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海安市十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0-11-26 浏览次数:1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 .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 . 根据响度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 D . “禁止鸣笛”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 2. (2019·常州) 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A . 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 . 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 . 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 .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 3. (2019·无锡) 在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很快的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是113.7℃,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

    A . 浸入开水中 B .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 . 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 . 至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 4. (2019·扬州) 《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 .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 5. (2020·天河模拟) 如图是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图中的(在标准大气压下)(   )

    A . B . C . D .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 . 用扇子扇沾有酒精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其示数将一直下降 C . 冰棍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D . 洗澡间的镜子上有水雾过一段时间又没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液化后汽化
  • 7. (2018八上·扬州期末) 关于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B .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C .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 .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8. 国庆假期,在马陵山风景区内,小明用装有滤色镜的照相机给一株绿叶白花的睡莲拍照,在洗出来的照片上看到的却是黑叶红花,那么滤色镜玻璃的颜色可能是( )
    A . 黑色 B . 绿色 C . 红色 D . 白色
  • 9. 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MP、PN相交,夹角为60°,一束光线AO斜射到平面镜MP上,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入射光线AO重合,但方向相反.则AO与平面镜MP的夹角α是(   )

    A . 30° B . 45° C . 60° D . 90°
  • 10. 室内游泳池上方离水面6m处有一盏灯,从池边看到灯在水中的倒影正好贴在池底上,则池中水的实际深度应(     )

    A . 小于6m B . 等于6m C . 大于6m D . 无法判定
  • 11. 某天中午时分太阳几乎直射高雄地区.小明坐在自家汽车里,发现前面车辆后窗反射的阳光,无论两车距离如何,均有刺眼阳光直射入眼睛.则前面车辆的后窗型式可能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 12. 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 . 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 . 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D . 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二、填空题
  • 13. 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不一样,是由声源的振动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不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决定的.
  • 14. 演示如图所示的齿轮拨动纸片的实验中,纸片发出的声音是靠纸片产生的;若三种齿轮拨动纸片时发出了dou(1)、mi(3)、xi(7)的三个音调,那么发出xi(7)音调时是(选填“甲”“乙”或“丙”)层齿轮在拨动纸片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一般情况下,在中传播速度最大;在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次声波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 15. 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础,请完成下列有关测量的问题。

    1. (1)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来测量温度的。
    2. (2) 如图甲为小明用体温计测量的同桌小华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是,如果小明测量前忘了甩体温计,则小华(一定、不一定)发热。
    3. (3) 如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16. 冬天,学校各班早上暂停拖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小林在家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晚上外面气温骤降,早上小明看到窗户上会结上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选填“内”或“外”)侧,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当他走到室外,眼镜上(选填“会”或“不会”)会蒙上一层水雾.
  • 17. 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锅的上方都会出现“白气”,如图甲、乙所示,“白气”的形成过程需要热,由图示现象可以确定图是火焰熄灭前的情景。

  • 18. 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来实现电视机控制;用高倍放大镜近距离观察正在播放节目的彩色电视机屏幕,会看到红、、蓝三色光带.
  • 19. (2017八上·乌鲁木齐期中) 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选填“改变”或“不变”).

  • 20. 植树时,站在一行树的第一棵树前面向前看,后面的树都被第一棵树挡住,说明这行树栽得(选填“很直”或“不直”),所用的原理是
  • 21.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图中:是界面,界面的(选填“上方”“下方”或“左侧”“右侧”)为玻璃,折射角等于

  • 22. 夏天的中午,小华来到公园,看见地面上有很多光斑和树荫,还有很多光柱从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如图所示:

    1. (1) 树荫的形成说明了
    2. (2) 圆形的光斑一般是(选填“树叶”或“太阳”)的(选填“像”或“影子”)。
    3. (3) 小华让光透过三棱镜,在地面上看见一个彩色的光带,说明太阳光是由
  • 23. 春节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

    1. (1) 小明发现在高速公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4m高的透明板墙,其作用是
    2. (2) 汽车经过水泥路面时,小明发现水泥路面一段一段之间被锯断,人们把它叫做伸缩缝,这些伸缩缝可以防止因而损坏公路。
    3. (3) 汽车刚启动不久,小明发现汽车玻璃窗的(选填“外”或“内”)表面上附有一些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 (4) 汽车快到旅游景区时,天渐渐暗下来,爸爸打开车灯,小明看到路面和护栏上亮着各种颜色的“小灯”,这些亮着的“小灯”其实是
    5. (5) 小明让爸爸把车内灯也打开,爸爸说不行,因为车内亮灯,影响行车安全。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 27. 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水的凝固点的影响因素”时,他们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们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A所示.

    1. (1) 从图像A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分钟.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通过该实验,验证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因为与水相比,盐水凝固点变了.(填 “高”或“低”)
    3. (3) 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B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 28. 如图 1 是小明在研究水沸腾时的实验装置图。

    1. (1) 观察实验装置图 1,操作的错误是:。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2. (2) 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A:自上而下”或“B: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 (3) 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 2(a)、(b)所示,则 图(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 水停止沸腾,这说明
    4. (4) 小华和小杰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水的 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 3 所示,a、b 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不同。
    5. (5) 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 4).根据温度计 A 和 B 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5).由图象可知,在第 8min 时, 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海波是(选填 “晶体”或“非晶体”)。
    6. (6) 实验中有的同学对温度计玻璃泡中红色液体是不是酒精产生了疑问,查液体沸点表得知酒精的沸点为78℃(在1标准大气压下),由此断定红色液体(选填“是”或“不是”)酒精,因为
    7. (7) 小芳学习了这个实验后,于是她回家动手实验,如图6所示将纸做的小锅放在酒精灯上烧开水,发现水烧开了可纸锅却没有烧着。关于纸锅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

      A . 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 B . 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C . 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 D . 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 29. 小明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纸板由可以绕接缝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 (1) 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
    2. (2) 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3. (3) 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则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4. (4) 纸板由可以绕接缝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的,这样做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若入射光线位置不变,以接缝ON为轴线,将纸板的F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5. (5) 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第一次

      20°

      70°

      第二次

      30°

      60°

      第三次

      50°

      40°

  • 30. 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棋子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白纸上,以A棋子为成像物体。

    1. (1) 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好处是。为了使所成的像更清晰,可用手电筒对着(A/B)棋子照射。
    2. (2) 将A棋子固定,小心地移动B棋子,直到与A棋子的像 为止,由此可以得出的 结论是
    3. (3) 将棋子A逐渐远离玻璃板,则像的大小(变大/变小/不变)。
    4. (4) 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 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移动(向右/向左/不);他又将玻璃板绕 OO′轴转向自 己,发现镜中的像(转向自己/转离自己/不动)。
    5. (5) 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观察到棋子在玻璃板中有两个像,一个较亮、另一个较暗,较亮的像是光线经玻璃板(靠近自己的一侧/另一侧)反射面反射形成的。
    6. (6) 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的位置,(直接/透过玻璃板)观察卡片上有无棋子A的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