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汉中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21-08-30 浏览次数:5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9高二上·都匀期末)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事实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
    A . 食品、蔬菜贮存在冰箱或冰柜里 B . 家用铁锅、铁铲等餐具保持干燥 C . 制造蜂窝煤时加入生石灰 D . 把块状煤碾成粉状再燃烧
  • 2. 下列变化过程中,△S>0的是( )
    A . Na2O(s)和CO2(g)化合生成Na2CO3(s) B . 氯气的液化 C . 氯化钠固体溶于水 D . 氨气与氯化氢化合成氯化铵固体
  • 3. 将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投入加有酚酞的 100 mL 蒸馏水中,则(   )
    A . 钠沉在水底 B . 溶液变蓝 C . 有 H2 生成 D . 有 O2 生成
  • 4.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强电解质的是(   )
    A . NH4Cl、CH3COOH、Na2S B . HBr、HCl、BaSO4 C . NaOH、Ca(OH)2、NH3·H2O D . HClO、NaF、Ba(OH)2
  • 5. 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Fe2O3(s)+CO(g) Fe(s)+CO2(g) ΔH < 0 ,欲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增加Fe2O3的量②移出部分CO2③提高反应温度④减小容器的容积 ⑤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⑥降低反应温度

    A . ①③ B . ②⑥ C . ②④ D . ④⑥
  • 6. 下列关于平衡常数K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加入催化剂可能会改变平衡常数K B . 改变反应物浓度能改变平衡常数K C . 平衡常数K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 D . K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
  • 7. (2020·浙江会考) 方便快捷地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 B . C . D .
  • 8. 下列关于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H2与Cl2反应生成HCl,在光照与点燃条件下,ΔH不同 B .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中,盐酸足量,则氢氧化钠越多,中和热越大 C . 已知1mol红磷转化为1mol白磷,需吸收18.39kJ的能量,则红磷比白磷稳定 D .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它能减小反应的焓变
  • 9. 2molA与2mol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3B(g) 2C(g)+zD(g),2s末A的转化率为50%,测得v(D)=0.25mol•L1•s1 ,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 2s末,B的浓度为0.5mol/L B . 2s末,容器内的压强是初始的7/8倍 C . 2s时C的体积分数为2/7 D . z=2
  • 10.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t1时刻改变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2SO2(g)+O2(g) 2SO3(g) ΔH<0,t1时刻升高温度 B . 4NH3(g)+5O2(g) 4NO(g)+6H2O(g) ΔH<0,t1时刻增大O2浓度 C . H2O(g)+CO(g) H2(g)+CO2(g) ΔH>0, t1时刻增大压强 D . C(s)+H2O(g)  CO(g)+H2(g) ΔH>0,t1时刻升高温度
  • 11. 下列有关乙酸和乙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其水溶液都呈酸性,都能与金属钠反应 B . 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乙酸 C . 可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二者 D .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酯化反应
  • 12.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四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满足X+Y=W+Z;化合物XW3与WZ相遇会产生白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元素Z形成的含氧酸可能为弱酸 B . 非金属性:Z>X>Y>W C . W、X、Z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 Y的氧化物只有一种
  • 13. 已知:25℃时,H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1.75×10-5 , 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1=4.4×10-7K2=4.7×10-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向Na2CO3溶液中加入甲酸有气泡产生 B . 25℃时,向甲酸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HCOOH的电离程度和K均增大 C . 向甲酸溶液中加入蒸馏水,c(H+)减小 D . 向碳酸溶液中加入NaHCO3固体,c(H+)减小
  • 14.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从某地颗粒采集器中获得雾霾颗粒样品,然后用蒸馏水浸取。在探究雾霾颗粒可溶性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 . 向浸取液中滴入硝酸酸化后,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雾霾中一定含有Cl- B . 向浸取液中滴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雾霾中一定含 C . 向浸取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滴入新制氯水后,溶液变为红色,说明雾霾中Fe2+ D . 向浸取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微热,试管口附近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雾霾中一定含有
  • 15. (2020高二上·宾县期末) 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3(s)+3C(s)= K2S(s)+ N2(g)+3CO2 (g)   ΔH =x kJ·mol-1

    已知:碳的燃烧热ΔH1=a  kJ·mol-1

    S(s)+2K(s)=K2S(s)  △H2=b  kJ·mol-1

    2K(s)+N2 (g)+3O2(g)=2KNO3(s) △H3= c kJ·mol-1;则x为( )

    A . 3a+b-c B . c-3a-b C . a+b-c D . c-a-b
  • 16. (2020高三上·河北期中) 氮气是制备含氮化合物的一种重要物质,而含氮化合物的用途广泛,如图表示两个常见固氮反应的平衡常数对数值(lg K)与温度的关系:①N2+3H2 2NH3 , ②N2+O2 2NO。

