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1-12-09 浏览次数:5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元谋人遗址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宝贵资料。右图中元谋人遗址所在位置应该是(   )

    A . B . C . D .
  • 2. 人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化石,1929年考古新发现,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青年学者是(   )
    A . 达尔文 B . 裴文中 C . 陈独秀 D . 蔡元培
  • 3. 李师傅收藏了一盒画有钻木取火情景的老火柴(见右图),图案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原始人类钻木取火的情景,懂得“钻木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古猿人 D . 山顶洞人
  • 4.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 . 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 . 《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 . 《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 . 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
  • 5. 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具有“稻作礼玉、黑陶”等特征。与良渚文化特征类似的文化遗址是(   )
    A . 河姆渡遗址 B . 半坡遗址 C . 北京人遗址 D . 山顶洞人遗址
  • 6. “六千年了,还是那个游动的姿势……石器时代的先人将语言雕绘成优美的艺术线条,我试图解剖一条鱼的筋骨,揣度鱼纹人面的眼神,称量一个陶盆承载的历史。”诗歌中的“先人”指的是(   )
    A . 河姆渡人 B . 半坡人 C . 元谋人 D . 山顶洞人
  • 7. “这里的房子都没有窗户,由于时间久远,房屋都看不见了,但是他们建造房屋时留的柱洞灶坑、门槛,以及半地穴式的结构都还清晰可见。”材料中的“这里”是(   )
    A . 北京人遗址 B . 元谋人遗址 C . 半坡遗址 D . 姆渡遗址
  • 8. 据史书记载:黄帝在打败炎帝和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这次“合符”,不仅统一了各部军令的符信,确立了政治上的结盟,还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动物形象——龙。这突出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形成特点是(   )
    A . 由多个部族交融而成 B . 由单一的部族演变而来 C . 靠部落战争完成交融 D . 完全保留各部族的差异
  • 9. 小刚同学在网上搜索到一次关于传说时代的战役:黄帝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面对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施,躲回营内不敢挑衅。其所描述的这次战役应该是(   )
    A . 涿鹿之战 B . 牧野之战 C . 阪泉之战 D . 巨鹿之战
  • 10.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相传算盘的发明者是(   )
    A . 嫘祖 B . 隶首 C . 伶伦 D . 仓颉
  • 11.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故事。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   )
    A .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B . 神话传说 C .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D . 农耕文明
  • 12. 千百年来,人们崇敬大禹,缅怀其功德,祭祀经久不断。浙江绍兴大禹陵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列历史故事与大禹有关的是(   )
    A .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B . 品德高尚,让位给舜 C . 治理水患,造福人类 D . 发明耒耜,教民农耕
  • 13. 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提到“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材料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特点是(   )
    A . 汉族是华夏族形成的主体 B . 交通发达是华夏族形成的必要条件 C . 一部各民族文化的消亡史 D . 华夏族是众多民族在交融中形成的
  • 14. 约公元前2070年到约公元前1600年,在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一个王朝。据时间推论,这个王朝应该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 15. 《礼记》记述说“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用城郭、护城河来维护国家的稳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借助世袭之“礼”登上王位并治理国家的是(   )
    A . B . C . D .
  • 16. 周王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当时人便称宗族为“家”,意为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   )
    A . 有利于维系周王朝统治 B . 是一种行政制度的创新 C . 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 D . 隐含着分裂割据的因素
  • 17. 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朝代的衰亡往往与下列哪个因素有直接关系?(   )
    A . 外族的入侵 B . 统治者的暴政 C . 国家的分裂 D . 各民族的冲突
  • 18. 2021年流行祝福语:2020“实鼠不易”,2021“牛转乾坤”。牛自古以来是勤劳的象征,《吕氏春秋·重已》记有:“使五尺竖子引其棬(牛鼻环),而牛姿所以之顺也。”右图是春秋晚期的青铜器牺尊,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

    A . 牛的主要用途是祭祀 B . 牛形青铜器都是酒器 C . 牛是最尊贵的动物 D . 牛已经被人们驯服
  • 19. 《国语》中写道“夫祀,国之大节也。”表明西周对青铜器使用规格制定了制度,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这一制度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西周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B . 贵族权力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C . 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分工细致 D . 青铜器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 20. 2021年4月,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出土了青铜神树、象牙、青铜面具等500余件文物,数百件瑰奇青铜文物初次亮相。下列成就与三星堆文化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
    A . 司母戊鼎 B . 造纸术 C . 火药 D . 指南针
  • 21. 根据图表判断甲骨文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

    A . 会意 B . 形声 C . 假借 D . 象形
  • 22. 2021年1月,殷墟“亮相”《国家宝藏》,展示了YH127窖穴,这个窖穴里出土卜辞甲骨共17096片,这是殷墟历次科学发掘以来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这些甲骨上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中国最早的文字档案出现(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 23.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 . 商朝 B . 西周 C . 春秋 D . 战国
  • 24. 学校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她的名字是(   )
    A . 秦燕 B . 齐楚 C . 齐燕 D . 秦楚
  • 25. (2020七上·醴陵期末) 商鞅变法规定,生产布帛多者,免除其本身徭役;不认真从事农业生产而改做工商者,罚为官奴。这项措施(   )
    A . 确定了重农抑商政策 B . 阻碍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C . 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 D . 实现了铁犁的迅速推广
  • 26. 某处名胜古迹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该对联中的“太守”主持了(   )
    A . 黄河的治理 B . 灵渠的开凿 C . 都江堰的修建 D . 大运河的开通
  • 27. 近年来,某县教育主管部门大力倡导经典诵读。其中“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 . 齐、楚、燕、秦、赵、魏、韩 B . 楚、秦、赵、宋、魏、齐、韩 C . 晋、楚、齐、燕、韩、魏、赵 D . 吴、楚、秦、燕、赵、魏、齐
  • 28. 勤俭是持家之本,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在春秋战国的各家学派代表人物中,其思想主张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生活的是(   )
    A . 孟子 B . 老子 C . 墨子 D . 韩非
  • 29. 孔子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当,但不稳重,孔子让他凡事多请教父兄再去做。对此认识是(   )
    A . 因材施教 B . 有教无类 C . 以“德”化人 D . 三人行必有吾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4分,32题13分,33题13分。共40分)
  • 30.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 (1) 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我国远古居民的名称和其建造房屋建筑的样式名称。
    2. (2) 图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殷墟,它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请写出它的名称及其历史作用。
    3. (3) 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想一想这件青铜器能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可从国力、技术方面回答)
    4. (4) 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 3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割据征战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大变革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1. (1) 材料一中“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2. (2) 试列举春秋时期的另外两个霸主。
    3. (3) 根据材料二说出这是战国时期的什么变法?这次变法在经济上还有哪些内容?请你补充完整。
    4. (4) 你认为齐桓公首霸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 3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是指学术上不同的流派开展自由讨论的局面……这些彼此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竟能相安共处,自由争鸣,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术,丰富了我国的思想史,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宪东《战国百家争鸣考》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二的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哪一时期?两幅图中农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
    2. (2) 结合所学知识,商鞅为使“民以殷盛”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作者认为商鞅变法有什么作用?
    3. (3) 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国时期“这些彼此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学派”中的一个学派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4. (4)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