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届高三生物高考二模试卷(理)

更新时间:2020-06-27 浏览次数:350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图所示的生物能引起人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生物是(    )

    A . 高等植物 B . 高等动物 C . 原核生物 D . 病毒
  • 2.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用测微尺测呈某蚕豆叶下表皮细胞时,在相同情况下,放大倍数越小则(    )
    A . 视野范围越小 B . 视野越暗 C . 测得格数越少 D . 物像越大
  • 3.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不用氧的同位素18O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和核酸的理由是(    )
    A . 蛋白质含O,核酸不含 B . 核酸含O,蛋白质不含 C . 蛋白质和核酸都不含O D . 蛋白质和核酸都含O
  • 4. 角蛋白是头发的主要成分,由2条肽链组成。图表示烫发的原理,据图分析,烫发改变了角蛋白分子的(    )

    A . 氨基酸种类 B . 氨基酸数量 C . 肽键结构 D . 空间结构
  • 5. 在“探究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程度关系”的实验中,若测得细胞的原生质层长度为B,细胞长度为A,则能用来衡量细胞质壁分离程度的指标是(    )
    A . A B . B C . B/A D . A+B
  • 6. 科学家根据血红蛋白α链中氨基酸组成上的差异,推测“鲤→马→人”的蛋白质分子进化速率,从而为生物进化提供(    )
    A . 胚胎学证据 B . 比较解剖学证据 C . 生物化学证据 D . 古生物化石证据
  • 7. 图表示信息在神经系统传递过程中,神经元中发生的物质运输,其中①②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

    A . 被动运输胞吐 B . 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C . 主动运输胞吐 D .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 8. 图表示人耳的结构,下列关于图中甲部位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是声波感受器 B . ②能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 C . 甲部位能产生听觉 D . 甲部位含神经中枢
  • 9. 人乳头瘤病毒(HPV)能引起宫颈癌,可注射HPV疫苗进行预防,一般半年内需注射3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HPV疫苗为抗原 B . 该过程未发生非特异性免疫 C . 初次接种会产生记忆细胞 D . 三次接种会让机体产生更多抗体
  • 10. 北欧鲫鱼在寒冷条件下,通过向体外排出酒精来延缓周围水体结冰,其细胞呼吸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过程①能产生CO2 B . 过程①②均能生成ATP C . 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 D . 图中葡萄糖能彻底氧化
  • 11. 图中甲为一株接受均匀光照射的幼苗,若Ⅱ处生长素浓度对应乙中的B点,则Ⅰ处生长素浓度X(    )

    A . 等于A B . A<X<B C . 等于B D . B<X<C
  • 12. 某种细菌可以在含蛋白质、牛肉膏、氯化钠和微量维生素的培养基中生长,其中微量维生素对该菌的培养而言属于(    )
    A . 碳源 B . 氮源 C . 无机盐 D . 生长因子
  • 13. 图表示胰岛A细胞中2和11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这三个基因表达的状况是(    )

    A . 仅①表达 B . 仅②表达 C . 仅③表达 D . 都能表达
  • 14. 杂交水稻推广的同时,地方水稻品种被逐渐淘汰,这一现象(    )
    A . 说明遗传多样性降低 B . 有利于水稻物种长期生存 C . 说明水稻基因库增大 D . 有利于水稻的进化和发展
  • 15. 图表示利用体结合法,将酶固定后装入玻璃管,在玻璃管顶部注入化合物,经催化后产生的小分子从下部流出,则图中表示酶的是(    )

    A . B . C . D .
  • 16. 图是某细胞有丝分裂的光学显微镜照片,其中①细胞正在发生(    )

    A . 中心体分离 B . 同源染色体分离 C . 染色单体分离 D . 细胞核分裂
  • 17. 图表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情况,则该动物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组成有(    )

    A . 1种 B . 2种 C . 3种 D . 4种
  • 18. 小鼠的毛色由复等位棊因A(黄色)、a1(灰色)、a2(黑色)控制。已知该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对a1、a2为显性,a1对a2为显性。若一只黄色雄鼠与一只黑色雌鼠交配,其子代的表现型可能(    )
    A . 只有灰色 B . 只有黑色 C . 只有黄色 D . 只有黑色和灰色
  • 19. Patau综合征系严重遗传病,90%的患儿早夭。患者13号染色体如图所示,则该变异的来源属于(    )

    A . 基因重组 B . 基因突变 C . 染色体畸变 D . 染色体复制
  • 20. 植物A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为黄色对白色为显性,饱满对皱缩为显性,现有黄色饱满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一隐性纯合子杂交,得到如下表的后代。根据这一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表现型

