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大足区邮亭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

更新时间:2022-01-18 浏览次数:6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9℃ B .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C . 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0cm D . 初中生跑100m约需8s
  • 2.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当嫦娥四号从空中下降时,说嫦娥四号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是(   )
    A . 嫦娥四号 B . 月球表面 C . 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 D . 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
  • 3. 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B .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要吸热 C . 北方的冬天,冰冻的湿衣服也会变干,这是一种汽化现象 D . 从冰柜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这是一种凝华现象
  • 4.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 筷子“折断” B . 手影游戏 C . 雨后彩虹 D . 大象在水中的倒影
  • 5. 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 . 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 D . 经过4s,甲乙相距8m
  • 6. (2019八上·江苏期中)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 .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 . 根据响度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 D . “禁止鸣笛”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 7. (2020八上·北京月考) 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古人已能“削冰向日取火”,即用冰磨成一种冰镜,让太阳光透过它点燃柴草取火,这种冰镜应为(   )
    A . 平面镜 B . 凸透镜 C . 凹透镜 D . 凸面镜
  • 8.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FO是入射光线,入射角是30o B . GO是入射光线,入射角是45o C . EO是入射光线,AB的右边是空气 D . OG是折射光线,AB左边是空气
  • 9. 如图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在BC段,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B . 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 C . 该物质在AB段、BC段、CD段分别为固态、液态与气态 D . 该物质的凝固点等于48℃
  • 10.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
    A . B . C . D .
二、课内填空
  • 11. 将红、绿、三种色光照白纸上(图甲),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

     

  • 12. 人站在平面镜前5米处,若人以1m/s的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2s后,像和人的距离是m,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填空题
  • 13. 如图中,读数正确的是;木块的长度为cm.

  • 14. “中国好歌曲”比赛现场,歌手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现场观众会将手机调成静音状态,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 15.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2 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因为
  • 16. 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m.

  • 17. 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其他透明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填“大”或“小”)。
  • 18. 北方的冬天,人们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可以利用水 (填物态变化)成冰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至于冻坏。
  • 19. 龙舟竞渡时的舟都被装扮成龙型,并以锣鼓助阵(如图示).阳湖中学龙舟队参加市300m龙舟赛,鼓手击鼓的声音通过传到队员的耳朵里;前150m的平均速度为3m/s,后150m的平均速度为5m/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

四、作图题
五、实验题
  • 22.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台面平放一把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 (1) 小明选择透明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 (2)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 (3) 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关系;
    4. (4) 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填“能”或“不能”)到蜡烛烛焰的像,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实验时怎么移动蜡烛B也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
  • 23. 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秒表显示:时、分、秒)、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刻度尺。

    1. (1) 该实验原理是
    2. (2) 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选填“较大”或“较小”);
    3. (3)  小王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s3上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处静止释放(选填“A”或“B”);
    4. (4) 经测量, , ,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 上的平均速度是m/s。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的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 24. 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一个实验:将少量食用盐放入水中调制成盐水后放入冰箱中,每隔2min观察一次插入其中的温度计的示数,根据实验数据小华得到“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

    1. (1) 分析图像可知,实验进行到第4min时,该“盐水”的状态是
    2. (2) 该盐水的凝固点是℃;凝固的过程经历了min;
    3. (3) 小明和小红的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但实验得到“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却不同。经讨论两人放的盐多少不同,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小红和小明两人放盐较多的是;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4. (4) 通过实验小红明白了为何大雪封路后,养路工人要及时向公路桥梁洒盐了。她向同组的小明解释说:
  • 25. 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丽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白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 (1) 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BON ∠AO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的;
    2. (2) 在图乙中,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
    3. (3)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4. (4) 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纸板对光发生了(填“镜面”或“漫”)反射。
六、计算题
  • 26. (2021八上·汕头期中) 电动汽车绿色、环保,越来越受到重庆人的喜爱,渝北区双龙巡警也用上了某品牌电动车,此电动车充满电后,能以72km/h的最快速度连续行驶360km。求:

    1. (1) 此电动车充满电后,以最快速度行驶,可以行驶多长时间?
    2. (2) 在某次巡逻中,巡警以5m/s的平均速度绕双龙湖行驶一周,用时20min,则巡警绕双龙湖一周的路程为多少km?
  • 27. “五.一”节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他们一家先驾车到火车北站,然后坐高铁去成都.在途中经过一个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正好是早上7:20,通过上网查到成渝高铁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1. (1)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小明一家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 (2) 该趟车次的平均速度多大?(保留整数)

      车次

      重庆北

      成都东

      运行距离

      G8558

      07:34

      09:22

      308km

      G8720

      08:20

      09:54

      308km

      G8506

      08:44

      10:25

      308km

  • 28. 一列动车长200m,以一定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在进入某一隧道前800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4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速度为340m/s。求:
    1. (1) 当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声音经过的路程;
    2. (2) 该动车行驶的速度;
    3. (3) 若该列动车以这个速度匀速通过一个长820m的隧道,则动车完全穿过隧道的时间为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