霸战争此起彼伏 B . 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C . 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D . 农业生产逐渐衰退
  • 3. 下图是四川大邑县出土的东汉《丸剑宴舞画像砖》。图中左上方端坐着一男一女,男子头戴冠帽,女子梳着双髻,二人面前摆着两个酒樽,正在悠闲地观赏面前的杂要。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

    A . 上层社会的生活图景 B . 妇女地位的显著提升 C . 审美观念的深入人心 D . 异域文化的广泛传播
  • 4. 《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这一著作突显(   )
    A . 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B . 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C . 中国传统科技开始进入了总结阶段 D . 工商皆本的思想已经出现
  • 5. 中唐以后,长江中游地区州县坊市之外兴起许多形形色色的地方市场。如洞庭湖岸边的渔市,荆州古城濠下以橘为主兼集鱼盐等货的“橘市”,浔阳江早晨最为热闹的菜市,信州版山脚下余之滨以木材贸易为主的汭口市场等等。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 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 B . 反映长途贩运贸易的繁荣 C . 源于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D . 说明坊市界限完全被打破
  • 6. “朱子学乃是将从周濂溪、邵康节、程明道、程伊川、张横渠等所有宋代先贤们的思想综合整理,故此非个人的学问,而是综合宋代的全体学问思想而来者”。作者意在强调“朱子学”(   )
    A . 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 B . 是三教融合的产物 C . 与朱熹个人学问无关 D . 内容庞杂博大精深
  • 7. 元朝在中央设立会同馆,为远道而来朝见皇帝的四夷宾客、外国使臣、归附人提供便利条件。会同馆设立专门官员,管理远道而来的宾客,并设立译使和通事,供四夷宾客、外国使臣翻译之用。这些举措(   )
    A . 摆脱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B .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 . 推动外交体制的近代化 D . 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 8. 康熙年间,清廷对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测绘活动,历十年之久制成了《康熙皇舆全览图》。此次测绘聘请传教士参与,天文观测法结合三角测量,以北京本初子午线为零度线,使用梯形投影法绘制,比例尺为1:40万经纬网制图。这说明当时清廷( )
    A . 停止了思想文化的控制 B . 开创了实地测绘的先河 C . 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D . 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
  • 9. 近代某条约规定:“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普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吝啬。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但英人及各国均不得借有此条,任意妄有请求,以昭信守”。该条约使(   )
    A . 列强侵略行径客观上受到限制 B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英国攫取到了片面最惠国待遇 D . 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初步形成
  • 10. “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这场革命”(   )
    A . 拉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 B . 引起晚清政局的变化 C .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 . 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 11. 下表为1909年全国实业学堂及学生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   )

    种类

    农业

    工业

    商业

    实业预科及其他

    合计

    等级

    高等

    中等

    初等

    高等

    中等

    初等

    高等

    中等

    初等

    学校

    5

    31

    59

    7

    10

    47

    1

    10

    17

    67

    254

    学生数

    530

    3226

    2272

    1136

    1141

    2558

    24

    973

    751

    4038

    16649

    A . 实业教育得到较大发展 B . 清末新政成效十分显著 C . 辛亥革命时机业已成熟 D . 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 12. 梁启超在1896-1910年间相继撰写了《波兰灭亡记》、《日本之朝鲜》、《朝鲜亡国史略》、《越南小志》、《越南亡国史》、《朝鲜灭亡之原因》、《日本并吞朝鲜记》等历史论著。其主要意图是(   )
    A . 总结各国灭亡的原因 B . 营造戊戌变法的舆论 C . 激发国人的危机意识 D . 擎起史学革命的旗帜
  • 13. 下图是1906-1927年英国、美国、日本、俄国在中国进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示意图。

    图中甲、乙、丙、丁依次是(   )

    A . 美国、日本、俄国、英国 B . 日本、美国、英国、俄国 C . 俄国、日本、英国、美国 D . 英国、俄国、美国、日本
  • 14. 下图为1946年11月发表的一幅漫画《平等!互惠!》。该漫画(   )

