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19-06-11 浏览次数:3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共30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2分)</b>
  • 1. 下列各项对隋朝的评价,准确的有(    )

    ①是一个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朝代

    ②是一个结束分裂、统一中国的王朝

    ③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

    ④暴政导致其灭亡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
  • 2. 《话说运河》中有句解说词:“阳刚的—撇是万里长城,阴柔的一捺是京杭运河,这才是一个顶天立地、有血气、有温情的中国人。”如图,对于这“一捺”的工程描述哪一项正确?(    )

    A . 该运河的开通是为了便于帝王南巡游玩,而后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 . 图中主要城市A是涿郡;B是洛阳 C . 该运河的开凿者是隋文帝 D . A—B处沟通了海河和黄河,C—D处沟通了淮水和长江
  • 3. (2019·广东模拟) 古人这样评价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从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的走向及直接作用是(    )
    A . 东西走向;巩固了隋朝统治 B . 东西走向;加强了民族融合 C . 南北走向;便利了南北运输 D . 南北走向;促进了中外交流
  • 4. (2019七下·龙岩月考)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 暴政 B . 开凿运河 C . 隋炀帝众叛亲离 D . 隋末农民起义
  • 5. “魏征敢于直言,言辞激烈,多次伤了唐太宗的面子,但还是受到唐太宗的器重。”这主要说明唐太宗(  )
    A . 注重减省刑罚 B . 重视发展生产 C . 善于虚心纳谏 D . 重视地方整治
  • 6. (2018九下·西城模拟) 据统计:武则天时期,有67人为宰相,其中科举出身者20人,比例占30%;唐玄宗时期有26人为相,其中科举出身者12人,比例近50%;安史之乱后,有185人为相,其中科举出身者116人,比例近70%,进士为相者107人,约占宰相总人数的60%。这说明(    )

    ①武则天时期,开始实行科举选官制度     ②唐朝统治者比较重视科举制

    ③武则天以后,科举出身的宰相逐渐增多   ④唐朝科举制逐步走向衰落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③
  • 7. (2019·湛江模拟)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下列与唐朝发明的生产工具有关的一项是(    )
    A . 耧车 B . 曲辕犁 C . 水排 D . 翻车
  • 8. 它在唐朝已经使用,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灵巧,回转省力。该耕作农具是(    )
    A . 骨耜 B . 铁农具 C . 曲辕犁 D . 筒车
  • 9. (2019七下·蚌埠月考) 遗迹遗址是人类历史的载体和见证,能反映各个历史时代的特征,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
    A . 秦兵马俑 B . 拉萨大昭寺会盟碑 C . 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 . 河南开封大相国寺
  • 10. 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唐太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B . 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 . 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 D . 北方各族尊称唐玄宗为“天可汗”
  • 11. (2019七下·蚌埠月考) 他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享有“诗仙”美誉的唐代诗人是(    )
    A . 李商隐 B . 李白 C . 杜甫 D . 白居易
  • 12. (2019七下·蚌埠月考)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谱写出许许多多对外文明交往的赞歌。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对外交往成就的是(    )
    A . 日本遣唐使来华 B . 玄奘西行 C . 郑和下西洋 D . 鉴真东渡
  • 13. (2019七下·蚌埠月考) 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唐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全景。下列诗句中反映安史之乱的是(    )
    A .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 .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 D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 14. 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年),全国人口有5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 . 修建大运河 B . 隋末农民起义 C . 安史之乱 D . 黄巢起义
  • 15. 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相继出现的五个政权是(    )
    A .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B . 后梁、后晋、后唐、后汉、后周 C . 后梁、后汉、后晋、后唐、后周 D . 后梁、后周、后晋、后汉、后周
  • 16. 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体现北宋在政治上“夺其权”措施的有(    )

    ①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②分解相权    ③设通判监督知州    ④设置转运使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7.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据材料判断通判的作用是(    )
    A . 削弱宰相权力 B . 分解知州权力 C . 控制地方财政 D . 掌控地方军权
  • 18. (2016七下·东莞期中) 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

