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

更新时间:2019-08-27 浏览次数:383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选题
  • 1. 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形成酸雨是因大气中CO2含量增多 B . 光合作用是自然界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 C . 露天焚烧是科学方便的垃圾处理方式 D . 白色污染是由废弃合成纤维制品引起的
  • 2. 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符号。下到叙述正确的是()
    A . 碘酒、碘酸钾(KIO3)中都含碘元素 B . H2、2H都可以表示1个氢分子 C . 微粒Na、Na+的结构和性质都相同 D . 镁与氧气反应产物的化学式:OMg
  • 3. 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基础科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火箭使用的液氧从液态空气中获得 B . 粗盐的提纯、动物呼吸都只包含物理变化 C . 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D . 钢铁在空气中锈蚀是铁跟氧气、水等发生反应
  • 4. 硅(Si)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工业制硅的反应之一是SiCl4+2H2 Si+4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 . X的化学式为H4Cl4 C . SiCl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4 D .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 5.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不漏气后再进行后续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 B . 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C . 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瓶因温度升高,气压较大,造成橡皮塞从瓶口脱落 D . 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本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 6. 某同学记录下的下列实验现象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红色固体 B . CO还原Fe2O3实验开始时,要先点燃酒精喷灯再通入CO C . 向软水中滴加少许肥皂水,振荡,静置,出现大量垢状物且无泡沫 D .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引流并搅拌
  • 7. 下列对几种有机物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甲醛(CH2O)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 . 丙烷(C3H8)由3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组成 C . 乙酸(C2H4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D . 维生素C(C6H8O6)中C,H,O的质量比为3:4:3
  • 8. 甲、乙两种均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设它们从溶液中析出时也都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t1℃时,将甲、乙各17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所得两溶液的质量相等 B . 将甲、乙两种溶液由t3℃降温至t2℃,所得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 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先配制较高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再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 . 将t3℃时甲的饱和溶液100g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是59.4g
  • 9.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用灯帽熄灭酒精灯,以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B . 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可验证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C . 利用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可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D . 用紫色石蕊试液,就可区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食盐水三种无色溶液
  • 10. 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30

    3

    6

    8

    反应后的质量/g

    16

    m

    4

    24

    A . 甲和丙两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与丁元素种类不同 B . 乙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 C . 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一定是7:1 D . 甲、丁一定都是单质
二、填空题
  • 11.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活性炭    B.乙酸铅        C.橡胶        D.油脂        E.淀粉        F.铝合金        G.石蜡

    1. (1) 可用于制造飞机的金属材料是
    2. (2) 通过吸附除去水中有关杂质的常用物质是
    3. (3) 大米、面粉和土豆等食物的主要成分是
    4. (4) 能使蛋白质结构破坏、失去原有生理功能的盐是
    5. (5) 由石油分馏能够得到的物质是
  • 12. 生活生产中,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水等物质里的现象广泛存在。
    1. (1) 常温下,在密闭容器中的蔗糖溶液里,溶液下半部分的甜度与上半部分的甜度的关系是(填“相同”或“下半部分高”)。
    2. (2) 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时,不需要的仪器是(填“天平”“烧杯”或“蒸发皿”)。
    3. (3) 常温下,某同学为探究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时除了要控制温度相同、试管大小规格相同、加入水与汽油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食用油的相同。

    4. (4) 事实证明,CaCl2溶于水时能全部解离为自由移动的Ca2+和Cl- , 若某CaCl2溶液中的Ca2+为a个,则应对的Cl-个。
三、推断题
  • 13.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分解为B和C;通常情况下,C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E俗称纯碱,D、F都是常见的碱。

    1. (1) A的化学式是
    2. (2) B→D的反应类型是
    3. (3) D的一种用途是
    4. (4) C与F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实验题
  • 14.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 (2) 实验室收集少量氢气时,可选用的装置是(填字母)。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若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则检验其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3. (3) 若实验室采取加热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少量O2 , 则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二氧化锰固体的颜色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已知:一氧化氮(NO)是生命体系信息分子之一,在常温下,它是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易与O2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2)的气体。

      ①NO与O2反应生成NO2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室收集少量NO的装置可用(填字母)。

五、科学探究题
  • 15. 某兴趣小组对氨气(NH3)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图1 图2

    1. (1) (实验回顾)按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盛有少量浓氨水,小烧杯B中盛有少量含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几分钟后,B中溶液变红,原因是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进入溶液中产生了(填离子符号)。若取少许B中变红后的溶液在试管中加热,你认为溶液颜色会(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2. (2) 图2是该小组对图1装置的改进,和图1相比,其优点有(任写一条)。

      (提出问题)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

      (查阅资料)常温常压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图3装置验证。

      (进行实验)步骤1:按图3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

      步骤2: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把玻璃管插入烧杯的水中。

      步骤3: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填具体操作),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实验完毕,向烧瓶内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将其转化为可用作氮肥的(NH42SO4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拓展)实验后请教老师知道,氨水中的NH3大部分与H2O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则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有H2O、(都填化学式)。

六、计算题
  • 16. 有一份铜锌合金粉末样品(设只含铜、锌),为认识其组成等,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请参与并完成有关计算:
    1. (1) 取样品20g,和足量稀硫酸充分混合,待反应完全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为13.5g。该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2. (2) 再取三份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到三份100g相同浓度的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样品的质量/g

      10

      20

      3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0.1

      0.2

      0.25

      试计算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