    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①和②均为放热反应 B . 升高温度,反应①的反应速率减小 C . 在常温下,利用反应①固氮和利用反应②固氮反应程度相差很大 D . 在1 000 ℃时,反应①和反应②体系中N2的浓度一定相等
二、综合题
  • 17. 按要求回答问题。
    1. (1) 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2 mol H2与2 mol I2蒸气完全反应时生成碘化氢气体,放出29.8 kJ的热量:

      ②1 g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akJ的热量,写出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 (2) 如图所示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ΔH=kJ∙mol-1(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3. (3)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 O2(g) H2O(g) ΔH=-241.8 kJ/mol,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67.2 kJ/mol,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kJ/mol。
    4. (4) 如图是中和热的测定实验装置。

      ①从实验装置图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②该实验常用0.50 mol∙L-1 HCl和0.55 mol∙L-1 NaOH溶液50 mL。解释NaOH溶液的浓度稍大的原因

      ③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次。

  • 18. 某温度时,在10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中数据:

    t/min

    0

    1

    3

    5

    9

    10

    14

    X/mol

    1.00

    0.90

    0.75

    0.65

    0.55

    0.55

    0.55

    Y/mol

    2.00

    1.80

    1.50

    1.30

    1.10

    1.10

    1.10

    Z/mol

    0.00

    0.20

    0.50

    0.70

    0.90

    0.90

    0.90

    1. (1) 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该反应在0~3min内v(Z)= (精确到0.001)mol/(L∙min)。
    3. (3)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α等于
    4. (4) 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2、3(如图所示)。曲线1、2、3所对应改变的实验条件分别是:1,2,3

    5. (5) 如果起始加入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00mol、4mol和0mol,在原温度下达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α1 , 则α1α(填“>”、“<”或“=”)。
    6. (6) 如果在原温度下起始加入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00mol、1.00mol和1.00mol,此时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v()v()( 填“>”、“<”或“=”)。
  • 19. 如图所示是某学生设计的实验室制备并收集干燥Cl2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 (1) 指出上述图中的各处不正确:

    2. (2) 在改进后的装置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3. (3) 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含HCl8.76g的浓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气明显少于4.26g。为提高浓盐酸的利用率,你对实验的建议是
    4. (4) 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氧化剂是
    5. (5) 实验结束清洗仪器时,为了减少烧瓶中残留氯气对环境的污染,可向烧瓶中加入的溶液是
  • 20. 常温下,有c(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采取以下措施:
    1. (1) 加适量醋酸钠晶体后,醋酸溶液中c(H)(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盐酸中c(H)
    2. (2) 加水稀释10倍后,溶液中的c(H):醋酸 (填“>”、“=”或“<”,下同)盐酸。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恰好中和,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醋酸盐酸。
    3. (3) 使温度都升高20℃,溶液中c(H):醋酸(填“>”、“=”或“<”)盐酸。
    4. (4) 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填字母)。(①表示盐酸,②表示醋酸)

    5. (5) 将0.1mol∙L-1的CH3COOH加水稀释,有关稀释后醋酸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电离程度增大

      b.溶液中离子总数增多

      c.溶液导电性增强

      d.溶液中醋酸分子增多

  • 21. 亚硝酸氯(ClNO)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亚硝酸氯可由NO与Cl2在通常条件下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2NO(g)+Cl2(g) 2ClNO(g)。
    1. (1) 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会生成亚硝酸氯,涉及如下反应:

      ①4NO2(g)+2NaCl(s) 2NaNO3(s)+2NO(g)+Cl2(g) K1

      ②2NO2(g)+NaCl(s) NaNO3(s)+ClNO(g)     K2

      ③2NO(g)+Cl2(g) 2ClNO(g)    K3

      K1K2K3之间的关系为K3=

    2. (2) T℃时,2NO(g)+Cl2(g) 2ClNO(g)的正反应速率表达式为v=k·cn(ClNO),测得速率和浓度的关系如表:

      序号

      c(ClNO)/mol•L-1

      v/mol•L-1•s-1

      0.30

      3.6×10-8

      0.60

      1.44×10-7

      0.90

      3.24×10-7

      n=;k=(注明单位)。

    3. (3) 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NO(g)和2molCl2(g),不同温度下测得c(ClNO)与时间的关系如图I。

      ①温度为T1时,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有 (填字母)。

      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压强保持不变

      c.平衡常数K保持不变

      d.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e.v(ClNO)=v(NO)

      f.NO与ClNO的物质的量比值保持不变

      ②反应开始到10min时v(Cl2)= mol·L-1·min-1

      ③温度为T2时,10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4. (4) 一定条件下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按一定比例充入NO(g)和Cl2(g),平衡时ClNO的体积分数φ随 的变化如图II,则A、B、C三个状态中,NO的转化率最小的是点;当 =3时,达到平衡状态时ClNO的体积分数φ可能是D、E、F三点中的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