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化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12-05 浏览次数:23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 .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 .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 . 初露锋芒    一日干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 .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 .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 .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3. (3)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 .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 .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 .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上,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各有所侧重,不尽相同,这可以从花卉的描绘上做比较。

        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里,花卉题材和山水题材占了极大的比重,取得了较高成就,这在世界艺术史上是十分独特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大概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看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一人文哲学精神有关。

        被称为西方“画圣”的荷兰现代派画家凡·高在西洋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名作《向日葵》被认为是稀世珍宝,画作通体呈黄色,像一团狂热的火焰,反映了画家燃烧的心灵。它不仅色彩热烈,画中花瓣的线条也呈现出烫灼般的颤抖,的确有一股跳荡的猛烈的心灵之火在烧炙着每一个观画者的感官。凡·高开辟了以画家的主观心灵为源泉的作画风格,但单以主观心灵的色彩来观照和变化自然对象,导致个体性太强,画家的主观压倒和排挤了自然的客观,画作虽然独特,但缺乏和谐,凡·高的带有病态色彩的精神,更会给他的表现对象带来一定的损害,投合了现代西方富有阶层寻求怪异刺激的欣赏趣味。

        反观几幅中国画家的几幅花卉作品,比如齐白石的《牵牛花》,张大千的《荷花图》虚谷的《松鼠戏竹图》,每幅作品都是形神飞动,气韵盎然,仿佛一首首有形的诗,一曲曲无声的乐,和谐温馨,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自有一股浩瀚的宇宙清气,一片昂扬的生命节律,流溢心田,舒心无比。中国画家的这种创作方法是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契合,把一种人格和理想境界具象化地渗透于特定的对象之中,是一种意象的创造形态,而不是再现的形象形态,是升华了对象自身的根本特征而不是任意以画家的主观来扭曲变形。在创作的精神上,中国画家总是执着地追求一种以提高和完善人性自身为目的的人文精神,而不像西方现代派画家那样片面张扬独立于自然和社会、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主观精神。

        由于中西方画家这种创作态度和方法上的差异,使得中国传统绘画从本质上看,既非模仿的艺术,也不是抽象的艺术,而是充满了主客体的统一精神,以意象创造而实现人、社会、宇宙和谐的中和的艺术,是简洁、传神、含蓄、隽永的艺术,是达到了“气”(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之气,生命运行之气,宇宙间自然万物之气)、“韵”(主观、客观契合所制造的意象自身所发射出来的风华、光辉)生动的艺术。应该说,中国的花鸟画、山水画中所表现出的,这种整体性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牧歌式的亲切精神,是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

    (摘编自吴式南《发现艺术之美》)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在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上不尽相同,这主要是表现在对花卉的描绘上。 B . 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花卉题材较多,艺术成就也较高,这可能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人文哲学精神有关。 C . 凡·高的《向日葵》表现强烈主观心灵,以画家个体的主观压倒和排挤了自然的客观,缺乏和谐。 D . 中国传统绘画立足人与自然的契合,追求创造意象形态,升华对象根本特征,追求提高和完善人性自身。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结构,侧重论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主要特点和本质。 B .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对中西方绘画创作特点做了清晰形象的分析。 C . 文章在举具体的画家为例论证时,西方画家举了“画圣”凡·高,中国画家举了齐白石、张大千,使论据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D . 中国画家追求的是人文精神,不追求张扬独立于自然和社会、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主观精神。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作画时画家个体特性太强,势必排挤对象的自然特性,这不利于艺术表现。 B . 中国传统花卉作品不是再现对象形态,这样也会导致作品中的形象扭曲变形。 C . 中国传统绘画讲求传神、含器,艺术表现优于西方现代派绘画的片面张扬个性。 D . 中国花鸟画透露出牧歌式的亲切,有利于画家和观者提高完善自身,和谐心灵。
  •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校园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

        “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因欺凌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

        材料二: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因霸凌事件,很多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

        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琉波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校因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

        材料三:

    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Tellthemtostop.)

    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away.)

    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yourself.)

    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变现。(Tellanadultyoutrust.)

    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asafeplace.)

    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together.)

    寻找新的朋友。(Findopportunitiestomakenewfriends.)

    (美国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校园欺凌案呈现曝光增多、手段恶劣残忍、危害极大的趋势,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B . 因老师在校园欺凌事件中不重视,不作为,使校园欺凌事件发展越来越恶劣。 C . 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讲述的故事说明,话语欺凌也是校园欺凌的一种,危害同样极大。 D . 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对实施欺凌的学生只是讲大道理,显得力度不够,未能很好地遏止他们的欺凌行为。
    2. (2) 下列对上述三则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校园霸凌案发生的原因,但材料一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加以分析:材料二则主要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探究。 B . 材料二认为,校园霸凌是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这种处世态度,会使孩子将暴力奉为真理。 C . 因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所以一个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 D . 美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应对校园霸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伴而行;二是不跟霸凌者去偏僻的地方;三是勇敢机智应对霸凌者;四是事后要寻求帮助。
    3. (3) 如何才能预防校园暴力?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认牙

    冯骥才

        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

        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也是费猜!

        后来,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猜的问题全解开了。

        一天下晌,巡捕房来了两位便衣侦探,进门就问,今儿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长相是络腮胡子,肿眼泡儿,挨着右嘴角一颗大黑痣。华大夫摇摇头说:“记不得了。”

        侦探问:“您一上午看几号?”

