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2020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仿真试卷(四)

更新时间:2020-03-31 浏览次数:277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19·江西) 《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 2. (2019·山西) 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A . 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 . 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D . 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 3. (2019·山西) 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
    A . 王位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行省制 D . 中央集权制
  • 4. 据《方舆胜览》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据此可知(   )
    A . 当时的四川社会稳定 B . 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 C . 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 D . 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 5. (2019八上·苏州开学考) 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这说明了唐朝(   )
    A . 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 . 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 . 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 .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 6.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了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将军,做铁莫做针。”材料说明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以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
    A . 重武轻文 B . 重农抑商 C . 奖励耕战 D . 重文轻武
  • 7. 英国人加文·孟席斯在2002年出版了《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书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中国探险家早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这里的“探险家”是指(   )
    A . B . C . D .
  • 8. (2020·广西模拟) 以下表格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

    内容

    起止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

    近代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

    A .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 . 促进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C . 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D . 促使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9. 下面所示是1842年至1901年间中国近代史上的三项条约,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A . 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 B . 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 .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发展历程
  • 10. (2019·日照) 弘扬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有利于实现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下列诗句抒发的思想情怀和抱负与英雄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 . 冻死不拆尾,饿死不掳掠(文天祥) B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岳飞) C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戚继光) D .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
  • 11. (2018·常德) 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有明显历史错误的是(    )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⑤
  • 12. (2019·雅安) 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他是(   )
    A . 秋瑾 B . 章炳麟 C . 陈天华 D . 孙中山
  • 13. (2019·重庆) 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
    A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 . 中央革命根据地 D .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 14. (2019·日照) 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报道反映的是正面战场上的哪次战役?(   )
    A . 淞沪会战 B . 徐州会战 C . 武汉会战 D . 长沙会战
  • 15. 下图所示情景发生在(   )

    A .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B . 抗日战争时期 C . 解放战争时期 D . 抗美援朝时期
  • 16. (2019·镇江) “一九四九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文中评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中华民国成立 B . 抗日战争胜利 C . 新中国成立 D . 全国人大召开
  • 17. 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值平均年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这种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 .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 18. (2019·南京)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的严金昌曾说:“过去在生产队,上工一条龙,干活大呼隆,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是10工分,……出勤不出力,光工分多有什么用呢?”他的诉说,表达了(    )
    A . 土地改革后的喜悦 B . 对农业合作化的思考 C . 对农村改革的肯定 D . 国企改革前夕的期盼
  • 19.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在他的讲话稿中,有可能出现(   )
    A .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 .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C . “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D .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 20. 2019年是中美两国建交4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互致贺信。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
    A . 基辛格访问中国 B .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 . 中美建交 D .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
  • 21. (2019·滨州) 关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
    A . 认为抽签选举危害性很小 B . 高度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C . 揭示了雅典民主的弊端 D . 没有人愿意通过抽签参与政治
  • 22. (2019·青岛) “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前后历300年之久。”下列选项与日本学习模仿唐朝有关的是(   )
    A . 文成公主入藏 B . 大化改新 C . 纸币 D . 明治维新
  • 23. (2019·盐城) 当时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商人的所有做所为都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神,都是为了实现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以下最能充分体现材料中精神的是(    )
    A . 《最后的晚餐》 B . 《共产党宣言》 C . 《汉姆拉比法典》 D . 《查士丁尼法典》
  • 24. (2019·烟台) 根据美国权威政治机构布什研究所调查显示,68%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民主制度已“十分虚弱”,又有约八成受访者认为美国民主正在走下坡路。美国近代民主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
    A . 《权利法案》的颁布 B . 《独立宣言》的发表 C . 1787年宪法的颁布 D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 25. (2019·百色) 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使国人在短暂的假期中都能实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铁路交通的变革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最早为铁路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   )
    A . 斯蒂芬森 B . 爱迪生 C . 本茨 D . 莱特兄弟
  • 26. (2019·泰安)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美国南北战争是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 B . 1860年,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C . 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照人奴隶宣言》 D .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维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了林肯总统
  • 27.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
    A . 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 . 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 . 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 . 加强了中央集权
  • 28. (2019·德阳) 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500多场战争中70%都有大国的参与。而二战后的几十年来,不仅没有发生全球性的战争,有大国参与的局部战争不到三分之一,很多都是小国之间的冲突或内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国(   )
    A . 忙于治理战争创伤 B . 没有结成军事集团 C . 军事实力普遍削弱 D . 受到联合国的约束
  • 29. (2019·苏州) 据网络统计,中国加入WTO最初五年中,“民族”“国家”“主权”等出现约10000次。后来,这些情感浓厚的词汇很少使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却大量频繁使用。上述词语使用频率对比变化说明了(    )
    A . 加入WTO使国人逐渐认识到中西方差距 B . 全球化日益加深人们对世界的理性认识 C . 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中外交往逐渐平等 D . 发展中国家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入
  • 30. (2019·潍坊) 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美上流餐厅以棕榈心沙拉为特色,人们竭尽所能地在亚马孙河上游搜索做这种沙拉的原料。这种行为(   )
    A . 破坏了自然环境 B . 造成了人口问题 C . 导致了普遍饥荒 D . 引发了温室效应
二、综合题
  • 31. 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如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材料三: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

    ——部编(五·四学制)《中国历史》

    1.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答出两条即可)
    2. (2) 材料一中“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方面分析为什么汉朝时“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3. (3)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唐朝时出现的一个“盛世”局面。“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什么?
    4.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明初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的“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1684年,清朝设置的什么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5. (5)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三个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主要原因。
  • 32. (2019·日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顾维钧曾回忆道:“以前我们也曾想过最终方案可能不会太好,但却不曾料到结果竟是如此之惨。”中国人民彻底清醒地认识到“公理难伸,强权未已”,爱国风暴汹涌而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钟轩理《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直接推动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革命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力量,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特征。

    ——钟轩理《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巨大波潮”和“结果竟是如此之惨”分别指什么?据材料,阐明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
    2. (2) 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认识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进程。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段180字左右的短文,包含“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四个事件,体现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
    3. (3) 举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国在经济、科技和国防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各一例。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或认识?
  • 33. (2019·常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是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

    ——摘编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银行体系的改革、增强政府对生产的控制、开始建立社会安全网。

    ——摘编自《剑桥美国经济史》

    材料三:二战后,联邦德国确立了福利国家的原则,社会保险的内容、范围和功能大为扩充提高。到70年代后期,用于社会福利保险的开支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不断加码的社会保障系统已成了国家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四:改善民生要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将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述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在工农业两方面“增强政府对生产的控制”的主要措施。新政又是怎样建立社会安全网的?
    3. (3) 据材料三,归纳联邦德国的“福利国家”制度有什么特色?该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4. (4) 综合材料三、四,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合理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