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南昌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大联...

更新时间:2020-12-29 浏览次数:3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填空题
  • 1. 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做完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上体育课时你立定跳远的成绩约为2。(均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符号)
  •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说明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是m。
  • 3. 如图所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志愿者手持“小喇叭”在做防疫宣传,声音是通过传播到听者耳中。利用“小喇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

  • 4.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七个环节,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评估、
  • 5. 在音乐晚会中,男高音歌手正在高声歌唱。这里的两个“高”表示的意义不同,其中,男高音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高声歌唱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6.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常用到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如图所示,这是测量时间常用的停表,该停表的分度值是

  • 7. 在2020“欢乐百姓欢乐年”春节联欢会民乐专场中,二胡演奏者不断改变手指压琴弦的位置,这样可以改变声音的;同样是弦乐器,观众却能根据声音区别它们,这是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 8. 如图甲、乙所示,这是小明同学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时的情形,所测量石块的体积为 ,若乙图读数正确,甲图读数时俯视,则测得的小石块的体积(选填“偏大”或“偏小”)。

  • 9. 当敲响乙音叉时,甲音叉也会发出声音,为了说明甲音叉发出声音的原因,用乒乓球接触甲音叉,如图所示,乒乓球所起的作用是,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10. 小军用刻度尺对同一物体进行了四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分别为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他进行四次测量的目的是
二、单选题
  • 11. 对一些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其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
    A . 小明本人的身高约为 B . 圆珠笔的长度约为 C . 讲台的高度约为 D . 万里长城的长度约为
  • 12.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是进行准确测量的基础步骤,小明是班上的体育委员,上体育课时要测量同学们立定跳远的成绩,则下列刻度尺最合适的是(   )
    A . 量程为 、分度值为 的三角板 B . 量程为 、分度值为 的直尺 C . 量程为 、分度值为 的卷尺 D . 量程为 、分度值为 的皮尺
  • 13. 锣是我国民间传统打击乐器,发音宽宏、深沉,音色柔和、浑厚,余音很长。为了避免余音对其他乐器声的干扰,锣手敲锣后经常用手掌按住锣,余音消失了,原因是(   )
    A . 手掌使锣停止了振动 B . 手掌按住锣后,吸收了锣的余音 C . 手掌使锣的余音变成了超声波 D . 余音并没有消失,手掌只是降低了余音的响度
  • 14.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圆形物体的直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5. 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 . 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面颊有震感 B . 把被敲的音叉立即放入水中,会引起水花四溅 C . 把发声的音叉抵在牙齿上,也能听到声音 D . 正在发声的喇叭的纸盆上,纸屑在不停地上下跳动
  • 16. 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是几种声音的波形图,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是(   )

    A . 甲、乙 B . 甲、丙 C . 乙、丁 D . 丙、丁
三、多选题
  • 17. 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误差是由实验中的错误造成的 B . 只要认真测量,错误和误差都可以避免 C . 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可以避免误差 D . 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 18. 2019年国庆大阅兵场面上出现了很震撼的画面,如图所示,这是威武的将士整齐通过天安门时的情景,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 将士们整齐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B . 女将士们口号声比男将士们的声音尖细,说明音调较高 C . 我们在家通过电视听到的口号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D . 将士们喊出的口号声很响亮,说明声音的音调很高
四、简答题
  • 19. 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当路人问路时,学钓鱼的小儿为何要远远地摆手,不答应呢?请联系所学的声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五、计算题
六、实验题
  • 23.                 
    1. (1) 如图甲所示,利用铅笔、刻度尺来测量一根粗细均匀的细铁丝的直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将细铁丝紧密地绕在铅笔上,细铁丝的圈数是32圈,则铁丝的直径是(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cm 。

    2. (2) 清晨,热爱锻炼的小李绕小区慢跑,借助秒表测量了自己慢跑一圈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小李慢跑一圈的时间是 min s。

    3. (3) 如图丙所示,用两种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刻度尺较精确,测量操作有误的是(前两空选填“A”或“B”),其错误是

  • 24. 在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后,爱思考的小丽同学想知道物体由高处静止下落到落地所用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小丽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从实验室借来两个大小相同的铁球和铅球进行探究。

    实验序号

    材料

    下落高度(m)

    下落时间(s)

    1

    铁球

    20

    1.96

    2

    铁球

    30

    2.47

    3

    铅球

    20

    1.96

    4

    铅球

    30

    1. (1) 为了顺利完成实验,小丽需要的测量器材有
    2. (2) 小丽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为了验证猜想二,应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同一物体,静止下落的高度越高,落地所用的时间越
    3. (3) 比较实验序号为1和3的数据,可知物体下落的高度相同时,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选填“有”或“无”)关。为了进一步证明该结论是否正确,小丽进行了第4次实验,测得的时间为2.45s,发现测得的时间有一点差别,为了便于得出结论,小丽将第4次的实验数据进行了修改,则她的做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 25.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尺子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 (1)
      实验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①实验中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法。

      ②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③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

    2. (2) 实验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拔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快慢大致相同。

      ①实验发现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的越大,发出声音的越大。

      ②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26. 小明、小华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部处,大声讲话,感觉喉部在振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溅起了水花;小强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声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被琴弦弹开了。
    1. (1) 他们探究的问题是声音是如何的。
    2. (2) 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 (3) 小华同学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4. (4) (提出问题)他们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

      (进行猜想)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1: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猜想2: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

      (进行实验)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小实验:将接通的手机放在玻璃广口瓶中(用细线悬挂,手机不与瓶身接触),并用抽气机将其中的气体逐渐抽出(如图所示),发现声音越来越小直到听不到,这说明(选填“猜想1”或“猜想2”)是正确的,由此并根据所学知识知道,声音在真空中传播。


    5. (5) (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探究,他们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①两张课桌紧紧地靠在一起,小明轻敲桌面,小华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②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小明、小华发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更明显,第2次几乎听不到声音,其原因是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实验现象说明了(选填“固体”或“气体”)的传声效果更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