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1-08-24 浏览次数:14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某校组织同学们到博物馆参观,该馆按不同的历史时期展出相应的文物。如果按朝代顺序进行参观,那么同学们依次进入的展馆是

    ①夏商周馆  ②秦汉馆  ③三国两晋南北朝馆  ④隋唐五代馆  ⑤宋元明清馆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⑤④③ C . ③④①②⑤ D . ④⑤①②③
  • 2. 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我国古代统治者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请根据所学知识及以下四个选项,完成下面小题

    下图是北京房山出土的青铜器“克蠢”铭文拓片,其大意是:“(周成王)命克做匽(燕)的诸侯,管理当地各族。克进驻匽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该铭文拓片可用于研究

    A . 分封制 B . 行省制 C . 禅让制 D . 郡县制
  • 3. 以下是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该表反映了秦朝在地方实行(   )

    郡名

    建置时代

    郡治

    陇西郡

    昭襄王二十八年置,始皇因之

    今甘肃临洮

    辽东郡

    古燕置,始皇因之

    今辽宁辽阳

    南海郡

    始皇置

    今广东广州

    A . 分封制 B . 行省制 C . 禅让制 D . 郡县制
  • 4. 由元朝开创、影响深远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行省制 C . 禅让制 D . 郡县制
  • 5. (2018九下·夏津开学考) 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小李同学绘制了一张知识结构图。空白处应填入(    )

    A .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 B . 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入主中原 C . 八王之乱造成人口大量死亡 D . 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 6. 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2000多年封建社会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的历史事件是(   )
    A . 秦始皇焚书坑儒 B .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隋唐统治者重用韩非 D . 清朝大兴“文字狱”
  • 7. (2020·朝阳模拟) 以下是小清自编的历史剧,内容是关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后的历史。其中符合史实的项是:年龄28岁的鲜卑族官员(    )
    A . 在都城长安觐见孝文帝 B . 上朝时穿鲜卑族服装 C . 用汉语向孝文帝汇报工作 D . 因娶汉女为妻而遭罢官
  • 8. 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
    A . 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B . 南方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南移 C . 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D . 南方相对稳定,城市经济繁荣
  • 9. 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标尺的(   )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多数谚语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宋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说明当时社会(   )
    A . 重武轻文 B . 重视科学 C . 重文轻武 D . 重视经济
  • 11. (2020·石景山模拟) 岳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将领,以下示意图能够反映他所生活时代的是(  )
    A . B . C . D .
  • 12. (2019·宿迁) 培根评价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其中“第三种”指的是(   )
    A . 造纸术 B . 活字印刷术 C . 火药 D . 指南针
  • 13. (2020·广东模拟) 英国人加文·孟席斯在2002年出版了《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书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中国探险家早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这里的“探险家”是指(   )
    A . B . C . D .
  • 14. 某日本学者评论道:“作为展望在悠久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国技术全貌的书籍,是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B .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C .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D .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 15. 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②皇太极改女真族族名为满洲

    ③皇太极改国号为清④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①④③② D . ①③②④
  • 16. 康熙时,清朝设置台湾府,派兵八千人驻防。这一举措(   )
    A . 荡平了倭寇势力 B . 稳固了西北边睡 C . 巩固了东南海防 D . 阻碍了国家统一
  • 17. 文物承载着历史,下图是“清朝开荒执照”,这是清朝政府将无主荒地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并由官府给以印信执照。它说明清朝(   )

    清朝开荒执照

    A . 鼓励农村集市 B . 边境贸易繁荣 C . 重视农业生产 D . 城市乡镇兴盛
  • 18. (2020·南京) 清朝前期,政府先后出台了禁止南洋贸易只准粤海关一口贸易等政策。这些政策(    )
    A . 加速了北方人口的南迁 B .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C . 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 D . 妨碍了中外经济的交流
  • 19.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
    A .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B . 西汉实行刺史制 C . 西晋实行屯田制 D . 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 20. 自宋以来,中国古代文学主流形式呈现出从宋词到元曲再到明清小说的发展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关汉卿代表作有《窦娥冤》 B . 辛弃疾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C . 李清照著名宋代女词人 D . 苏轼词风豪迈飘逸
    2. (2) 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草船借箭”都出自一部我国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它是(   )
      A . 《西游记》 B . 《水浒传》 C . 《儒林外史》 D . 《三国志通俗演义》
    3. (3) 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
      A . 吴承恩 B . 曹雪芹 C . 罗贯中 D . 施耐庵
    4. (4) 自宋以来,中国古代文学主流形式从宋词到元曲再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 . 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 .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需要 C .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 . 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二、综合题
  • 21.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成夷秋,朕独爱之如一”,“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材料二……蒙古族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畏兀儿、蒙、汉等民族逐步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材料三17世纪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最终打败噶尔丹。

    1. (1) 材料一表明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出一例体现这一政策的史实。
    2.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其中“新的民族”指的是哪一民族?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在位期间,将“察举制”定为选官制度。察举制是由各郡国每年向朝廷推举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经过考察,授予官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

    材料三明朝提倡尊孔崇佛。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汉代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哪一制度密切相关?该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的八股取士造成了怎样的负面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西汉到明代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 (1) 材料一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农具图片。请你分别写出这两个农具的名称。
    2. (2) 材料二中的四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哪个行业的发展状况?请写出因该行业闻名于世的中国城市名称。
    3. (3) 仔细观察材料三,你会发现中国古代货币从制币材质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