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

更新时间:2021-10-13 浏览次数:124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1七下·古丈期末) 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这时期出现的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    )
    A . 《三国演义》 B . 《水浒传》 C . 《西游记》 D . 《红楼梦》
  • 2. (2021·桂林) 诸葛亮指出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  )
    A . 牧野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淝水之战 D . 赤壁之战
  • 3. (2021·毕节) 根据《三国志·魏书》等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葬在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郊)。2009年,国家文物局审核了河南省安阳市高陵墓的考古发掘成果,最终认定高陵墓的墓主为曹操。以上确认高陵墓主为曹操的依据是(   )
    A . 历史文献与考古成果 B . 家族族谱的记载 C . 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D . 安阳的悠久历史
  • 4. (2021·临沂) “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摘自《汉晋春秋》中《后出师表》的白话译文)这句话中的“臣下"所指的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是(  )
    A . 霍去病 B . 诸葛亮 C . 周瑜 D . 司马炎
  • 5. (2021·南京)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个定都南京的政权是(    )
    A . 吴国 B . 西晋 C . 东晋 D . 南朝
  • 6. (2021·福田模拟) 建安元年(196),曹操在许下招揽民众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此举目的是(   )
    A . 促进北方的统一进程 B . 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 C . 推动农业技术的革新 D . 解决北方的温饱问题
  • 7. (2021·潮阳模拟) 李白在诗《金陵凤凰台》有这么一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诗中“吴宫”位于图中(    )

    A . A B . B C . C D . D
  • 8. (2021·吉林模拟) 建立前秦的民族是( )
    A . 羯族 B . 鲜卑族 C . 匈奴族 D . 氐族
  • 9. (2021九下·德惠月考)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出现于(    )
    A . 秦朝 B . 西汉时期 C . 三国时期 D . 西晋时期
  • 10. (2021七下·黄冈开学考) 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志满意得,在他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一现象说明西晋(    )
    A . 贵族道德败坏 B . 平民富足 C . 统治者生活奢侈腐化 D . 经济发达
  • 11. (2020七上·龙湖期末) 西晋时期,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不包括(   )
    A . 氐族 B . 蒙古族 C . 鲜卑族 D . 羌族
  • 12. (2020七上·揭西期末) 自东汉到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 民族融合的加强 B . 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C . 西晋短期统一的作用 D . 北方政权力量弱小,不能抵挡
  • 13. (2021七下·红桥期末) 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
    A . 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B . 南方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南移 C . 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D . 南方相对稳定,城市经济繁荣
  • 14. (2021·菏泽) 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史学界普遍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渐次南迁的中原汉族人。下列有关中原人口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 B . 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 C .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 .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
  • 15. (2021·海南)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
    A . 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 . 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C .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 . 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 16. (2021·南山一模) 东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    )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
    ②北方人口南迁也给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江南自然条件好 
    ④南方是汉族统治区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7. “……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文中记载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
    A . “国人暴动” B . 商鞅变法 C . 张骞出使西域 D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18. (2021·重庆) 下图所示,是公元443年鲜卑族祖先在嘎仙洞石璧上所留石刻的拓片。它可以用来说明(   )

    A .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B . 小篆成为全国通用文字 C . 王羲之的行书冠绝天下 D . 鲜卑族受汉族文化影响
  • 19. (2021·怀化) 他进一步推进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文中的他是(   )
    A . 冯太后 B . 汉武帝 C . 光武帝 D . 孝文帝
  • 20. (2021·聊城) 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这主要说明(   )
    A . 民族矛盾尖锐 B . 民族交融加强 C . 民族杂居相处 D . 中外交流频繁
  • 21. (2021·宿迁) 《魏书.任城王传》记载:“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据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不属于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   )
    A . 平城文化落后 B . 北方各民族交融加强 C . 平城中守旧势力强大 D . 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
  • 22. 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错误的道具是(    )