    黄色饱满

    黄色皱缩

    白色饱满

    白色皱缩

    数目

    145

    341

    350

    151

    A . A、B基因连锁,两者遵循基因的完全连锁 B . A、b基因连锁,两者遵循基因的完全连锁 C . a、b基因连锁,两者遵循基因的不完全连锁 D . a、B基因连锁,两者遵循基因的不完全连锁
二、非选择题
  • 21. 正常人感染病原体会引起发热,发热过桯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桯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1. (1) 据图分析,体温调定点上调后,图中激素a(填名称)分泌(增加/减少),通过传递作用于垂体,最终使乙细胞内④⑤过程(增强/减弱),产热增加,体温上升。
    2. (2) 据图分析,体温调定点上调后,人体同时对甲细胞进行调控,使体温上升。下列关于甲细胞及其调节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甲细胞是效应器 B . 甲细胞接收的信号分了是神经递质 C . 细胞中过程①会加强 D . 下丘脑对甲细胞的调控比对乙细胞快
    3. (3) 体温上升期,人体同时会发生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结合图,分析血压升高的原因可能是
    4. (4) 体温上升到调定点38.5℃后,到达高温持续期,此时产热与散热过程将在较高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高温持续期,体内适应于正常体温的酶活性减弱 B . 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 . 若流经下丘脑血液的温度超过38.5℃,产热持续增加 D . 使体温调定点下降的药物,可以使发热患者退烧
    5. (5) 当病人处于体温下降期时,机体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 . 汗腺分泌増加 B . 皮肤血管舒张 C . 血糖升高 D . 抗利尿激素增多
  • 22. 某种冠状病毒引发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进行传播。图1为该种病毒模式图,其遗传物质是(+)RNA,能与图2中(-)RNA互补,刺突糖蛋白是主要抗原能与人体特定细胞如黏膜细胞膜表面的ACEⅡ蛋白结合,引发感染。图2是该病毒侵染黏膜细胞后进行增殖的过程示意图。

    1. (1) 下列属于该传染病传染源的是        
      A . 该种冠状病毒 B . 该传染病患者的粪便 C . 该传染病患者 D . 该传染病患者的飞沫
    2. (2) 为了控制该病的流行,对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及时隔离,并要求人们戴口罩、少出门、不聚会、勤洗手,这些做法属于        
      A . 控制传染源 B . 保护易感人群 C . 切断传播途径 D . 杀灭该种病毒
    3. (3) 据题意分析,该种冠状病毒能特定侵染人体黏膜细胞的分子机制是;其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间的传递规律是
    4. (4)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图1中该种病毒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是,该物质可用于疫苗的研发。研发疫苗所需的该种冠状病毒在体外培养时应选用培养。(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活细胞)
    5. (5) 该种冠状病毒毒力比SARS病毒弱,但传染性强。从进化角度分析其中的生物学意义
  • 23. 猪瘟是由于猪瘟病毒与猪细胞膜上的LamR受体蛋白M位点的氨基酸结合,继而侵入细胞引起的。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变LamR基因,使该受体蛋白不能与猪瘟病毒结合,但生理功能正常,从而培育抗猪瘟病毒猪。该技术主要由Cas9蛋白与向导RNA的复合物共同完成(如图1所示),其中向导RNA可识别LamR基因中的特定序列。图2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的培育流程。

    1. (1) 据图1推测,Cas9蛋白与向导RNA的复合物功能类似于酶;图1中还需用到的酶有
    2. (2) 图1中LamR基因被切断后,重新连接前,会切掉或增加几个碱基对,此过程导致的变异属于。改造前后的两种LamR基因之间的关系是(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互相连锁)。
    3. (3) 图2中的成纤维细胞经基因编辑后需进行筛选,筛选出的细胞        
      A . 正常生理功能未受影响 B . LamR基因的碱基序列未改变 C . LamR受体蛋白M位点的氨基酸改变 D . 抑制猪瘟病毒侵入的能力增强
    4. (4) 图2的1-4号猪中,具有抗猪瘟能力的是号。图2培育流程中除基因编辑技术外,还运用了

      A.细胞核移植技术            B.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C.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D.干细胞技术

  • 24.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会引起红细胞破裂,导致溶血性贫血。该基因(用A、a表示)位于15号染色体上,多为隔代遗传。某家庭申小明和父亲表现正常,母亲患病。
    1. (1) PKD的遗传方式是
    2. (2) 小明父亲的基因型是,其体内可能不含致病基因的细胞有

      A.精原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精子

    3. (3) 小明的母亲生育二胎时,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母亲和小明的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基因分析的电泳带谱结果如图(不同长度的酶切产物在电泳时移动的速率不同,形成不同的电泳条带),据此分析图中电泳条带①表示的基因是,胎儿的电泳带谱组成(用编号①②表示)可能是

    4. (4) 从根本上治疗该遗传病的方法是        
      A . 加强锻炼 B . 向造血干细胞导入正常基因 C . 定期输血 D . 每日饮食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
  • 25. 为研究H2S能否增强植物抵御干旱的能力,科研人员选取拟南芥为实验材料,在正常浇水和干旱条件下,分别施加H2S,检测不同处理方式组别中拟南芥的气孔导度、Rubisco酶(固定二氧化碳的酶)的活性和光合速率,结果如图1、2所示。

    1. (1) 在上述研究过程中,实验自变量有
    2. (2) 干旱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水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有(写出一点)。Rubisco酶活性影响拟南芥光合作用的阶段。
    3. (3) 据图1、2分析,H2S通过影响         进而影响拟南芥的光合作用。
      A . 气孔导度 B . 温度 C . Rubisco酶活性 D . 叶绿素含量
    4. (4) 比较组别         , 说明H2S能缓解干旱胁迫,但并不能使拟南芥光合速率恢复正常。
      A . 1组和2组 B . 3组和4组 C . 1组和4组 D . 1组、3组和4组
    5. (5) 据图1、2可知,在正常浇水情况下,施加H2S,光合速率下降;而在干旱情况下,施加H2S,光合速率上升。据图分析并阐释这两种情况下光合速率变化出现差异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