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天津华英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历...

更新时间:2017-06-01 浏览次数:10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抗美援朝胜利的司令员是(    )

    A . 朱德 B . 彭德怀 C . 陈毅 D . 林彪
  • 2. 2014年3月24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5周年纪念日。当日,西藏各地群众以不同方式共同庆祝这一盛大节日。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推迟至1951年。其解放方式是(   )

    A . 和平解放 B . 武力攻克 C . 民族区域自治 D . 一国两制
  • 3. 建国后,我国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实现工业化,从1953年至1957年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在1956年取得的成就是(    )

    A . “三大工程 ” B . 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 C . 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产出 D . 武汉长江大桥架成通车
  • 4. 1952年底,我国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他们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据是 (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5. 建国以来,我国以执行五年计划的形式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至今“十一五”规划即将完成.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于(    )

    A . 19世纪50年代 B . 19世纪60年代 C . 20世纪50年代 D . 20世纪60年代
  • 6.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一五计划任务完成 B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 . “大跃进”运动开始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 7. 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

    A .  开展土地改革 B . 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方针 C . 发动“大跃进”运动 D .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 8. 土地改革之后,接着我国又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被称为“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的改造途径是(    )

    A . 走集体化道路 B . 供销合作社 C . 一大二公 D . 公私合营
  • 9. (2016八下·衡阳期中) 20世纪60年代,他为了治理兰考县水涝、风沙、盐碱三害,亲自带队到灾区调查。洪水泛滥的时候,他站在齐腰深的洪水里,画出一张张水势流向图。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他是(  )

    A . 邓稼先 B . 王进喜 C . 雷锋 D . 焦裕禄
  • 10. 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以后,我们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最后确立的真理的标准是(    )

    A .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 马克思主义 D . 邓小平理论
  • 11.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

    A .  “浮夸风”现象 B . “共产风”现象 C . 阶级斗争为纲 D . “两个凡是”的方针
  • 12. 下列哪一事件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

    A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C .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召开了十五大
  • 13.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    )

    A .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B .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 加强宪法的制定工作 D . 建立政治协商制度
  • 14.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与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关(    )

    A . “大跃进”运动 B .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 开辟经济特区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5. 1978年以后我国进行了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其中首要任务是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那么对经济体制的改革的目标是(    )

    A .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 .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C .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D . 加强宏观调控模式
  • 16. (2016八下·简阳期中) 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开发区是(  )

    A . 厦门 B . 深圳 C . 海南 D . 上海浦东
  • 17. 春联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抗美援朝万民一心,保家卫国众志成城      ②大跃进一日千里,总路线光芒万丈

    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④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 . ④①②③ B . ③④①② C . ②①④③ D . ①④③②
  • 18. 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    )

    ①农业         ②国有企业      ③建立特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① C . ③②① D . ①③②
  • 19. 在中国历史上,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总的有四次,下列属于土地私有制的是(    )

    A . 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所有制 B . 三大改造后,对农业的改革的途径是走集体化道路 C . 人民公社化实行“一大二公” D . 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0.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多么不容易。回顾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

    A . 计划经济的道路 B .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b >综合题</b>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材料二:见图。

    1. (1) 联系材料一和所学内容,请简要归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2. (2) 材料二图片中的伟人是谁?

    3. (3) 这位伟人被称为的总设计师。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可是由于仍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等,这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1958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成为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 (1) 据材料一,为了有效地进行土地改革,国家颁布一部重要文件名称是什么?土地改革在何时基本完成?

    2. (2) 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3. (3) 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与此事件同样犯了左倾错误且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事件是什么?

    4. (4) 材料四反映的是党在农村的什么政策?

    5. (5) 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写出两项即可)

  • 2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材料二: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1984年1月26日

    1. (1) 材料一中的“伟大觉醒”开始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重要会议?

    2. (2) 据材料二回答,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

    3. (3)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 24. 回答下面的问题。

    1. (1) 经济特区被称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实验场,从1980年开始我国先后设立了五个经济特区,请你答出分别是哪五个?

    2. (2)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下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