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分层练习:7 战国...

更新时间:2021-12-13 浏览次数:54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家里应该还好吧?……收到信后请给我回信,告诉我一下我们兄弟给家里争得的爵位,大王分发到没有……替我们问候姑姑和姐姐,特别是大姑……”这是战国时期一位秦国士兵写的家书(通俗翻译)。当时“我们兄弟”能够争得爵位,是依据(    )
    A . 商鞅变法的规定 B . 郡县制的规定 C . 休养生息政策 D . “推恩令”的规定
  • 2. (2021七上·嘉陵期中) “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上述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哪项伟大的水利工程(   )
    A . 郑国渠 B . 都江堰 C . 灵渠 D . 大运河
  • 3. (2021七上·普宁期中) 《史记》中记载∶"蜀守(_____)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_____)处应填的人物是(   )
    A . 毕昇 B . 蔡伦 C . 祖冲之 D . 李冰
  • 4. (2021七上·大埔期中) 近年来,某县教育主管部门大力倡导经典诵读。其中“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 . 齐、楚、燕、秦、赵、魏、韩 B . 楚、秦、赵、宋、魏、齐、韩 C . 晋、楚、齐、燕、韩、魏、赵 D . 吴、楚、秦、燕、赵、魏、齐
  • 5. (2021七上·高州期中) 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区分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关于都江堰工程的表述, 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它是由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修建 B . 它是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C . 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D . 它是人类征服、协调自然的成功典范
  • 6. (2021七上·新会期中)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材料中,促使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 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B . 能够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C . 确立新政治经济秩序 D .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 7. (2021七上·长春期中) 战国兼并战争规模之大,参战兵力之多,交战区域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远超前代。下列战役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 . 阪泉之战 B . 涿鹿之战 C . 长平之战  D . 巨鹿之战
  • 8. (2021七上·铁锋期中)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涿鹿之战   ②阪泉之战   ③牧野之战   ④长平之战

    A . ②①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①③④② D . ①②④③
  • 9. (2021七上·铁锋期中) 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道:“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东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   )
    A . 燕楚 B . 秦齐 C . 齐秦 D . 齐楚
  • 10. (2021七上·铁力期中) 小刚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战役的资料,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 . 商汤灭夏 B . 春秋争霸 C . 武王伐纣 D . 战国七雄
  • 11. (2021七上·仁寿期中)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 . 奴隶制开始瓦解 B . 封建制度确立 C .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 诸侯争霸兼并
  • 12. (2021七上·普宁期中) 周朝分为"西周"、"东周"两个时期,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东周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 和平发展成为主流 B . 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C . 诸侯争霸贯穿始终 D . 诸侯与周王和谐共处
  • 13. (2021七上·大埔期中) 某处名胜古迹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该对联中的“太守”主持了(   )
    A . 黄河的治理 B . 灵渠的开凿 C . 都江堰的修建 D . 大运河的开通
  • 14. (2021七上·岳池期中) 成语“朝秦暮楚”与下列哪项关系密切( )
    A .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形势 B .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形势 C . 秦国和楚国的地理位置 D . 秦国楚国灭亡的时间
  • 15. (2021七上·泸县期中) 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是(     )

    ①规模大   ②参战兵力多    ③交战区域广    ④时间长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6. (2021七上·昌黎期中)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是必然的,因为秦国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秦国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农业生产发达……组织力量强大的最合理的军团。据此可知,“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得益于( )
    A . 管仲改革 B . 商鞅变法 C . 独尊儒术 D . 优秀的人才
  • 17. (2021·孝感模拟) 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    )
    A . 商鞅变法符合统治者和人民的利益 B . 一切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C . 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会推行下去 D . 统治者的支持是成功的关键
  • 18. (2020七上·北京期中)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以下直接导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的措施是(   )
    A . 为田开陌陌封疆,而赋税平 B .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县)令、丞 C .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载入宗族名册) D . 斗桶、权衡、丈尺
  • 19. (2020七上·北京期中) 《汉书·食货志》载:“(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据此可知(    )
    A . 秦国流民问题严重 B . 承认土地私有 C . 保护商业发展 D . 加强中央集权
  • 20. (2020七上·蚌埠期中) 清人吴文锡描述战国时期一项水利工程:“龙是何年伏,江流滚滚来。神功名永著,山势斧分开。作堰敢辞瘁,慰农愧少才。眷言秦太守,一步一低回。”此诗的名字应是( )
    A . 《咏长城》 B . 《灵渠》 C . 《都江堰》 D . 《大运河》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1七上·长春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同“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实行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身体前;商鞅在秦国变法,最后被杀。

    1. (1) 材料・中“桓公”指的是谁?他是什么时期的重要人物?当时的诸侯以什么名义进行征战?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材料体现了这一事件的哪些措施?
    3. (3) 材料二认为商君所为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4. (4) 变法者不仅巡到旧势力的重重阻挠,有时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你认为一名改革家应具齐哪些优秀品质?
  • 22. (2021七上·临清月考)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他带领老百姓择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他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材料三:

    1. (1) 材料一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说出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说出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修建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4. (4) 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 23. (2020七上·福建月考)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商鞅变法的内容: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③统一度量衡

    政治

    A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B

    军事

    C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1. (1) 材料一出自我国一位著名的改革家之口,这位改革家是谁?材料一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2. (2) 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中①②③处的内容正确填充到表格中。(填写序号即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农民要想获得爵位或土地可以怎么做?
    3. (3) 材料三中的诗歌歌颂的是秦王的哪-历史功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联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