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

更新时间:2020-12-28 浏览次数:20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化学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的发明或发现不能归为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   )
    A . 人类征服了火 B . 中国发明了火药 C .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D . 远东制瓷技术
  • 2. 化学就在生活中,下列过程均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空气净化  煤炭燃烧 B . 火药爆炸 氧气供给病人呼吸 C . 集气瓶中充入氮气  面包发霉 D . 铁生锈  酒精挥发
  • 3. (2016·贵港模拟) 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4. 在2019年潍坊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进行的基本实验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 . 加热试管中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B . 实验台上酒精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C . 滴管使用后都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D . 将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要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
  • 5. (2019九上·杏花岭月考) 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一重要结论的科学家是( )
    A . 拉瓦锡 B . 道尔顿 C . 门捷列夫 D . 阿伏加德罗
  • 6. (2019·贵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仪器用途错误的是()
    A . 测量液体体积,也可作反应容器 B . 可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C . 可配制溶液,也可作反应容器 D . 给物质加热
  • 7. (2016九上·北京月考)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氧气可支持燃烧 B . 臭氧(O3)属于稀有气体,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 C . SO2约占空气体积的0.03%,能产生温室效应 D . 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 8. 如图所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   )
    A . 标签受损 B . 试管炸裂 C . 酒精溅出 D . 读数不符合题意
  • 9. (2018八上·宁阳期中) 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A . 提出问题 B . 制定计划 C . 进行实验 D . 得出结论
  • 10. 空气是我们每天呼吸的“生命气体”,它分层覆盖在地球的表面,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的影响关于空气及其组成说法错误的是(   )
    A . 空气中体积占比最大的是氮气 B . 稀有气体可以制成电光源 C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D .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 11. (2019八上·新泰月考) 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B .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 C . 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 .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 12. (2019九上·德惠月考) 要将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的O2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 . 木炭 B . 硫磺 C . 红磷 D . 铁丝
  • 13.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碳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B .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只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 14. (2017九上·成都月考) 下列仪器可以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的是( )

    ①量筒   ②试管   ③燃烧匙   ④集气瓶   ⑤烧杯   ⑥烧瓶

    A . 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⑤⑥ D . ②⑤⑥
  • 15. (2019·山西) 中国对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研制取得了世界嘱目的成绩,实现了我国挺进深蓝的宏伟目标,乘蛟龙号下潜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呼吸环境必须注意调节的是()

    A . O2和H2O的含量 B . O2和N2的含量 C . O2和H2的含量 D . O2和CO2的含量
  • 16. (2019·河北) 下列措施不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是()
    A . 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B . 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C . 推广新能源公交车 D . 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 17. (2019·徐州)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不漏气后再进行后续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 B . 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C . 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瓶因温度升高,气压较大,造成橡皮塞从瓶口脱落 D . 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本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 18. (2019·株洲) 取用粉末状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
    A . 滴管 B . 研钵 C . 药匙 D . 镊子
  • 19. (2019·桂林)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倾倒液体 B . 取固体药品 C . 点燃酒精灯 D .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 20. “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按体积计算,其中含有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的液体 B .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0.94% C . 相比空气,“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D . 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属于氧化反应
  • 21. 如图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燃烧匙上的硫磺点燃时先燃烧后熔化 B . 硫在空气中反应更剧烈 C . 瓶底的水主要作用是防止集气瓶底部炸裂 D . 集气瓶内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
  • 22. (2019·孝感) 2019年4月16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突遭大火,在火灾现场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木质屋顶燃烧 B . 消防用水汽化 C . 电线拉断 D . 拱柱摔碎
  • 23. 要想学好化学就得有化学思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故常用作保护气 B . 铁不可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D .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24. 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气体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气体何时收集满

    A . A   B . B   C . C   D . D
  • 25.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A . 固体粉末粘在试管内壁——未将试管慢慢竖立 B . 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粉末时,试管破裂——加热时未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C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 . 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 ——红磷过量
二、综合应用题
  • 26.               
    1. (1) Ⅰ.218年5月9山我国成功发时高分五号卫星,它是世界首额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可通过对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等物理要素的监测,动态反映我国空气质量状况。

      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填名称)。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填字母序号)

      A臭氧        B一氧化碳        CPM2.5        D二氧化碳

    2. (2) 认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推广使用新能源

      b加强企业排污管理

      c雾霾多发天气,实行私家车限号出行

    3. (3) 变压吸附法的原理是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的差异将二者进行分离,在吸附塔中,通过加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可以使分子筛重复使用、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①分子筛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B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C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塔内气体压强有关

    4. (4) Ⅱ.规范使用仪器是实验成功的保障,结合如图所示仪器,回答问题。

      写出a、b的名称,a,b。用C收集气体完毕,用玻璃片的(填“光滑面”或“磨砂面”)盖住集气瓶口。

三、实验题
  • 27. 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后,小浩同学想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步骤:取几根纱窗细铁丝,擦去表面的铁锈和油漆,拧成一束螺旋状绕在一根火柴上,点燃火柴,待火柴临近烧完时缓缓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讨论:

    1. (1) 以上实验步骤前,小浩同学在空气中进行过铁丝燃烧实验,发现铁丝不能燃烧,这是由于,在此实验中夹持铁丝的仪器是
    2. (2) 你认为小浩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待火柴临近烧完时缓缓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燃烧,该反应伴随的主要现象是,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 (3) 小浩同学将现有的物质进行分类:①氧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液氮;④二氧化碳;⑤洁净的空气;⑥空气中的稀有气体;⑦澄清石灰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
    4. (4) 如图所示。若用A表示氧化反应,B表示化合反应,则下列反应中可用C表示的。(填字母序号)

      A

      B

      C

      D

  • 28. 以下四个实验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铜和氧气反应生成固态物质氧化铜)

    1. (1) 拉瓦锡用装置(填字母序号)定量研究空气的成分,在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与汞反应,生成固态物质。人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对反应物进行了优化,分别用铜粉、红磷等进行实验。其原理都是采用(填写“物理”或“化学”)方法,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从而达到物质的分离。
    2. (2) 用装置B实验,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mL

      15mL

      9mL

      利用此装置进行实验,造成实验误差的可能因素是(答一条合理即可)。

    3. (3) 装置C、D的实验都用到了红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