    A . 重农抑商 B . 重文轻武 C . 和亲会盟 D . 闭关锁国
  • 19. (2017七下·吴中期中)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少数民族领袖,他于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他来自下列的哪个民族呢(    )

    A . 契丹 B . 女真 C . 党项 D . 突厥
  • 20. “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成吉思汗》中,成吉思汗被牧人传场的“恩德”是(    )
    A . 建立元朝 B . 统一蒙古 C . 修筑长城 D . 开发江南
  • 21. 女真族在金太祖时期势力迅速壮大的原因不包括(    )
    A . 颁行女真文字 B . 仿照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 C . 发展生产 D . 金灭西夏后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 22. (2019七下·鱼台月考) 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至淮水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  )

    A . 北宋与西夏 B . 北宋与辽 C . 南宋与辽 D . 南宋与金
  • 23. 试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 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B . 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C . 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D . 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 24. 北宋前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根本原因是(     )

    A . 金属钱币使用不便 B . 南方经济发展 C . 海外贸易繁荣 D . 商业经济发达
  • 25. 这副“瓦内说书”诗配画,主要出现在下面哪个城市中?(    )

    A . 北宋东京 B . 唐朝长安 C . 元朝大都 D . 明朝北京
  • 26. (2018七下·遂宁期中) 国家的团结和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第一次由少数民族实现大一统局面的首领是(    )
    A . 铁木真 B . 努尔哈赤 C . 忽必烈 D . 皇太极
  • 27.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
    A . 唐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28. 元朝统治的岁月是短暂的,但是这个王朝的历史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关于元朝的历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B . 元朝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进行有效管辖 C . 设宣政院管辖台湾地区 D . 元灭北宋,统一全国
  • 29. (2017七下·泗阳期末) 元朝统治的岁月是短暂的,但是这个王朝的历史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关于元朝的历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B . 元朝在地方设立中书省进行有效管辖 C . 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D . 文天祥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 30. 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与时代特征是(    )
    A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 . 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 C . 政权分裂与民族交融 D . 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二、<b >辨析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b>
三、<b >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34分)</b>
  • 32. 习近平在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并在开幕式演讲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一带一路”的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望历史  扬帆起航】

    材料一:《岭外代答》、《诸蕃志》的记载,当时来南宋通商的国家有五十多个。这些国家的商人每年夏至以后乘海船前来,抵达南宋各贸易港口,十月以后陆续起航回国。南宋商人去海外贸易的国家达二十多个。

    材料二: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第一次下西洋,27800多人,分乘208艘船,由太仓刘家港出发……由于操劳过度,从东非返航到印度古里时,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材料三:乾隆二十二年清高宗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

    ——以上材料皆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了解今朝  沟通合作】

    材料四:“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1. (1) 材料一反映了宋朝对外贸易有何特点?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宋朝政府在沿海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
    2. (2) 材料二所描述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3. (3) 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开始实行什么政策?请指出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4. (4) “一带一路”的倡议源于我国古代哪条著名的商道?
    5. (5) 【展望未来  合作共赢】为实现我国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请你结合上述材料思考我国政府应该怎么做?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剪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人赵嘏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入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材料三: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宋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材料四:在一些外国研究者看来,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历史上最具有开放性和平等性的官吏选拔制度,不但对中国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亚洲乃至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官制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废除九品中正制前后选材标准分别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它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3. (3) 材料三是宋朝什么政策的具体表现?这一政策后来对宋朝产生什么影响?
    4. (4) 综合以上材料,从古代的这种用人制度中,你认为对当今我国的强国战略有何启示?
  • 34. 唐朝时期对外交往密切,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1. (1) 材料一如图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谁?他要到哪里求取佛经?
    2. (2) 材料二中鉴真“航东海”的目的地是哪里?其中的“道艺”指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朝时期的对外政策的特点?这二位东渡和西行的使者都经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