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专题 第10讲 细胞呼吸

更新时间:2020-08-11 浏览次数:328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0高二下·东营期中) 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发生改变 B . 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会使溶液出现灰绿色 C . 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都可产生CO2 D . 酒精的产生说明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 2. (2020·浦东新模拟) 下列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装置中,产生CO2最多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20·黄浦模拟) 用“×”表示“无”,“√”表示“有”。下列关于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 .
      乳酸发酵 酒精发酵
    产生CO2
    合成ATP × ×
    B .
      乳酸发酵 酒精发酵
    产生CO2
    合成ATP ×
    C .
      乳酸发酵 酒精发酵
    产生CO2 ×
    合成ATP ×
    D .
      乳酸发酵 酒精发酵
    产生CO2 ×
    合成ATP
  • 4. (2020·新高考I) 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 B . 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 C . 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D . 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
  • 5. (2020·浙江选考) 下列关于细胞的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的厌氧呼吸产生的ATP比需氧呼吸的多 B . 细胞的厌氧呼吸在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嵴上进行 C . 细胞的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过程中都会产生丙酮酸 D . 若适当提高苹果果实贮藏环境中的O2浓度会增加酒精的生成量
  • 6. (2020·海淀模拟) 生命活动的进行依赖于能量驱动,不同生物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尽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噬菌体从宿主获取原料,依靠自身结构完成呼吸作用 B . 大肠杆菌没有线粒体结构,无法进行有氧呼吸 C . 植物在叶绿体合成葡萄糖,并直接运输到线粒体中氧化 D .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依靠无氧呼吸供能
  • 7. (2020·浙江模拟) 如图为以葡萄糖为底物的需氧呼吸的部分物质变化如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转变成乙和丁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中 B . 乙转化成丙和丁的过程中有CO2产生 C . 催化丙转化成丁的酶主要存在线粒体基质 D . 上述物质转化过程中均能产生ATP
  • 8. (2020·昆明模拟) 丙酮酸通过MPC(载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参与相关代谢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时会产生少量[H] B . 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可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C . MPC功能缺陷可能导致乳酸积累对细胞产生毒害 D . 丙酮酸通过MPC进入线粒体不属于自由扩散
  • 9. (2020·浦东模拟) 北欧鲫鱼在寒冷条件下,通过向体外排出酒精来延缓周围水体结冰,其细胞呼吸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过程①能产生CO2 B . 过程①②均能生成ATP C . 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 D . 图中葡萄糖能彻底氧化
  • 10. (2020·包头模拟) 某种高等植物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①~③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过程释放的能量大于③释放的能量 B . 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 C . 即使在有氧条件下,该植物有些内部细胞由于供氧不足也会进行①② D . 发生①③时,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
  • 11. (2020·广州模拟) 下列关于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遗传物质都是DNA,都与蛋白质结合组成染色体 B . 在无氧条件下,两者的有氧呼吸过程都会受到抑制 C . 在有氧条件下,两者都能将葡萄糖分解产生CO2并释放能量 D . 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两种微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 12. (2020·温州模拟) 为比较酵母菌不同呼吸方式对葡萄糖的消耗情况,某小组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变化,实验结果如右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时间(min)

    葡萄糖摩尔浓度(mmol/L)

    0

    初始

    245

    15

    有氧

    186

    无氧

    213

    30

    有氧

    99

    无氧

    135

    A . 若用碘-碘化钾试剂检测,则无法获得该实验结果 B . 0~15min的需氧呼吸平均速率小于15~30min C . 0~30min内无氧条件下葡萄糖消耗量大于有氧条件 D . 0~15min需氧呼吸产生ATP的总量大于0~30min厌氧呼吸产生的
  • 13. (2020·柯桥模拟) 零上低温对植物造成的危害称为冷害,研究发现,小麦在遭受冷害时,细胞内可溶性糖含量明显提高,氧气消耗速率先升高后降低。下图表示与冷害相关的两个重要代谢活动,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冷害初期③④过程增强,细胞获得更多的能量,有利于抵御寒冷 B . 持续低温使呼吸酶活性减弱,导致细胞内可溶性糖含量提高 C . X、Y物质为两种不同的三碳酸,增强光照对②过程无直接影响 D . ③④过程也能产生[H],但其与图中的[H]并不相同
  • 14. (2020·辽阳模拟) 科学家发现,大多数癌细胞的线粒体缺少嵴,因此即使在有氧情况下,癌细胞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提供能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癌细胞中的乳酸含量比正常细胞中的多 B . 癌细胞消耗的葡萄糖量比正常细胞的多 C . 癌细胞的线粒体功能缺陷是由原癌基因突变导致的 D . 癌细胞的线粒体缺陷主要影响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 15. (2020·海南模拟) 下列关于水果与蔬菜的保鲜措施中,与抑制有氧呼吸无关的是(   )
    A . 鸭梨套袋摆放 B . 对苹果进行打蜡 C . 定期往蔬菜上洒水 D . 将蔬菜存放在加冰的泡沫箱中
  • 16. (2020高二下·双流期中) 如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与葡萄糖大量消耗有关 B . 曲线AB段酵母菌细胞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 . 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酵母菌数量增多、酵母菌进行产乙醇的无氧呼吸,产能少,需消耗更多的葡萄糖 D . 曲线AC段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原因是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
  • 17. (2020高一下·柳州期中) 在a、b、c、d条件下,测得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表所示。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条件

