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临沂市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0-04-02 浏览次数:25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 1. (2017·菏泽)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副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

    A . 都江堰 B . 长城 C . 大运河 D . 赵州桥
  • 2.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君主专制 D . 禅让制
  • 3. (2018·聊城) “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
    A . 刘备 B . 孙权 C . 诸葛亮 D . 曹操
  • 4. 1964年11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祖冲之最杰出的贡献是在(   )
    A . 数学领域 B . 建筑领域 C . 医学领域 D . 文学领域
  • 5. (2018七下·合肥月考) 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这个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
    A . 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 B . 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C . 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D . 创立三省六部制,推行革新措施
  • 6. 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将“赵”姓排在第一,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
    A . 西周 B . 唐朝 C . 宋朝 D . 明朝
  • 7. (2018七下·灌阳期中) 台湾古称瀛洲、夷州、琉球等。据考证,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而我国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则始于元朝。元朝设置的管辖台湾的专门机构是(    )
    A . 瓦肆 B . 宣政院 C . 中书省 D . 澎湖巡检司
  • 8. 2013年5月8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英议会接受质询时表示,英国政府并未改变英长期以来的对华及涉藏政策,即英国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西藏独立”,尊重中国主权。历史上,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而设置了( )

    A .   宣政院 B . 达赖喇嘛 C . 驻藏大臣 D . 伊犁将军
  • 9.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材料中的“有识之士”最有可能属于(   )
    A . 地主阶级洋务派 B . 资产阶级维新派 C . 地主阶级顽固派 D . 资产阶级革命派
  • 10. 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激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   )
    A .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 .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11. “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当。”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湘江战役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甘肃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A . ①②④⑥③⑤ B . ①②⑤③④⑥ C . ②①④⑥⑤③ D . ①③④②⑥⑤
  • 12. 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
    A . 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 B .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 . 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 D . 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 13. 如图为澳门邮政发行的邮品,它将特区成立的美好回忆传递到千家万户。该邮品纪念的事件直接体现了(   )

    A .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 . 人民民主,社会主义 C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 . 睦邻友好,平等互利
  • 14. 中国既不能做美国梦、欧洲梦,也不能做苏联梦,而只能做中国梦,从根本上说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的会议是(   )
    A . 中共十二大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
  • 15. 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    )
    A . 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 . 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C . “台独”基础被铲除 D . “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 16. 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在《科学影响时代》中回忆道:“1963年到1965年,我在英国做访问学者……1964年是英国的大选年,我清楚地记得10月16日的那一天晚上,突然电视上大量的竞选宣传都停了,打出一行字。这个消息震惊了所有人,大家都来问我这消息是不是真的,我也吃不准,连夜赶到使馆去调问情况,当我知道是真的时,我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一行字应该是(   )
    A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 中国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D . 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
  • 17. (2019九上·内蒙古期中)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成就或作品体现了文明的交融和发展的是(   )
    A . 《天方夜谭》 B . 《哈姆雷特》 C . 《俄狄浦斯王》 D . “阿拉伯数字”
  • 18. 欧洲中世纪,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城市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包括(   )
    A . 城市拥有自由 B . 市民是自由人 C . 商人买卖农奴 D . 领主无权控制
  • 19. 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一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画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葡萄牙拿走了东方”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
    A . 哥伦布 B . 达•伽马 C . 迪亚士 D . 麦哲伦
  • 20. (2017·贺州)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这说明,英国议会制约国王的权力是以(    )

    A . 武力手段 B . 法律形式 C . 会议谈判 D . 投票形式
  • 21. (2017九上·成都期中) 他是世界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位民众选出的皇帝;他为保护法国大革命胜利成果东征西讨;他传播了人权、民主意识,推动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但其野心的膨胀又导致了整个欧洲人民的灾难。他是(    )
    A . 克伦威尔 B . 华盛顿 C . 拿破仑 D . 列宁
  • 22. 1819年,玻利瓦尔曾说:“西班牙王室对美洲大陆敲骨吸髓的掠夺性已成为过去……我们的政体应该成为一种建立在民权基础上,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尊重公民自由,废除奴隶制度,取消等级特权。”这表明对拉美独立运动影响最深远的是(   )
    A . 文艺复兴 B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 美国独立战争 D . 美国南北战争
  • 23. 1879年,纽约一家报纸赞叹某一发明时说:“这是一个阳光球,是真正的阿拉丁神灯。”这一发明是指(   )

    A . 珍妮机 B . 改良蒸汽机 C . 汽车 D . 耐用碳丝灯泡
  • 24. 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根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建立 B . 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 .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 D . 顾及到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 25. (2018·达州) 近年来,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已经推进到与中国近在咫尺的邻国,将对中国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这表明(    )

    ①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任重道远

    ②美国政府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③在反恐等重大问题上,美国积极寻求国际支持

    ④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已经形成

    ⑤中国的发展已经对美国构成极大的威胁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④ C . ②④⑤ D . ①②⑤
二、非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共4小题,第26小题14分,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2分,第29小题12分,共50分.
  • 26.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象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明清时期,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农村居民出户,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市镇的地位大致在农村与府城之间。苏州府城位于江南水网的中心地带,各主要水路把郊区市镇与苏州府城紧密地连在一起。

    ﹣﹣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

    1. (1) 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 (2) 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地区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至少两条)。
    4. (4) 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请你写出一条。
  • 27. 综合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2014年04月13日06版

    材料二: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亊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日本,这次(中日)是还要制造亊端打响“第一枪”呢,或是制造亊端逼迫中国打响“第一枪”呢?

    ——中新网2014年1月2日电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1. (1) 结合所学知识,给材料一中的观点提供依据。
    2. (2) 请用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史实说明日本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
    3. (3) 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
    4. (4) 抗战胜利有何伟大历史意义?请你谈谈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 28.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30年来的对外关系是在独立自主前提下新型外交的历史,是不断向上发展且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是一部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历史,是一部反对霸权主义,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历史。30年的外交增进了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友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和平宽松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1949﹣1979)》

    材料二: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材料三: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四: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摘自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的根本前提及其成就。
    2. (2) 材料二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3. (3) 请用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4. (4) 根据材料四并联系现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 29. 旧的世界格局崩溃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两大主题,成为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0~1990年,世界贸易总额从3120亿美元增加到31870亿美元,1998年,世界商品贸易额达到54148亿美元;2000年,全球有跨国公司6.3万家,遍及多个160国家和地区,它们控制着40%的世界生产.60%~70%的世界贸易和90%的国际直接投资。

    材料二: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行业中,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女性就业率持续增长,以往男性独占的领域,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女性。女性对政治的关注和参与程度有很大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女性政治领导人显著增加。英国。冰岛。印度。韩国。巴西等国纷纷出现女性领导人。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保护妇女权益的公约。

    材料三: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恶化成为严重的问题。环境危机不仅仅是生态问题,也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有哪些?
    2. (2) 阅读材料二,概括妇女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联合国通过的“公约”指的是什么公约?
    3. (3)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目前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说说你对环境保护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