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题

日期: 2024-05-04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

选择题

试题详情
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闪耀的一笔,以下不属于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的是( )
A、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落后
B、 临时政府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的社会矛盾激化
D、 沙皇统治已被推翻
试题详情
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主要是为了争夺欧洲霸权
B、 成员国社会性质的不同是两大军事集团的根本区别
C、 法德矛盾是当时欧洲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D、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帝国主义试图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
试题详情
“普林西普的左轮手枪在决定性的一天——1914年6月28日——发出的枪声传遍了全世界,枪声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这句话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
A、 三国同盟的形成
B、 三国协约的形成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试题详情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交战国有30多个,包括约15亿人口,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4,交战双方动员7000万人,人伍士兵占有劳动能力男子总数的30%。”这段材料可以佐证1914-1918年的战争( )
A、 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
B、 是一场具有世界规模的战争
C、 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
D、 给协约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
试题详情
一位参加某国际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该代表所说的“纠缠不清”表现为( )
A、 德国拒绝赔偿
B、 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矛后重重
C、 日本实力增强
D、 中国未能摆脱被帝国主义支配的局面
试题详情
史载,沙皇尼古拉二世于1917年3月15日让位给他的兄弟米哈伊尔,而米哈伊尔第二天就放弃了王位。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起义军攻占冬宫
B、 协约国占据上风
C、 皇权纷争内讧
D、 爆发二月革命
试题详情
有学者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这意在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 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B、 结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C、 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 有利于被压迫地区的民族解放
试题详情
“这场在27个战胜国之间的会谈在争吵中持续了五个月,最终艰难地达成了共识。”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在巴黎和会上( )
A、 各国利益间的相互争夺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后果严重
C、 苏维埃俄国未曾被邀请
D、 参加会议的国家数量多
试题详情
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下列不属于其中条款的是( )
A、 阿尔萨斯一洛林归还法国
B、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C、 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独立
D、 允许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试题详情
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重要地点一火车站、桥梁、银行和政府大厦。这场革命之所以顺利主要是因为( )
A、 列宁亲自到现场领导武装起义
B、 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布尔什维克党已成为第一大党
D、 临时政府失去民心
试题详情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B、 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
C、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D、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毒气等新式武器
试题详情
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宪法,其中规定:墨西哥一切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外国人不得随意开采、利用。由此可见,这部宪法( )
A、 体现了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景
B、 特别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C、 表明国家问题主要来自外部
D、 造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试题详情
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苏联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
A、 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 重工业发展迅速
C、 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D、 完成农业集体化
试题详情
下列这组图片可以用来说明(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 战争的进程有效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C、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大量国家卷人这场人类浩劫
D、 科技进步大大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
试题详情
20世纪70年代以后,苏联重工业的片面发展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其发展战略始终难以转到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效率为中心的集约化轨道。由此可见,此时苏联模式( )
A、 制约了产业转型
B、 改善了民众生活
C、 突破了发展困境
D、 撚循了经济规律
试题详情
列宁说:“战争使最文明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陷于饥饿的境地。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地加速了社会的发展。”由此推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积极作用是( )
A、 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B、 推动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C、 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体系
D、 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试题详情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落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判断,该材料( )
A、 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完全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C、 认为苏联模式有合理之处
D、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试题详情
“临时政府悬求人们忍耐,而苏维埃则要求立刻实现和平,立即分配土地,以此争取人民大众。显然,苏维埃随着战争所引起的危机而再次出现,是很自然的。”这一表述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 战争激化社会矛盾
B、 苏维埃掌握政权
C、 临时政府缺乏魄力
D、 土地分配不均
试题详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某国一政治派别向英国殖民当局提出英军撤离、准许完全独立的要求,并组织代表团准备到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还要求到巴黎和会申诉,遭到英国政府的拒绝后,又发生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风潮,迅速席卷全国。“某国”指的是( )
A、 埃及
B、 印度
C、 中国
D、 墨西哥
试题详情
下面的示意图呈现了某一时期苏俄(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其中(1)处探索的主要作用是( )

A、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B、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C、 推动了商品经济持续繁荣
D、 使苏联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材料分析题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与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资金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现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上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经济体制“实行工商业的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把其他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统统消灭掉。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试题详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影响深远,引发了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1918年间发生的这次战争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战争……战争在革命中结出果实,同时为未来播下了引起新的、更致命的冲突的种子。

一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一一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三】在1919年的会议上,最后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划德国疆界;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