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必修(上)历史 第17课 国家出...

更新时间:2022-09-30 浏览次数:4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高二上·高县开学考) 洋务运动时期,地方督抚主导创办了42家军工厂,并耗用巨资外购和仿制了众多西洋船炮,但清政府对洋务企业的投资仅占其同期财政总收入的4.2%,财政总支出的4.0%。这表明( )
    A .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 . 晚清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C . 早期工业化受制于政府的政策 D . 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 2. (2021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官督商办”是洋务派兴办近代囗囗囗囗所采用的主要方式。“官督”指政府委派代表对企业进行监督;“商办”指商务由商人经理和盈亏均由商人承担。“囗囗囗囗”应是(   )
    A . 军用企业 B . 民用企业 C . 外资企业 D . 民营企业
  • 3. (2022高二下·北海期末) 某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前期进行纵断面的剖析,可以分为如下几个侧面.一是帝国主义列强侵华史……二是下层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三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下列选项中能够代表“下层人民的革命斗争史”的是(    )
    A . B . C . D .
  • 4. (2022高一下·云南月考) 中国近代爱国人士谢瓒泰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该诗反映了(    )
    A . 鸦片战争失败的现实 B . 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领土 C . 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 D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5. (2021高一下·渭滨期末) 轮船进入中国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中现象表明(   )
    A . 外国侵略阻碍了近代交通发展 B . 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 C . 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 D . 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
  • 6. (2021高三上·嫩江期末) 下面所示为洋务企业数目分布图。对该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洋务运动在南方的优势较明显 B . 军事工业推动民用工业发展. C . 洋务企业发展受地理因素影响 D . 湖北省近代化发展水平最高
  • 7. (2021高二下·青铜峡月考) 历史学者马勇认为此战“让之前的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恢复的自信丧失殆尽。此后,孙中山、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一大批政治新秀相继出场,由他们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历史大剧,近代中国的政治激进主义渐渐成为思想主流,一浪高过一浪。”这场战争应该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 (2020高三上·沈阳期末) 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 (    )
    A .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 B . 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 C . 重农抑商经济政策遭到否定 D . 民族资产阶级救国诉求强烈
  • 9. (2021高二下·宁波期中) 近代中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列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府。”文中的空缺处应填(   )
    A . 沙市 B . 宁波 C . 杭州 D . 福州
  • 10. (2021高一下·成都期中)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体现了( )
    A . 中国近代国家民族意识萌发 B . 东西方文明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 C . 时人“天朝上国”观念瓦解 D . 洋务运动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 11. (2021高二上·常熟月考) 下图为张謇大事年表(节选),最能直接证明(   )

    1895年列名发起上海强学会,在通州筹办大生纱厂。

    1906年创建吴淞商船学校,任江苏省铁路公司协理,发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

    1913年出任民国政府农商部总长、全国水利局总裁。

    1915年辞去农商总长、全国水利局总裁职,回乡致力地方建设。

    1919年创办通遂火柴厂,任运河督办,创建更俗剧场、伶工学社。

    A . 近代中国工业体系不健全 B . 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 C . 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 D . 资产阶级实践实业救国理念
  • 12. (2021高一下·普宁期中) 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这里的“时务”是指(    )
    A . 创办军事工业 B . 兴办民用工业 C .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 . 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 13. (2022·延庆一模) 清代的京仓用于储存从南方运来的漕粮。但据晚清官员奏折:“‘逆匪’窜扰江省,今岁南粮恐输不易,京仓之米亟应计及。”这是因为(   )
    A . 太平天国运动阻断了南粮北运的通道 B . 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航运业的发展 C . 维新变法促进了农、工、商业的发展 D . 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了高潮
  • 14. (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 魏源十分欣赏英国“国中宗室大臣皆坐而议政”之风,在《圣武记》中多次赞誉清朝兴起初期八大王坐而议政之事,将两者等同视为传统“王道”政治的体现。据此可知,魏源(    )
    A . 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B . 广泛关注外部世界的变化 C . 推崇英国君主立宪制 D . 从中国视角解读西方文化
  • 15. (2021高三上·洛阳期中) 据有关统计,汉口的洋行数 1892 年为 45 个,1905 年增至 114 个,进出口额 1903年达 1200 万两.1905 年突破3500 万两,由此可知(   )
    A . 区位优势决定着经济发展 B . 外国洋行对华资本输出急剧扩大 C . 列强的侵略开始深入内地 D . 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逐步增强
  • 16. (2021高三上·福建模拟) 18世纪,清政府以“夷”称呼西方国家,如“英夷”、“法夷”等,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以“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称呼西方国家,“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清政府 “天朝上国 ”梦醒 B . 西方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C . 清政府被迫适应时局巨变 D . 清政府决定开展洋务运动以自救
  • 17. (2021高一下·金台期中) 据统计,1865—1894年中国共有商办新式企业139家,创业总资本约455万两,其中上海有29家,广东有95家,从资本数量来看,上海为244.5万两,广东为184.2万两。这表明当时( )
    A . 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 . 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 C . 新式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D . 广东是全国经济贸易的中心
  • 18. (2022高二下·台州期中) 下表反映了晚清近代化的一些成果,由此得出的结论有(   )

    时间

    事件

    主办者或推动者

    1868年

    中国第一家近代博物馆——上海徐家汇博物院建立

    法国传教士

    1871年

    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在上海安装

    丹麦公司

    1876年

    中国第一条铁路一—淞沪铁路开通

    英国商人

    1877年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架设

    丁日昌(福建巡抚)

