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

更新时间:2019-03-13 浏览次数:177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2018八下·东台期中)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B . 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C . 中国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战争
  • 2. (2017八下·揭西期中) 下列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3. (2017八下·市中月考) 在研读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的史料时,小张读到下面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        ②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③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④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新契机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4. (2018八下·江门开学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12月31日)发布,表明我国再次将改善农村民生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六十多年前中央人民政府为解决新解放区广大农民的生计问题(    )
    A . 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B .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 .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5. (2018八下·南雄期中)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改变这个现象是在_____完成后。(    )
    A . 一五计划 B . 土地改革 C . 三大改造 D . 新中国成立
  • 6. (2017八下·山西期中)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中共七大 D . 中共八大
  • 7. (2018八下·崇仁月考) 某次会议期间,广东省代表蔡廷镨说:“现在…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中共七大 D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8. (2018八下·惠民开学考)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新中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可能集中在(    )
    A . 《千年巨变》 B . 《峥嵘岁月》 C . 《中国新生》 D . 《伟大转折》
  • 9. (2018八下·临川月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上的新纪元,这个“新”首要是指(  )
    A . 国家的名称变了 B . 国家独立自主了 C . 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 . 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 10. (2018八下·惠民开学考)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是(    )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1. (2018八下·昌宁月考) 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使中国从此成为世界强国 B .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望 C . 巩固了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D . 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 12. (2016八下·徐闻期中)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土地改革 C . 抗美援朝 D . 和平解放西藏
  • 13. (2018八下·洪泽月考) 在1953年-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的状况是(    )

    ①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起来

    ③工业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④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⑤开始了全面社会主义建设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⑤
  • 14. (2017九上·靖江月考)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过渡时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沈阳凭借机械制造、成套设备制造、军工生产等支柱产业,成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沈阳机床、变压器、风动工具、泵阀及重型设备已打造为知名品牌。沈阳成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是在(    )
    A . 土地改革时期 B . 一五计划时期 C . “大跃进”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 15. (2018八下·江苏月考) 今年是十三五计划(2016—2020)实施的第二年。回顾“一五”计划的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计划按期完成 B .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C . 参考美国的建设经验 D .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 16. (2018八下·耒阳月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A .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B . 中华全国总工会 C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17.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是在 (     )

    A . 1949年 B . 1953年 C . 1956年 D . 1957年
  • 18. (2018八下·洪泽月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严重失误不包括(    )
    A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 1958年总路线的提出 C . “大跃进”运动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19. (2017八下·天津期中) 春联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抗美援朝万民一心,保家卫国众志成城      ②大跃进一日千里,总路线光芒万丈

    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④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 . ④①②③ B . ③④①② C . ②①④③ D . ①④③②
  • 20. (2018八下·江津月考) “宁肯少活龙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的是(  )
    A . 王崇伦 B . 王进喜 C . 焦裕禄 D . 雷锋
二、<b >判断题</b>
三、<b >综合题</b>
  • 27. (2018八下·姜堰期中)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一些弯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材料二: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材料四: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党的治国方略、方式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都挣的“政策治国”……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摘编自《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1. (1) 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政治制度?它的建立与1949年在北平召开的哪次会议有关?
    2. (2) 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形成我国哪一根本政治制度?
    3. (3) 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4. (4) 依据材料四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5. (5)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 28. (2018八下·洪泽期中)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优先发展钢铁、煤炭、电力、石油、机器制造、飞机、坦克、车辆制造等,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约96.3%,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三:

    时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粮食产量

    20000万吨

    17000万吨

    14350万吨

    14750万吨

    1. (1) 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重要任务?
    2. (2) 材料二中局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中表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年—1960年“左”倾错误使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减少,这时期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分别是什么?1961年粮食产量有所回升,原因是什么?
  • 29. (2017八下·兴化月考)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1. (1) 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与这个建设规划同时并举的经济体制改革举措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

四、<b >填空题</b>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