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4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章1-4节同步测试

更新时间:2022-01-09 浏览次数:9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16. (2021·普陀模拟) 1799年法国2位化学家普进行了一场经典的化学论战。普罗斯认为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而贝托雷认为一种物质可以与另一种能和它化合的物质以一切比例相化合。
    1. (1) 当今科学观点中,以下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有     
      A . 纯净的空气 B . 盐酸溶液 C . 硫酸铜品体 D . 不锈钢
    2. (2) 以下证据中支持普罗斯观点的有     
      A . 铜、铅、锡等金属在空气中加热可以连续吸收氧气,得到一系列氧化物 B . 某些化学反应是可逆的,反应物的质量不同,生成物不同 C . 秘鲁的氯化银和西伯利亚的氯化银各元素组成比完全相同 D . 研究发现,天然化合物与人造化合物有相同的组成
  • 17. (2021·金华模拟) 宏观与微观统一研究物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请根据该微观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该反应生成物中的“ ”,在物质分类上属于纯净物中的
  • 18. (2020九上·金华期中) 我市一些街道边新安装了“太阳能垃圾箱”。该垃圾箱“头顶”光电池板,“腰挎”广告灯箱,“脚踩”垃圾桶。
    1. (1) 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为硅,硅属于(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2. (2) 废电池应该投入到其中的垃圾桶 (选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以防渗漏出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 19. (2021·温州模拟) 元素概念的发展意义重大,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古代思辨阶段:恩培多克勒认为世界上的各种物质都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基本元素组成的。

    经验分析阶段:人们通过实验分解物质来定义元素,如拉瓦锡通过实验定义“元素是任何方法都不能分解的物质”,并将元素分为气体、金属、非金属、土族四类。

    原子理论阶段:道尔顿等科学家揭示了元素与原子的内在联系,认为元素就是同一类原子。

    现代科学阶段:提出了元素的现代科学概念,并揭示了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1. (1) 恩培多克勒认为水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这与现代科学认为水是一种化合物矛盾。在你学过的知识中能说明“水不是基本元素”的实验事实是 。
    2. (2) 拉瓦锡的元素定义,实际上是将元素与物质的概念混淆了。其定义中的元素本质上是指物质分类中的 。
    3. (3) 对元素概念的定义,本质上是对世界本源的探索。现代科学认为,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该定义既符合物质由若干个要素组成的“要素说”,又符合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说”。下列观点符合“要素说”的是     (可多选)
      A . 恩培多克勒认为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按一定配比组成的 B . 中国古代哲学家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C . 17世纪的著名炼金术士帕拉塞尔苏斯认为,自然界万物都由硫、盐、汞转化而来 D . 现代原子之父道尔顿认为,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原子构成 E .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自然界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 20. (2021八下·瓯海期中) 根据对云南抚仙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告,科学家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测定年代。碳-14的核电荷数为6,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则碳-14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碳-14、碳-12(中子数为6,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为12)都是碳的原子。
  • 21. (2021八下·柯桥月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醛分子中有种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有个原子;
    2. (2) 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
    3. (3) 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
  • 22. 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观结构。如图是某原子结构模型,它表示了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在核外空间高速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
  • 23.                
    1. (1) “用微粒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微波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波穿透食物达5cm深,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产生高频率震动,并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达到运动式加热或烹饪食物的目的。

      材料二: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材料三:某同学在课后做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立即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

      ①材料一说明:

      ②材料二说明:

      ③材料三说明:

      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请谈谈你对“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这句话的认识:

    2. (2) 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常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利用分类的方法学习科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有①人体呼出的气体;②五氧化二磷;③酒精;④液态氮;⑤四氧化二氮;⑥固体二氧化碳;⑦氩气;⑧澄清石灰水。用序号填空:含有氮分子的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24. (2021八下·丽水期末) 为破解原子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探索。

    1897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有如下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属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913年,丹麦科学家波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1. (1) 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现象中,能证明原子核带正电的现象是(填序号);
    2. (2) 反映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
      A . B . C .
    3. (3) 上述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对你有哪些启示?(写出一点即可)。
四、解答题
  • 25. (2019八下·江干月考) 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 (1) 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个原子;
    2. (2) 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填图中的字母序号);
    3. (3) 关于该反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 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B .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C . 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
  • 26. (2020八下·江干开学考) 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1910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 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 (1) 大多数 α 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2. (2) 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 α 粒子就(填“会”或“不 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 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3. (3) 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 α 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 以下的。 

  • 27. “o”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如下:

    1. (1) 比较A、B、D可知:
    2. (2) 比较C、E可知:
    3. (3) 比较B、D可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