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锦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质量检...

更新时间:2022-09-05 浏览次数:10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物体的重力最接近2N的是(   )
    A . 一个鸡蛋 B . 一部手机 C . 一名中学生 D . 一只口罩
  • 2. 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在阳光照射下引起茅草等物体自燃,从而导致火灾发生,装有水的瓶子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
    A . 平面镜 B . 凸透镜 C . 三棱镜 D . 凹透镜
  • 3. 下列描述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 . 苹果从树上自由下落 B . 罚点球时,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C . 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 D . 小孩和秋千一起来回运动
  • 4. 如图所示是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轮椅冰壶队夺冠的场景。关于冰壶运动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冰壶对冰面的压力与其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B . 脱离推杆后的冰壶能继续向前运动一定受到了向前的力 C . 冰壶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冰面对它的摩擦力 D . 冰壶静止在冰面上时对冰面的压力和冰面对冰壶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5. 如图所示为物理规律的应用实例,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阿基米德原理——船闸 B . 杠杆平衡原理——托盘天平 C . 连通器——吸盘挂钩 D .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活塞式抽水机
  • 6. 因为高速行驶的汽车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所以公路上一般都设有汽车的限速标志,以提醒司机注意交通安全。运动的汽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   )
    A . 汽车具有惯性 B . 汽车受到了惯性 C . 速度越大,汽车的惯性增大 D . 汽车具有惯力
  • 7. 如图所示的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  人用力搬石头,没有搬动 B .  人用力推车,车没有动 C .  人将纸箱从地面上搬到高处 D .  人搬纸箱沿水平方向行走
二、多选题
  • 8. 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认为下面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 .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越近像越大 B . 用照相机拍摄人像时,人到镜头的距离越远像越小 C . 投影仪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 D . 老花镜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来矫正老花眼的
  • 9. 水平桌面上放置的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不同的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放入两烧杯中,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两烧杯液面相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B . 甲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 C . 甲、乙两个烧杯对桌面的压强p>p D . 小球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F
  • 10. 如图所示,重400N的物体在3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1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10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3m B . 有用功为400J C . 拉力F的功率为9W D . 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90N
三、填空题
  • 11. 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昆虫观察瓶。为了便于观察瓶底小昆虫放大的像,他在瓶口安装的应是(选填“凸”或“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若瓶口到瓶底的距离为10cm,他选择透镜的焦距应(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cm。

  • 12. 在2022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小将苏翊鸣从跳台上腾空而起的过程中受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体是。脚下的单板面积大是为了(选填“增大”或“减小”)他对雪地的压强。
  • 13.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矿泉水瓶受到的重力与是一对平衡力。用水平力轻轻推动矿泉水瓶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向前移动,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与运动方向(选填“相同”或“相反”)。用等大的水平力轻推瓶盖,瓶子翻了,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选填“大小”、“方向”或“作用点”)有关。

  • 14. (2019八下·永寿期末) 小红和小明分别用力F1和F2沿水平向右方向推、拉一辆小车,如图所示,F1=40N,F2=20N,小车受到这两个力的合力为 N,合力的方向为向(选填“左”或“右”).假如匀速向右运动的小车受到的力都消失时,它将做 运动。

  • 15. 小明利用暑假坐火车去拉萨旅游。在站台上候车时要站在安全线外,这是因为列车通过时车体附近气体流速大,压强,避免自己被“推”向列车。火车进入青藏高原后他发现携带的密封食品袋变得越来越鼓,这是因为外界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6. 如图为一艘潜水艇在水中上浮和下潜时的情景,其中潜水艇在水中上浮的是图(选填“甲”或“乙”)。这两种情景中,潜水艇受到的浮力F(选填“>”、“<”或“=”)F。潜艇下潜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7. 某国产品牌电动汽车备受人们青睐。该车及乘客总质量为1.8t。在平直公路上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阻力是车总重的0.1倍。此时汽车的功率为kW,行驶10min牵引力做的功为J,重力做的功为J。
  • 18. (2022·漳州模拟)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家锻炼身体的情景。锻炼时,以脚尖O点为支点,手臂弯曲、伸直交替进行。此时人体相当于 杠杆。若脚尖O离墙壁越远,手掌对墙壁的压力就越