    1881年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开通

    李鸿章

    1905年

    中国自建的第一家近代博物馆一—南通博物苑建立

    张謇

    ①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化先驱      

    ②先进事物多在沿海地区率先出现

    ③学习和效仿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方式  

    ④西方势力将中国作为近代化的试验场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9.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地主阶级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派,称太平天国运动为“发逆”、“贼匪”,孙中山却认为太平天国发动了“民族大革命”,洪秀全等是“民族英雄”。其原因是(   )
    A . 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目标一致 B . 革命派夸大了太平天国的意义 C . 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 D . 太平天国反帝反封的功绩巨大
  • 20. (2022高一下·揭西期末) 甲午战败后不久,曾任两广总督的张树生在《遗折》中提出疑问:“中国(学习西方文明)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会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作者意在(    )
    A . 中国要免受列强欺侮,应学习西方制度 B . 中国应该坚持“中体西用” C . 强调中国学习西方坚船利炮的必要性 D . 强调洋务运动的重要性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2高二下·玉环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独立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直到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突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

    ——摘编自童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  ①  , 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1897年,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等地设立分行。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  ②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演变,并指出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②机构的具体名称,并对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进行简要评价。
  • 22. (2022·四川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县以下为基层社会,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作为上层统治伸向基层统治触角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 

     ——摘编自张研等著《清史十五讲》 

     材料二:尽管绅商阶层同传统的绅士和旧式商人阶层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带有明显的过渡特征。下表是苏州几名上层绅商的产业及收入分布情况。 

                   
     

     姓名 

     

     田产及收入 

     

     商业资本及收入 

     

     近代企业投资 

     

     尤先甲 

     

     祖传田产6、7千亩,年收租约5万元。 

     

     同仁和绸缎庄资本2万元,年销售额约6万元。 

     

     投资苏经苏纶丝、纱两厂,新老股各占20股以上,最低资本额2600两 

     

     张履谦 

     

     祖传田产4、5千亩,年收租约3万元。 

     

     保裕典资本2万元,年营业额9万元,年收典息约1.5万元。 

     

     同上,但在任该两厂经理期间垫款甚多。 

     

     杭祖良 

     

     购置田产约数百亩。 

     

     杭禄富记纱缎庄,资本约2万元 

     

     苏省铁路股东,苏经、苏纶厂少量股本。 

     ——摘编自《苏州商会档案》 

     材料三:在2014年9月召开的全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指出,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 

     ——摘编自《人民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主要特点及其作用。 
    2. (2) 据材料二,概括绅商阶层带有“过渡特征”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绅商阶层兴起的历史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培育当代新乡贤的条件。 
  • 23. (2022·广东)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徐建寅(1845-1901),科学家徐寿之子,从小研习“格致之学”,怀抱科学救国理想。早年效力于翻译西方科学书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1874年,研制成功硝酸,产品广泛应用于火药制造。1875年,被任命为山东机器局总办,营建兵工厂,“躬自创造,未尝延用西人”。1879年,受命负责到欧洲考察造舰、兵工,“留心访询”,订购舰只。在德国订造的两艘铁甲船后来成为北洋舰队的主力“镇远”舰和“定远”舰。在欧洲期间,还悉心考察近代工业技术和管理制度,所撰《欧游杂录》详细记录了多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并绘制了许多草图。这部书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份珍贵资料。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外国停止供应火药,他创办火药厂,亲自试制无烟火药,“日手杵臼,亲自研炼”,很快获得成功。后试验室不幸发生爆炸,他献出了宝贵生命。

    ——摘编自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

    1. (1) 概括徐建寅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贡献。
    2. (2) 简述詹天佑、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科学家的共同精神品质。
  • 24. (2021高二下·民乐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解决当时的“积贫”问题,王安石的指导原则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促进中小工商业者发展,从根本上巩固并扩大税源;强迫逃避税负成性的大地主大商人和特权阶层多交税费,强迫原来不承担差役的市民、未成丁、单丁、女户、佛寺道观和官员家庭交纳免役钱。

    ——摘编自姜锡东《“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得失》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内外交困的清朝政府对其经济政策作了调整。核心是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清政府在采取措施维持、改造和扩张国家资本的同时,也放宽了对私人资本的限制,鼓励和允许他们在一些领域中的发展,个别的还给予一定的资助与扶持。

    ——摘编自徐卫国《论甲午战后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1. (1) 指出材料一中王安石变法是如何解决“积贫”问题的。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经济政策调整与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
  • 25. (2021高一下·深圳开学考)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从未间断。(20分)

    材料一  辉煌的过去和衰败的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使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志士仁人,首先觉察到了这种危机。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

    ——摘编自张洪波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

    材料二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因为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跻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

    在不同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中国各利益集团争权夺利,造成了中国的长期分裂,极大地破坏了民族争取独立所需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内部分裂的状况。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是中国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不平衡性使中国现代工业几乎因日本的侵略而彻底颠覆。1937年川、滇、黔、陕、甘、湘、桂7省工厂之和仅占全国总数的6.03%,资本总数仅占全国的4.04%。而到1943年,后方各省工厂企业已经达到4524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工人数增加了82倍,资本增加了164倍。

    ——摘编自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 (1) 举例说明1840—1912年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要求:选择两个阶级各举一例即可,所举事例应体现不同斗争形式)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的条件。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复兴枢纽”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