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

更新时间:2018-11-14 浏览次数:164 类型:单元试卷
一、<b>单选题</b><b></b>
  • 1. (2017八上·南京期末) 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它能够再现历史。下列图片共同反映出抗战胜利后人民的愿望(    )


    A .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 .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 “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要求民主、反对独裁”
  • 2. (2018八下·井陉矿开学考) 《太行山上》、《血战台儿庄》、《狼牙山五壮士》等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再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历程。这些影片取材的背景是(    )
    A . 北伐战争时期 B . 十年内战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 3. (2016八上·湘潭期末) 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关键是(    )

    A . 国民党内亲日派企图置蒋于死地 B .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C . 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 D . 中共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努力
  • 4. (2018九上·北京开学考) 结合数轴上的时间,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A . 明治维新:效仿中国隋唐封建制度 B .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C . 九一八事变: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D . 日本投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 5.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能够再次合作,共赴国难的原因是(    )
    A .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 . 中美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 . 国共两党的矛盾消除了 D . 中日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6. 观察下面的史料,反映的信息是(   )

    A .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 B . 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C .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D .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 7. (2016八上·揭西期末) 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你认为以下最有力的证据应该是(    )

    A . 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B . 电影片段中的场景 C .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 D . 日本的官方言论
  • 8. 全国人大决定将12月13日作为国家公祭日,与之相关的主要历史事件是(    )
    A . 旅顺大屠杀 B . 卢沟桥事变 C . 南京大屠杀 D . 济南惨案
  • 9. (2017·宝安模拟)

    我们可以从下图《西北文化日报》的报道中得到的信息是(    )

    A . 中共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 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 C . 七七事变的爆发 D . 重庆谈判的成功
  • 10.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应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 . 东北沦陷 B . 平津沦陷 C . 局部性的抗战开始 D . 全国性的抗战开始
  • 11. (2018九下·大兴模拟) 下图中的命令是针对哪一事件所下达的(    )

    A . 四一二政变 B . 九一八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 12. 图片能够传递历史信息。如果要了解有关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你会选择哪幅图片( )

    A . B . C . D .
  • 13. (2018九下·泰兴月考) 电视剧 《中国兄弟连》,介绍了一支八路军和一支国民党军队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这种情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以后?(    )
    A . 柳条湖事件 B . 九一八事变 C . 长征 D . 七七事变
  • 14. (2018九下·济南模拟) 胡老师上历史活动课,准备了如下四幅图,你觉得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 . 近代化的探索 B . 抗日战争 C . 解放战争 D .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 15. 如表汇总了我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发行的纪念邮票.该组邮票意在强调(    )

    纪念周年

    枚数

    内容

    70

    13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东北烈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上海淞沪抗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台儿庄大战、延安革命、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等12个纪念馆

    A .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B . 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C . 国家统一,民族独立 D . 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 16. (2016八上·武安期末) 如图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镣铐上写着“不抵抗”)形象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河山的主要原因是(    )

    A . 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 . 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C . 国民政府实行的不抵抗政策 D . 大国纵容日本侵华
  • 17. (2017八上·钦州月考) 1937年12月,马保三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的名义,宣布武装起义。同时,正式通知国民党县长宋宪章,要求联合抗日。从中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
    A . 工农红军完成改编 B . 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 C . 国共合作尚未开始 D . 台儿庄战役胜利结束
  • 18. (2017·岳池模拟) 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吞噬着整个世界。下列事件与这场危机直接有关的是(    )

    A . 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 B . 1937年中国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 . 1942年各国人民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 19. 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
    A .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B .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C . 八·一三事变的爆发 D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20. 《义勇军进行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指(   )

    A .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C .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D . 20世纪30年代日本扩大侵略使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二、<b>材料分析题</b><b></b>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

    ——民间小调

    材料二: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蒋介石于1936年12月初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把军 队全部开赴陕北剿共前线。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1. (1) 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几十万军队奉谁的命令让出沈阳城?此人对日军进攻采取什么政策?
    2. (2) 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事件?事件的组织者是谁?发动这一事件目的是什么?
    3. (3) 中国共产党派谁为全权代表前往参加谈判,解决材料二反映的事件?这一事件在我党积极努力下最后得到怎样的解决?
  • 2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材料2: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1. (1) 材料1所指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的背景是什么?
    2. (2) 蒋介石发出密电以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3. (3) 该事件后,由于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结果在中国境内出现了什么情况?
    4. (4) 材料2是什么时候流行的歌曲?反映了什么?
  • 23. 1931-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战,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抗战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二九年十月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突然到来,迅速席卷全球,根本改变了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造成全球性经济大混乱这场经济危机给日本经济的打击是沉重的,为激进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充分的气候和土壤。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一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余主张日本占领东省事,先提国际联盟与非战公约国,以求公理之战胜。”南京发表的《告公民书》称:“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摘编自《蒋介石日记》

    材料三:七月七日晚,驻丰台的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夜间军事演习,借口一士兵失踪,攻击宛平城,駐守当地的第二十九军宋哲元部吉星文团奋起抵抗,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在七月八日采取了以下行动:电令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电令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参谋总长程潜,准备增援华北;下令孙连仲、庞炳勋率部北援。

    ——摘编自《卢沟桥事变史料》下册

    材料四: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主要是第五战区将士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充满爱国热情地英勇作战的结果,还有一个原因是得到鲁南爱国民众的有力支持,他们一村一村组织起来,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经济危机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摆脱危机,日本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
    2. (2) 据材料二,归纳蒋介石及国民党对日侵华的态度。
    3. (3) 材料三反映了哪历史事件?树斗三跟材料二相比,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4. (4) 据材料四:归纳台儿庄战役获胜的原因。
  • 2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他的不抵抗政策,我东北三省旋即沦入敌手,这样于国于民不利的人,留有何用?——1936年,东北军爱国官兵。

    材料二:若先生能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听先生指挥。

    ——周恩来

    请回答:

    1. (1) 两则材料中的“他”“先生”指谁?
    2. (2) 这两则材料是在什么事件发生时说的?他们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3. (3) 如果你是当时的国民,你会赞同谁的主张,为什么?如果当时的英美两国也和你赞同的主张一样,你认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