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1-07-12 浏览次数:419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 1.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上限”的是(    )
    A . 北京人的发现 B . 半坡遗址发掘 C . 青铜工艺成就 D . 铁制农具出现
  •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个定都南京的政权是(    )
    A . 吴国 B . 西晋 C . 东晋 D . 南朝
  • 3. 在都城长安“不仅生活着来自日本的使者,还活跃着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
    A . 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 B . 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C . 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D . 明朝对外交流的盛况
  • 4. 下列选项中,属于宋元时期社会变化的是(    )
    A . 首次思想文化高峰出现 B . 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C . 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 D . 京剧成为最主要的剧种
  • 5. “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尤其是在丝织棉纺织行业中达到的水平,领先于工业革命前夕的欧洲。”这一现象可能出现在(    )
    A . 三国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五代十国时期 D . 明清时期
  • 6. 20世纪初,清政府统一全国学制,“仍以忠君和尊孔为……大幅度增加西方教育中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内容”。当时中国教育(    )
    A . 开始出现新式学校 B . 呈现出新旧并存特点 C . 掀起尊孔复古思潮 D . 举起民主、科学旗帜
  • 7. “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中国革命的新任务而在西北会师,这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材料评述的是(    )
    A .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 . 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 C . 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D . 刘邓大军的千里跃进
  • 8.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其伟大意义主要在于(    )
    A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 打败了美国侵略者 C .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 . 提升战略威慑力量
  • 9. 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涌现出一大批时代楷模。其中,被誉为“铁人”的是(    )
    A . 邱少云 B . 雷锋 C . 王进喜 D . 邓稼先
  • 10. 1987年,“国营工业企业中,已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占68%;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中,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占82%。”材料体现的是(    )
    A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到来 B . 大跃进”高潮的掀起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 11. 下图所示局面的形成,开始于(    )

    A . 首个自治区成立 B . 经济特区的建立 C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 . “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
  • 12. 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会议是(    )
    A . 中共八大 B . 中共十二大 C . 中共十五大 D . 中共十九大
  • 13. 新中国成立后,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的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澳门回归祖国    ④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④③② C . ②①③④ D . ④①②③
  • 14. 探寻古埃及金字塔的功能与演变历程,可以感知的历史奥秘有( )
    A . 国王地位与权力 B . 人类的法制传统 C . 阿拉伯数字起源 D . 罗马帝国的强盛
  • 15. 公元前4世纪,“他建立的帝国,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接触、交流必不可免。他的远征固然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开创了欧亚非文化交流的新时代。”这个“帝国”的崛起始于(    )
    A . 南亚次大陆 B . 意大利半岛 C . 希腊马其顿 D . 阿拉伯半岛
  • 16. “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组成小群体,处于某个领主保护和控制之下,便形成了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基本社会单位”指的是(    )
    A . 基督教会 B . 西欧庄园 C . 自由城市 D . 垄断组织
  • 17. “1500-1600年,西欧人在向海外扩张的同时,也在文化、思想、宗教及政治等领域内进行了重大变革。”这一时期的欧洲(    )
    A . 进入封建社会 B . 走向资本主义 C . 形成凡尔赛体系 D . 出现联合的趋势
  • 18. 1789年以前,“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将启蒙运动的学说付诸行动。”这场“革命”的领导人应是(    )
    A . 克伦威尔 B . 伏尔泰 C . 华盛顿 D . 拿破仑
  • 19. 下图所示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

    A . 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 B .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C . 煤、铁产量的激增 D . 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
  • 20. 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的,“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正式出版于(    )
    A . 1848年 B . 1917年 C . 1920年 D . 1949年
  • 21. 19世纪中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地域上扩展的是(    )
    A . 但丁抨击教会黑暗 B .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 . 英国“光荣革命” D . 日本“文明开化”
  • 22.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技术革新”最显著的成就是(    )
    A . 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 B . 珍妮纺纱机的开始使用 C . 新式交通工具的问世 D . 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 23. “初期的强制措施给农业生产造成了破坏,粮食总产量在1931-1932年出现下降,经历1933-1937年的增长,在1937年达到俄国历史上的最高点。从1938年又开始下降,1940年的总产量比1928年仅有10%的增长。”材料体现的是(    )
    A . 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与意义 B . 经济大危机的蔓延与缓解 C . 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与效果 D . 二战后苏联的改革与变化
  • 24. 1933年3月,罗斯福“向国会提请通过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最终招募了超过300万青年投入到国家资源的保护工作中”。此举的直接目的是(    )
    A . 改革国会的立法权 B . 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C .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D . 尝试强化国家干预
  • 25. “欧战爆发前,中国人民孤军奋战,抗击着日军,而英、法、美却在亚洲和欧洲推行绥靖政策。苏联倡议集体安全受到英法破坏,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材料揭示的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有(    )

    ①萨拉热窝事件突发    ②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③英法美的绥靖    ④纳粹德国对外扩张

    A . 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中国历史》

    材料二: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 (1) “商”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一,商、西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列举“国家形态"转折的表现,并结合商鞅变法的一项措施予以说明。
    3. (3) 对比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国家治理的新发展。
    4. (4) 综上所述,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 27. 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①经济逐步解体。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③派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这些探索都未成功。
    2. (2) 辛亥革命推翻了④的统治: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⑤"。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复辟帝制,他死后,中国陷入⑥的局面。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改变。
    3. (3) 中国共产党的⑦,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 (4)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南京建立“⑧"。⑨等人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领导⑩,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5. (5)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到瓦解的历史进程留下的主要结论是什么?
  •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后,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东欧、亚洲以及拉丁美洲建立了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体系。……形成了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深入,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开始了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促进了各国的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

    ——《世界史》

    材料二:独立后,印度确立了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混合经济模式。……赢得独立后,大部分非洲国家盲目照搬原宗主国或美国的发展模式,也有极少数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由于也是一种模仿或照搬,结果并不理想。……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选择了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发展模式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和探索。

    ——《世界现代化历程》

    请回答: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二战后苏联、美国的国际地位及相互关系。据材料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2. (2) 结合所学知识,哪年被称为“非洲年”?据材料二,概述非洲国家的发展状况及共同原因。
    3. (3) 据材料二,从发展方式角度,归纳二战后世界的基本变化。
    4. (4) 综上所述概括二战后世界变化的主要特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