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1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一)

更新时间:2021-10-26 浏览次数:160 类型:小升初模拟
一、填空题
二、选择题
  • 3.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kuàng)   直(bēn)     谢(chóu)   弱(xiāo) B . 略(qīng)     殿堂(diàn)  苔(xiǎn)    一会儿(dāi) C . 长(shàn)    良(xún)   隔(jiān)   人影绰(chuò) D . (zhǔ)      水(yǎo)   背(jǐ)       读万书(juàn)
  • 4. 下列名言和“爱国”无关的是(   )
    A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 . 位卑未敢忘忧国。 C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 5. 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人是高等社交动物,多交朋友,让人脉广一些,无可厚非。             一味地去追求人脉,将人脉“神化”,               煞费苦心地去攀附名人、能人,               与之建立人脉圈,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值得商榷了。

    A . 可是    并且    甚至    那么 B . 可是    甚至    并且    那就 C . 因为    甚至    并且    那就 D . 如果    甚至    并且    那就
  •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B . 读小说时,关注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C . 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也必须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质量。 D .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三、填空题
四、选择题
  • 10.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里面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           、善良乐观的         、贪婪恶毒的          , 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
    A . 舅舅们   阿廖沙   外祖母   外祖父 B . 阿廖沙   外祖母   外祖父   舅舅们 C . 阿廖沙   外祖父   外祖母   舅舅们 D . 阿廖沙   舅舅们   外祖父   外祖母
  • 11. 下列关于《十万个为什么》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它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米•伊林。 B . 作者在这本书中,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屋内旅行。 C . 这本书向读者提出了十万个问题。 D . 这是一本内容有趣、语言生动的小说。
  • 12. 快乐读书吧,请选择填空。
    1. (1) 下列选项中,中国民间故事有

      A.狐狸列那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田螺姑娘  D.八仙过海  E.阿拉丁

    2. (2) 推荐读过的民间故事名称:《

      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五、现代文阅读
  • 13. 阅读回答问题。

    窗前的树

    张抗抗

        ①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②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ㅤ③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④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天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⑤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拉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⑥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⑦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⑧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⑨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⑩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⑪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杈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⑫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⑬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
    2. (2) 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你觉得洋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3. (3) 作者写夏日的洋槐,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
    4. (4) 自选角度品析下面的语句。

      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5. (5) 从洋槐的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树的家族较大,你最敬佩的是什么树?请谈谈你的理由。
  • 14. (2021·海曙模拟) 阅读回答问题。

    兵与冰

        天黑了。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起来。一辆客车已经被暴风雪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那时车厢里的温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车窗全被厚厚的霜花一层层“”严了,车厢里伸手不见五指。每个人都快冻僵了。

        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还不到两周岁;还有一个兵,他那张脸看上去有些稚气,让人觉得他似乎还是个少年呢。

        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暖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厚厚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实的羊皮军大衣。但,此刻,他却是车厢中最感寒冷的一个人。他的厚厚的军大衣让司机穿走了。因为,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里去求救。可司机不肯去,怕离开车后,被冻死在路上。于是兵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他见一个老汉只戴一顶毡帽,冻得不停地淌鼻涕,挂了一胡子,样子非常可怜。于是他摘下帽子,给老汉戴上去。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兵憨厚地笑笑说:“大爷您戴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人们认为他是兵,他完全应该那么做。他自己也那么认为。

        后来,他又将自己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年戴。少年接受时对他说:“谢谢。”他说:“不用谢。这有什么可谢的?我是兵嘛,应该的。”

        再后来,那位年轻的母亲哭了,她发现她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紫,尽管她一直紧紧地抱着孩子。于是,兵又默默地脱了自己的棉袄……

        车是被困在一条山路上的。一侧是悬崖。狂风像一把巨大的扫帚,将雪一片片扫向悬崖下的峡谷。于是车开始悄悄地倒滑了。没有一个乘客感觉到这是一种不祥兆头。但兵敏锐地感觉到了,他下了车……

        拂晓,司机引来了铲雪车和救援的人。乘客们欢呼起来。只有一个人没欢呼,就是兵,就是一直默默的兵,就是那看上去很稚气的兵,就是那使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的兵。

        人们是在车后发现他的﹣﹣他用肩顶着车尾,并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后轮下。他就那么冻僵在那儿,冻成了冰,像一座冰雕。

        也许,他没有声张,是怕人们惊慌混乱,会使车厢内重量失衡,车向悬崖滑得更快;也许,他发出过警告,但沉睡的人们没听见。呼啸的狂风完全可能将他的喊声掩盖……

        事后人们才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他还不满19岁。

    1. (1)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2. (2) 选文中加点的“糊”的意思是,从中可以体会到
    3. (3) 选文中加点的“敏锐”一词为什么不能删掉?
    4. (4) 文中第1自然段是描写,其作用是:
    5. (5) 第3自然段“兵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是对兵的描写,从这一处联想兵当时内心想的是,从中可以体会到主人公是一个的人。
    6. (6) 选文最后一段作用是什么?
六、语言表达
  • 15. (2021·周村模拟) 在生活中,我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令人愉快,有的令人兴奋,有的令人失望,有的令人警醒……总有一些事情令人印象深刻。请以“一件   ▲   事”为题,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300字。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