    A . 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B . 体现了美国积极调整对华贸易政策 C . 讽刺了南京国民政府出卖国家主权 D . 反映了西方列强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 15. 周恩来在1957年4月的国务院全体会议上说:“主流是社会主义,小的给些自由,这样可以帮助社会主义的发展。工业、农业、手工业都可以采取这个办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搞一点私营的,活一点有好处”。这些主张旨在(   )
    A . 全面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 B . 解决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问题 C . 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D . 增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活力
  • 16. 在评价某重要事件时,国际社会有如下说法:“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中国突然变成了一出戏的主要演员之一”;“在处理我们所面临的重大国际问题时能有更大的权威”。这些评价针对的是中国(   )
    A . 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C .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 .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 17.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在僭主政体中,当权者的权力缺乏制约并且足够强大,则会抛弃法治而大兴人治,容易产生腐败,违背正义。据此他认为(   )
    A . 僭主政治否定法律 B . 法治比人治优越 C . 直接民主易生腐败 D . 分权与制衡结合
  • 18. 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人美洲;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物种交换的特点是(   )
    A . 美洲主导 B . 时间漫长 C . 内容丰富 D . 利弊共存
  • 19. “谁要是离开了科学,艺术就像失去了灵魂的肉体。数学对于理解透视法则、明暗的分配、色彩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十分必要的。还有光学和力学,也是必需的,不然的话,我们将像盲人在黑暗中行走”。与这一观点相关的史实是(   )
    A . 文艺复兴的发展 B . 宗教改革的兴起 C . 光荣革命的胜利 D . 印象画派的产生
  • 20. 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给予黑人奴隶和印第安人合众国公民的权利,他们根本没有资格参加选举,只是在计算众议员的名额分配时才提到他们,而且带有侮辱性的限制。这说明1787年宪法(   )
    A . 违背了天赋人权的原则 B . 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 . 导致了工人运动的频发 D .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 21. 彼得·阿克罗伊德在《伦敦传》中说:“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很少说话,我猜测是因为他们不能浪费时间。相似地,这里没有讨价还价一说,这种设定固定价格的习惯并不是完全由竞争和自信产生的结果,它还来自节省时间的必要性”。这些现象主要缘于(   )
    A . 生活方式的改变 B .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 世界市场的形成 D . 国家干预的加强
  • 22. 在列宁看来,饥荒并不由于俄国没有粮食,而是富农拒不把粮食卖给国家,他们用自由贸易的口号和物价的暴涨榨取工人的血汗,把苏维埃政权葬送在经济毁灭的深渊。在外国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若干省份里的富农同其他反革命分子在粮食战线上向工人国家发动进攻。为此,苏维埃政权(   )
    A . 颁布《土地法令》 B . 实施余粮收集制 C . 采用新经济政策 D . 推行农业集体化
  • 23.  1948年,美国以立法形式详细规定了要通过与各国的信息与教育交流,促进世界其他国家的民众更好地理解美国,如美国政府实施的海外图书项目,大力资助西方作者撰写的文学作品《动物庄园》、《大恐怖》等在海外发行和传播。这表明(   )
    A . 美国政府借助文学作品渗透冷战思维 B . 美国政府旨在扩大西方文化的影响力 C . 西方文学作品是理解美国的主要途径 D . 西方文学作品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
  • 24. 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受希腊古典文化和中华文化等影响,大胆采用宽松样式设计的女装奠定了二战后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这种女装(   )

    A . 受到了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 B . 凸显了西欧文化的衰落 C . 反映了现代主义的精神危机 D . 体现了文化交流国际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乡土运动作为德意志帝国时期应对“现代化危机”的一场广泛的精神和社会运动,在当时倍受关注。人们希望通过精神和社会层面回归乡土,安抚和消除急速现代化所带来的阵痛与不适。在他们看来,农民生活和农业经济才是理想形态,农村生活也是最幸福的,而如今农民逃离乡土和农村空洞化,毁灭传统乡村景观和文化。在恩斯特·鲁道夫和“德国历史与古典联合会”的呼吁下,整个帝国范围内迅速形成一场广泛的乡土运动。一方面,着力对具有鲜明历史特征的传统建筑和艺术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抢修性维修和保护;另一方面,强化对乡土自然环境保护;防止工业化对自然环境肆无忌惮的功利性破坏和掠夺。乡土运动的高涨感染到了当时帝国和各邦高层的一些统治者,他们也加入运动中,最终将自然生态和景观保护上升为一种国家层面的政策,政府陆续建立自然保护机构,以具体的立法和财政投入措施支持自然保护。

    ——摘编自邢来顺《回归乡土与德意志帝国时期的现代化危机》

    材料二:民国时期乡村运动主要是指这一时期一些有影响力的乡村建设派人士与团体,在某些乡村进行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诸多方面内容的综合建设和发展运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城市资本主义获得一定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却出现衰败景象,一批有识之士力图通过乡村运动实现“民族再造”的使命。为开展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认为要挽救乡村出路不在于向西方学习,而应“认取自家精神,寻去自家的路走,从创造新文化上来救活旧农村”。晏阳初提出:“从文字方面以提高民智··.···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攻穷;以公民教育攻私;以卫生教育攻弱”。卢作孚力图构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建设为先行,以乡村城市化为带动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模式”。这场运动到1937年被迫中止。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 (1) 根据材料,概括德意志帝国时期乡土运动与中国民国时期乡村运动的不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德意志帝国时期乡土运动与中国民国时期乡村运动

      的历史背景。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德两国乡村建设的历史启示。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内容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1964年

    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982年

    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7年

    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把邓小平理论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2017 年

    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上表列出了1949年以来党和政府召开的一些重要会议的部分内容。从表中任选两次或两次以上会议,据此确定历史主题并展开阐述。(要求:列出会议名称,明确历史主题,史实准

    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唐初东突厥多次南下进攻。贞观年间,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唐代吸收前代的经验,在归顺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创建都护府与羁縻州,以本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并得以世袭。吐蕃也摹仿唐朝制度,设置各级官员,委任官吏,还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先后嫁给吐蕃赞普。唐穆宗时与吐蕃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材料二:清廷在对边疆地区管理时,凡军国大权,以及制定法律、机构配置、军队部署、民族上层分子的封赏爵禄,都需要经过中央政府的认可。至于征收赋税、摊派徭役等地方性管理事务,都由各所在民族头领或官员自行处理或支配。清政府根据边疆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历史传统和信仰习惯的差别,采取不同的行政管理方式。东北诸民族与满族关系密切,清政府多采取八旗制形式;蒙古族则用盟旗制,维吾尔族仍沿袭伯克制,西藏则以噶厦治政,西南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土司制等。不仅如此,清朝统治者还对各民族的头领人物都竭力加以优待,同时采用分而治之的方式加以防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稳定边疆的方式,概括清朝边疆施政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