    a

    b

    c

    d

    CO2释放量

    10

    8

    6

    7

    O2吸收量

    0

    3

    4

    7

    A . 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乙醇或乳酸 B . 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1/5 C . c条件下无氧呼吸强度最弱 D . d条件下,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 18. (2020高二下·东营期中) 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 农田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因缺氧产生酒精而烂根 B . 利用粮食和酵母菌进行酿酒,在控制通气时需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再控制无氧 C . 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铁钉扎伤后,感染的破伤风杆菌容易大量繁殖 D . 包扎伤口时选用透气消毒纱布主要是防止包扎部位的组织细胞缺氧
二、综合题
  • 19. (2020·合肥模拟) 下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的部分代谢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 (1) 一种药物可抑制癌细胞快速增殖,使其停留在分裂间期,可能是抑制了图中(填序号)过程,其原理是
    2. (2) 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据此说明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与正常细胞相比,①~④过程在癌细胞中明显增强的有(填编号),从而导致癌细胞周围内环境的pH,成为癌细胞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 20. (2020·成都模拟) 将小麦种子在水中浸透,然后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时X液面位置与Y液面位置调至同一水平,然后记录实验过程中每小时的液面变化情况(代谢底物只考虑糖类)。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前将种子在水中浸透的目的是,从细胞组成和结构角度推测水分子可经过细胞膜中的、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
    2. (2) 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将不再发生变化,原因是。此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
    3. (3) 该装置(填“能”或“不能”) 用于测定种子的无氧呼吸强度,原因是
  • 21. (2020·江苏) 研究发现,线粒体内的部分代谢产物可参与调控核内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的功能。下图为T细胞中发生上述情况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先经氧化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再彻底分解成和[H]。[H]经一系列复杂反应与结合,产生水和大量的能量,同时产生自由基。
    2. (2) 线粒体中产生的乙酰辅酶A可以进入细胞核,使染色质中与结合的蛋白质乙酰化,激活干扰素基因的转录。
    3. (3) 线粒体内产生的自由基穿过线粒体膜到中,激活NFAT等调控转录的蛋白质分子,激活的NFAT可穿过进入细胞核,促进白细胞介素基因的转录。转录后形成的分子与核糖体结合,经过程合成白细胞介素。
    4. (4) T细胞内乙酰辅酶A和自由基调控核内基因的表达,其意义是
  • 22. (2020高二下·东营期中) 如图一表示萌发小麦种子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速率和CO2生成速率的变化,图二为测定萌发小麦种子呼吸方式的装置。测定过程中其它环境条件适宜,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细胞呼吸过程中需多种酶参与,酶的作用机理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特性是高效性、专一性和
    2. (2) 图一中,当O2浓度达到对应于曲线上的点的值时,萌发小麦种子不再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填具体场所)。
    3. (3) P点后,O2浓度增加,曲线逐渐保持稳定,主要原因是受的限制。
    4. (4) 图一中点最适于储存水果蔬菜。相对低温条件也利于储存果实,主要原因是
    5. (5) 图一中Q点进行细胞呼吸的总反应式为
    6. (6) 若呼吸底物均为葡萄糖,图二装置甲中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乙中的红色液滴不动,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方式为
    7. (7) 呼吸熵(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在30℃下10min内,如果甲装置液滴左移 200mm,乙装置中液滴右移 5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熵是
    8. (8) 为校正图二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中应如何设计?(只需改变一处即可)。
  • 23. (2020高三下·长沙模拟) 在其它条件适宜时,玉米和菜豆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和光照强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02

    1. (1) 玉米和菜豆两种植物中,更能适应低CO2环境的是,判断的依据是
    2. (2) 当CO2达到一定浓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环境中的CO2浓度称为该植物的CO2饱和点。光照强度由20kLx增大到200kLx后,菜豆植株的CO2饱和点增大的原因是
    3. (3) 玉米高而菜豆矮,利用玉米和菜豆株高的不同将玉米和菜豆间行套种,发展立体农业,在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经济效益的同时,玉米的单株产量也有增加,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玉米单株产量增加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