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9高一下·化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上,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各有所侧重,不尽相同,这可以从花卉的描绘上做比较。

        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里,花卉题材和山水题材占了极大的比重,取得了较高成就,这在世界艺术史上是十分独特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大概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看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一人文哲学精神有关。

        被称为西方“画圣”的荷兰现代派画家凡·高在西洋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名作《向日葵》被认为是稀世珍宝,画作通体呈黄色,像一团狂热的火焰,反映了画家燃烧的心灵。它不仅色彩热烈,画中花瓣的线条也呈现出烫灼般的颤抖,的确有一股跳荡的猛烈的心灵之火在烧炙着每一个观画者的感官。凡·高开辟了以画家的主观心灵为源泉的作画风格,但单以主观心灵的色彩来观照和变化自然对象,导致个体性太强,画家的主观压倒和排挤了自然的客观,画作虽然独特,但缺乏和谐,凡·高的带有病态色彩的精神,更会给他的表现对象带来一定的损害,投合了现代西方富有阶层寻求怪异刺激的欣赏趣味。

        反观几幅中国画家的几幅花卉作品,比如齐白石的《牵牛花》,张大千的《荷花图》虚谷的《松鼠戏竹图》,每幅作品都是形神飞动,气韵盎然,仿佛一首首有形的诗,一曲曲无声的乐,和谐温馨,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自有一股浩瀚的宇宙清气,一片昂扬的生命节律,流溢心田,舒心无比。中国画家的这种创作方法是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契合,把一种人格和理想境界具象化地渗透于特定的对象之中,是一种意象的创造形态,而不是再现的形象形态,是升华了对象自身的根本特征而不是任意以画家的主观来扭曲变形。在创作的精神上,中国画家总是执着地追求一种以提高和完善人性自身为目的的人文精神,而不像西方现代派画家那样片面张扬独立于自然和社会、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主观精神。

        由于中西方画家这种创作态度和方法上的差异,使得中国传统绘画从本质上看,既非模仿的艺术,也不是抽象的艺术,而是充满了主客体的统一精神,以意象创造而实现人、社会、宇宙和谐的中和的艺术,是简洁、传神、含蓄、隽永的艺术,是达到了“气”(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之气,生命运行之气,宇宙间自然万物之气)、“韵”(主观、客观契合所制造的意象自身所发射出来的风华、光辉)生动的艺术。应该说,中国的花鸟画、山水画中所表现出的,这种整体性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牧歌式的亲切精神,是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

    (摘编自吴式南《发现艺术之美》)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在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上不尽相同,这主要是表现在对花卉的描绘上。 B . 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花卉题材较多,艺术成就也较高,这可能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人文哲学精神有关。 C . 凡·高的《向日葵》表现强烈主观心灵,以画家个体的主观压倒和排挤了自然的客观,缺乏和谐。 D . 中国传统绘画立足人与自然的契合,追求创造意象形态,升华对象根本特征,追求提高和完善人性自身。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结构,侧重论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主要特点和本质。 B .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对中西方绘画创作特点做了清晰形象的分析。 C . 文章在举具体的画家为例论证时,西方画家举了“画圣”凡·高,中国画家举了齐白石、张大千,使论据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D . 中国画家追求的是人文精神,不追求张扬独立于自然和社会、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主观精神。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作画时画家个体特性太强,势必排挤对象的自然特性,这不利于艺术表现。 B . 中国传统花卉作品不是再现对象形态,这样也会导致作品中的形象扭曲变形。 C . 中国传统绘画讲求传神、含器,艺术表现优于西方现代派绘画的片面张扬个性。 D . 中国花鸟画透露出牧歌式的亲切,有利于画家和观者提高完善自身,和谐心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