        华大夫回答:“半天只看六号。”

        侦探说:“这就奇了!总共一上午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再说这人的长相,就是在大街上扫一眼,保管也会记一年。告明白你吧,这人上个月在估衣街持枪抢了一家首饰店,是通缉的要犯,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

        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登时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他说:“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教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记不得就是记不得!我也明白告诉你们,那祸害人的家伙要给我瞧见,甭你们来找我,我找你们去!”

        两位侦探见牙医动怒,龇着白牙,露着牙花,不像装假。他们迟疑片刻,扭身走了。

        天冷了的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他说那抢首饰店的家伙正在开封道上的“一壶春酒楼”喝酒呢!巡捕闻知马上赶去,居然把这黑脸巨匪捉拿归案了。

        侦探说:“华大夫,您怎么认出他来的?”

        华大夫说:“当时我也在‘一壶春’吃饭,看见这家伙正跟人喝酒。我先认出他嘴角那颗黑痣,这长相是你们告诉我的,可我还不敢断定就是他,天下不会只有一个嘴角长痣的,万万不能弄错!但等到他咧嘴一笑,露出那颗虎牙,这牙我给他看过,记得,没错!我便赶紧报信来了!”

        侦探说:“我还是不明白,怎么一看牙就认出来了呢?”

        华大夫哈哈大笑,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

        侦探听罢,惊奇不已。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监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始两段,写了华大夫两方面令人“费猜”的事,一是医术高超,一是不记人。使人物形象带上传奇色彩,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开展作好铺垫。 B . 华大夫对两个侦探大动肝火,甚至拍桌子,把拔牙的钳子拍得蹦起老高,可见他是个脾气暴躁的人。 C . 华大夫平时不记人,却牢牢记住了抢首饰罪犯的长相特征,可见他对犯罪分子的愤恨,体现了他的正义感。 D . 文章在塑造华大夫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是用了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2. (2) 试概括华大夫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3) 文章结尾处,华大夫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鬻狱,以公少年易之。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覡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馀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馀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直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馀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馀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含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货而流之,尽以其馀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以徇,其馀悉遣赴役如初。未几,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恕,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殿侍雷甲以兵/百馀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 B . 而殿侍雷甲以兵百馀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 C . 而殿侍雷甲以兵百馀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益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 D . 而殿侍雷甲以兵/百馀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
    2. (2) 下列对原文划线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讳,加在已故君主尊长的名字前,表示尊敬。我国古代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说法。 B . 进士第,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是古代对科举会试及第者的称呼。 C . 视事,官吏就职治事,例如《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D . 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去官职。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公弼敢于破除弊习。在雩都,他禁止百姓“春斋”祭祀,拆毁不合礼制的祠堂几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成效显著。 B . 陈公弼为官严而不残。在房州,雷甲管兵不力,士兵为非作歹,陈公弼仅仅处置了为暴者,而让雷甲“自赎”。 C . 陈公弼办事公平有度。在淮南时,安抚和转运使都说寿春太守王正民不尽职,而陈公弼到任后,为其正名。 D . 陈公弼待人仁厚宽容。在庐州,宽容了喝醉酒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只将其流放。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老吏曾腆侮法鬻狱,以公少年易之。

      ②士皆直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春晴

    明代:王守仁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

    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

    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

    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注:作者作此诗时正遭贬在外。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作者由近及远,从触觉写到视觉,从风的暖和、雪的消融写出春的消息。 B . 颔联以动衬静,用游丝的飘荡反衬花枝的静谧,用白鸟的飞翔来衬托伸向远处的青石板路,画面感极强。 C . 颈联转向抒情,通过怀念旧日的伴侣和梦见昔日的景物,表达出诗人幽远的内在情感。 D . 尾联诗人希望远方的朋友换掉衣服,洗去尘土,好到湖边采摘菱角和荷花。
    2. (2) 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2. (2)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3. (3) 李商隐《锦瑟》中,“”两句运用典故,写出了迷离美好的梦境以及诗人内心难言的悲慨。
六、语言表达
  • 8. (2019高二下·周口期末) 下面是某中学社团书画社新任社长的就职演说,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各位社友:大家好!

        今天能当选为书画社社长,我深感荣幸。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因在家受令尊的影响,我从小喜爱书法和国画。从小学起,本人就惠顾各类书画比赛,并多次荣获大奖,有一定书画造诣。今天被选为社长,我一定恪尽职守,不负众望,为大家服务。大家在练习书画过程中,如有疑惑,我一定不吝辅导。也希望大家务必配合我的工作,齐心协力把书画社办得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

  •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们见过许多这样的读书人:他们不断得借书、买书、藏书、读书,但是如果你问他们,这么多年读下来最喜欢哪几本书,最敬畏哪几本书,对自己的人格学问影响最大的是哪几位作家,他。倘使把读书比作交友,这样的读书人,近似交际场中那类四处点头握手、广散名片的人物,他们没有知己、没有深交。,莫过于此,这样读书,有何快乐?要精读书,有选择地读,千万不要滥读,对不爱读书的人,我劝他多读,而对爱读书的人,。郭沫若和胡适都说过类似的话,即“书桌上不要出现第二本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七、命题作文
  • 10.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时尚,词典的解释是:当时的风尚;一时的习尚。

        年青人好奇心强,喜欢新事物、新生活,追求时尚是青年人的特性。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尚,不同的人追求不同的时尚。有人认为,穿着打扮新潮就是时尚,有人认为追求最新的生活方式就是时尚。习近平总书记说,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关于“时尚”,你有过怎样的经历或思考,请以“时尚”为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