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宜宾市观音片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0-05-18 浏览次数:10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百家讲坛》的“隋唐历史”系列节目,假如由你来主讲,下列题目中最适合的是(  )
    A .    B .     C .    D .
  • 2. “魏征敢于直言,言辞激烈,多次伤了唐太宗的面子,但还是受到唐太宗的器重。”这主要说明唐太宗(  )
    A . 注重减省刑罚 B . 重视发展生产 C . 善于虚心纳谏 D . 重视地方整治
  • 3. 589年,隋军南下灭掉陈朝,南北重归统一,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高祖 D . 唐太宗
  • 4. “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 . 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 . 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 C . 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 . 有效地防止了政权被颠覆
  • 5. 唐太宗和武则天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们统治的相似之处是(   )

    ①实行殿试制度②注重发展农业③爱惜人才④重视减轻人民负担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6. (2019七下·马尾期中) 下列各项对隋朝的评价,准确的有(    )

    ①是一个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朝代

    ②是一个结束分裂、统一中国的王朝

    ③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

    ④暴政导致其灭亡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
  • 7. 杜甫在《无家别》这首诗中写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篙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这揭示了“安史之乱”(   )
    A . 爆发的主要原因 B . 演变的基本过程 C . 体现的根本性质 D . 产生的重大影响
  • 8. 唐朝时创制的新型灌溉工具是(   )
    A . 耧车 B . 翻车 C . 筒车 D . 曲辕犁
  • 9. 唐朝历经200多年,其由盛转衰发生在(   )
    A . 唐太宗统治前期 B . 唐太宗统治后期 C . 唐玄宗统治前期 D . 唐玄宗统治后期
  • 10. 下列关于唐朝后期历史的说法有误的是(   )
    A .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B . 黄巢起义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推翻了唐朝 C . 唐朝政权被后梁政权取代 D .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 11. 诗人刘禹锡《百花行》: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描写的是(   )
    A . 隋朝的强盛 B . 唐朝前期繁荣景象 C . 隋末的衰败 D . 唐朝末期藩镇割据
  • 12. 经常引用古人的话将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的历史人物是(   )
    A . 骆宾王 B . 武则天 C . 唐太宗 D . 隋文帝
  • 13. 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一位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他选择的出行方式应是(   )
    A . 骑马 B . 坐轿子 C . 乘船 D . 步行
  • 14.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现象的出现得益于中央政府实行了(   )
    A . 世袭制 B . 察举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科举制
  • 15. (2019七下·剑河月考) 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通过(    )
    A . 农民起义夺权 B . 外戚夺取政权 C . 少数民族入侵中原 D . 大将发动兵变
  • 16. (2019七下·泉港月考) 北宋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其主要目的是(    )
    A . 保证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B . 避免地方官吏的贪污腐败 C . 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 D . 以期分解文臣知州的权利
  • 17. 宋太祖为防止相权过大,采用削弱相权的办法是(   )
    A . 分化事权 B . 撤销所有权力 C . 实行三年一换 D . 设通判分其权力
  • 18.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了一首诗《退将诗》,其中有这样句:“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这说明宋代(   )
    A . 崇尚武力 B . 重文轻武 C . 经济繁荣 D . 战争频繁
  • 19. (2019七下·剑河月考) “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畀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通过条约形式确认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线的两个政权是(    )
    A . 北宋与西夏 B . 北宋与辽 C . 南宋与辽 D . 南宋与金
  • 20.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21.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描写的是(   )
    A . 西周分封制 B . 三国鼎立局面 C . 南宋偏安政权 D . 满族入主中原
  • 22.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主要是吸取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
    A . 陈桥驿兵变 B . 五代的频繁更替 C . 唐末农民起义 D . 唐末以来武将专权
  • 23. 宋朝时,南方的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些现象说明了(   )
    A . 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 .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 . 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 . 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 24. 宋太祖询问宰相赵普如何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赵普建议他对地方藩镇“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宋太祖接受其建议而采取的“制其钱谷”的措施是(   )
    A . 派文臣做知州 B . 各州设通判 C . 设立转运使 D . 设立布政使
  • 25. (2016七下·昆明期中) 下列四幅反映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你认为错误的一幅是(  )

    A .     B .     C .     D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 26. 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表

    朝代

    南 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中数

    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中数

    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回答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南北方人口的变化。
    2. (2)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何时开始的?何时完成的?
    3. (3) 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

    材料三:人类文明在交流中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隋唐在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表现有哪些?
    2. (2) 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是什么?
    3. (3)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请写出纸币的名字,出现的时间、地点。
    4. (4) 纸币出现的原因什么?有什么意义?
    5. (5) 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哪些史实?以这些史实为例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历史意义。
  • 29. 政治局面与统治者的认识和治国措施息息相关。

    材料一:“(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材料二:“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北宋蔡襄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人口变化的趋势和唐太宗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指出两者之间有何关联?
    2.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北宋治国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