  • 19. 实心物体A由a物质制成。实心物体B由b物质制成。物体A和物体B的体积相同。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甲所示。把物体A挂在滑轮组下,如图乙所示,(选填“左”或“右”)边的滑轮为动滑轮。若使滑轮组处于静止状态,则虚线框内应悬挂个B物体(绳重、滑轮重均忽略不计)。

四、作图题
五、简答题
  • 23. 如图所示是拔河比赛时的场景,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应该选择体重“较重”还是“较轻”的队员参赛?为什么?
    2. (2) 甲乙两队拔河比赛过程中,最终甲队获胜。有人认为是因为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这样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六、计算题
  • 24. 周末小丽与家人去北湖公园玩脚踏游船,游船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是1.5m3 , 求:
    1. (1) 游船满载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2. (2) 游船底部距水面0.5m深处所受水的压强多大?(水的密度为1×103 kg/m3 , g取10N/kg)
  • 25. 为了提高身体素质,同学们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小明体重为50kg,每次跳起时离开地面的平均高度为4cm,1min跳绳的次数为210次(g取10N/kg)。求:
    1. (1) 小明站立时,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400cm2 , 则他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 (2) 小明跳一次时克服自身重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3. (3) 小明1min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七、实验题
  • 26. 小明用凸透镜(甲、乙)、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1) 实验前,使在同一水平高度。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
    2. (2) 为了判断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大小,小明做了如下操作:

      ①使蜡烛、凸透镜甲、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等大清晰的像,此凸透镜甲的焦距为cm;

      ②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甲更换为凸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透镜乙的焦距比甲的(选填“大”或“小”);

    3. (3) 保持凸透镜甲位置不动,将蜡烛放在光具座15cm刻度线处,调节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光屏的位置位于cm刻度之间;
    4. (4) 继续保持凸透镜甲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小明能观察到像的正确方法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 27.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1) 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拉着物块沿水平方向做运动。根据可知弹簧测力计所显示的对木块的拉力等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 (2) 比较A、B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的关系;
    3. (3) 在进行C实验时,该同学使木块先后两次沿木板移动相同的距离,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则木块第1次运动时受到的拉力(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第2次运动时受到的拉力;
    4. (4) 实验后小组交流讨论时发现在实验中很难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于是小丽设计丙图所示实验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 28. 小明同学进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A.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所受的重力G(图甲);

    B.将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用空小桶接出溢水杯里溢出的水),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F(图乙);

    C.测出接水后小桶与水所受的总重力G1(图丙);

    D.将小桶中的水倒出,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G2(图丁)。

    根据上面的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 (1) 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F=(用符号表示);
    2. (2) 被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用符号表示);
    3. (3) 若F(选填“>”、“<”或“=”)G , 从而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4. (4) 利用上面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可以计算出这个石块的密度 ρ=(用符号表示);
    5. (5) 小明还想探究“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用橡皮泥代替石块再进行实验,步骤如下:将橡皮泥揉成实心球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橡皮泥沉至杯底。又将橡皮泥捏成小船形状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发现其漂浮在水面上,如图戊所示。

      ①橡皮泥前后两次受到的浮力F1(选填“>”、“<”或“=”)F2

      ②由此该同学认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其结论错误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橡皮泥形状的改变,而忽略了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 29. 测量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c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1.0

    5

    15

    55.6%

    2

    1.5

    5

    0.8

    15

    3

    2.0

    5

    1.0

    15

    66.7%

    1. (1) 实验时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第1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为N;
    2. (2) 第2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J,额外功为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3. (3) 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 (4)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中也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____。
      A . 增大绳重 B . 减轻动滑轮重 C . 加快物体提升的速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