    ①书桌上有纸  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

    ③书桌上有《史记》一书  ④书柜中摆放着《齐民要术》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3. (2021七下·曲阳期末) 暑假期间王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能告诉她应该去哪儿(   )
    A . 山西大同 B . 甘肃敦煌 C . 河南洛阳 D . 山西西安
  • 24. (2021·桂林)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这体现中国古代农业注重(  )
    A . 发明改进工具 B . 改良作物品种 C . 顺应天时地利 D . 加工农副产品
  • 25. (2021·连云港) 下图书法作品的原创者是(   )

    A . 王羲之 B . 顾恺之 C . 颜真卿 D . 欧阳询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20七上·黑龙江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1. (1) 材料一中的“浪花淘尽英雄”“一时多少豪杰”,是说在那个历史年代,曾有过很多的英雄豪杰,请你举出两个当时的“英雄豪杰”来。你最喜欢的是哪个英雄豪杰?为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所描述的是历史上哪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这次战役交战双方是谁?对当时的局势有什么影响?
    3. (3) 除了材料二中以少胜多的战役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试举出两个。
  • 27. (2021·广东)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与交融、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之名,初本专指匈奴,后为北族通称,以其形貌相同,不可无以为别,故以方位冠之。乌九、鲜卑之先,称为东胡是也。其后循是例,施诸西北,则曰西胡,曰西域胡……其居地可以屡迁,俗尚亦易融合,惟形貌之异,卒不可泯,故匈奴、乌丸、鲜卑等,入中国后,胡名遂隐,惟西域人则始终蒙是称焉。

    ——摘编自吕思勉《读史札记•胡考》

    材料二:君不闻胡茄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岑参《胡茄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杜甫《黄河》

    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

    ——白居易《西凉伎》

    唐代胡人俑(甘肃庆城穆泰墓出土)

    材料三:沙陀族建立的后唐、后晋与后汉王朝,并未带来严重的种族歧视与压迫,反而历经摸爬滚打促成了各民族的融汇。恰恰在这一时期之后,所谓“蕃兵胡将”问题,河北、河东地区的“胡化”问题,不再成为纳入士大夫视野的严重问题。活动在中原地区的沙陀、粟特、回鹘等民族,有许多就地融入了汉族社会。

    ——摘编自邓小南《论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称“胡”的民族具体有哪些?分析“胡”由北族通称变成仅指西域人的原因。
    2. (2) 提取材料二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五代宋初“胡”“汉”观念有何变化?
  • 28. (2020七上·泰兴期末)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宋书》描述东南朝时期: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消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材料三: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稻麦兼作…… 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 (1) 对比材料一《史记》与材料二《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2. (2)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两点)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表现
    4. (4)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29.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请你参与完成。
    1. (1) 活动一:【读图学史——时空观念】

      对比秦朝与西汉的形势图,归纳异同点。

    2. (2) 活动二:【提取信息——史料实证】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匈奴、东胡、戎、越等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这一交融兼并过程,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南地区的汉族与少数民族联系加强,长江中下游的山越和汉族共同开发了江南,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与汉族联系日益密切。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这次大交融的高潮在南北朝时期。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概括出民族交融有哪些方式?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3. (3) 活动三:【编写简史——历史解释】

      请你根据下列思维导图,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4. (4) 活动四:【提升认识——家国情怀】

      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何认识?

  • 30. (2021七下·苏州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顺应天时,裁量地力,根据规律办事,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如果放纵情欲违背大道,就会白白劳动而没有收获。)

    材料二:

    图三

    1. (1) 材料一出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它的作者是谁?材料一反映了这位农学家什么样的思想?
    2. (2) 某同学为图一人物做了一张名片(图三),请将其补充完整。
    3. (3) 图二书法作品是哪一位书法家的代表作?由于他在书法上杰出的艺术成就,被后人誉为什么?
    4.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画家是谁?试举一例他流传下来的作品。
    5. (5)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统治者为了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