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年春季期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步练习

日期: 2024-05-31 高二下学期思想政治

单选题

试题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秉持开放包容成就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原因在于(   )

①开放包容可以吸纳人类一切文化成果,壮大中华文化规模

②开放包容便于其他国家更好借鉴中华文化,发展他国文化

③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展示中华文化特色魅力,坚守中华文化

④能够在文化交融中吸收别民族文化的长处,丰富中华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近年来,福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福建省700多万名实名注册志愿者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乡村振兴主战场、群众急需之时冲在前线、战在关键,大力推动理论宣讲、乡村振兴、文化文艺、文明实践、扶弱帮困等志愿服务项目扎根基层,落地见效。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是基于(    )

①志愿服务活动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方式  
②弘扬时代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传递正能量,发挥传统道德对人的促进作用  
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人给航天器取名”。我们的导航卫星叫“北斗”、全球卫星星座通信系统叫“鸿雁”、嫦娥四号中继卫星叫“鹊桥”、运载火箭叫“长征”……每一个响亮的名字背后,都是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航天器命名的“中式浪漫”( )

①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
②承载着家国情怀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③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力和与时俱进的创造力
④蕴含丰富历史内涵和人文信息实现了文化交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2023年9月12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来自广州的话剧《日出》、深圳的舞剧《咏春》、江门的舞剧《侨批·家国》等多部具有中国气派、湾区特色、岭南风韵的原创精品,在本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舞台同步唱响,擦亮岭南文艺lP,激活文旅新名片,一幅绚丽多彩的“湾区文艺地图”徐徐展开。由此可见,本届文化艺术节的开展有利于(   )

①文化在与经济相交融中彰显出文化的功能

②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激活文化消费新动能

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④把城市漫游文化形式作为文化发展的重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长江承载的是民族发展大计。2023年8月3日至 5日,由长江文化促进会主办的“新时代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践探索与展望”研讨会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举办,会议就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难点问题、挖掘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协作联动机制等形成共识。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要(   )

①立足长江文化的物质载体,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②加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重点挖掘经济价值

③挖掘和弘扬长江文化内涵,提高长江文化“走出去”水平

④全面推进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2023年12月1~3日,2023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暨创意设计博览会举行,1.3万平方米的展示现场,5大特色展区,300多家企业,100多位艺术家,“黑土特色+创意赋能”,让更多的市民、游客借这个平台,走近和了解黑龙江工艺美术的独特艺术魅力,展会期间共达成17个签约项目,签约总额7900余万元。可见(    )

①优秀文化能推动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要搭建物质载体,营造文化传承的浓厚氛围

③不同时代的经济、政治决定不同时代的文化  
④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试题详情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主要表现在(    )

①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②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④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 2023年4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举行会谈
B、 当地时间15日,苏丹武装部队同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喀上穆等地发生激烈武装冲突
C、 截至4月中旬,内蒙古满洲里口岸出入境中欧班列累计突破2万列
D、 2023年4月9日,中阮独奏的西班牙名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在央视音乐频道播出
试题详情
2023年11月4日,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4个工程成功入选。我国古代很多灌溉工程遗产都沿用至今,并仍然发挥着较大作用。我国重视灌溉工程遗产的意义在于(   )

①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满足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需求

③创新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

④彰显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试题详情
山东省某实验高中构建了以校本课程为主渠道、以语文课和书法课为侧翼的“一核两翼”甲骨文教学范式,让不同阶段的学生通过书法、字源探究、字形字义解析等不同方式,学习汉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渊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使甲骨文由高冷变得亲民。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活”了起来,启示我们(   )

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守正创新,推陈出新

②实现教育方式的变革,不断丰富汉字的文化内涵

③对传统文化中陈旧的表达形式要进行创造性转化

④探索和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爆款”动画,无不是通过塑造鲜明的美学风格,以自成体系的“画风”获得认可。深受观众喜爱的《深海》、《中国奇谭》、《三体》等作品,凭借独特的中华美学风格将“中国动画学派”话题推到台前。由此可见(    )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动画学派创作的有利条件
B、 现代科学技术是艺术创作的根本源泉和不竭动力
C、 适合青少年需求的美学风格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D、 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动画艺术创作的立足点
试题详情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再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党员干部要替民解忧、为民造福,主动深入农家小院、田间地头、社区网格,染“烟火气”、沾“人情味”。材料表明(    )

①文化建设要听取人民的呼声  
②爱国主义是一以贯之的民族精神纽带

③民族文化是不同民族相互区别的独特标识  
④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从稻鱼共生的农耕技术,到节气时序的农耕经验,再到耕读为本的农耕文化,农耕文明的优秀遗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近年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农民技能大赛,发布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农耕文明的传承活动不断兴起和开展。开展农耕文明的传承活动有利于(   )

①传承优秀农耕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动力

②利用我国古代农耕技术,提高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

③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农耕文明顺应现代社会的潮流,逐步转化为工业文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试题详情
20世纪上半叶,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曾赴日、美、苏演出,引起轰动。京剧表演艺术由此得到这些国家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与这些国家的戏剧观念发生碰撞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戏剧及其他艺术的发展。由此可知(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交流互鉴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文化交融促进文化发展

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批判中不断发展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古人早就观察到藕断丝连的现象,并从荷花茎秆中提取出丝状纤维,搓捻成线,用于织造。当代中国设计师不仅从古代文献中恢复了失传的藕丝织造技艺,而且推陈出新,制作出色泽自然、触感柔软又抗褶皱的个性化、艺术化的织物。传统藕丝织造技艺的当代复兴表明( )

①古代文献是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发展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

③传统技艺的传承不必囿于形式

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核心理念在于文化传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试题详情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念。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理想和精神高度。可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②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文化的渗透力

③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④能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萌萌态、胖乎乎的春晚吉祥物“兔圆圆”,其标志性的四颗门齿取自于“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的典型特征。它不仅仅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生肖兔,更是凝结中国科学家求索精神的中国白兔“祖先”。伴随“兔圆圆”一起跃然眼前的,还有2023年春晚主视觉标识,它从“兔圆圆”奔跃向上的姿态定格而来,同时又是书法草书“卯”字的幻化变体,整体设计充满了踔厉奋发新征程的动势和丰神俊逸的力道,彰显出汉字亦字亦画的独特美感。春晚标识和吉祥物设计(    )

 

①具有独特的艺术构思,体现了认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使春晚更具东方神韵,反映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③发展了中华生肖文化,说明了认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现实性活动

④彰显传承与创新之美,将中国科学家求索精神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重庆市欧营村通过打造艺术墙绘、特色布展以及文化培训活动等文化元素赋能乡村发展,当地橙乡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应运而生,以特色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③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④文化有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编剧莫言在《我们的荆柯》创作中,在遥远的历史人物身上赋予现代人的思想,“这个厉史剧需要一个新的排法,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历史在新解中寻求生命力,而戏剧在这一刻像镜子一样。”导演任鸣在二度创作中进行了东方美学的探索,成就了这部戏全新的艺术风格,也是这部作品能够让观众引发共鸣的原因。由此可见(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当代相适应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④优秀的文学作品凝魂聚力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成都大运会会徽主体设计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对应英文University中的首字母“U”为基础形态,糅合了“太阳神鸟”与“凤凰”这两种典型的中国元素,以曲线切割的方式将“U”分割成朱红、明黄、翠绿、湖蓝四个渐变色块,并与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标志元素一脉相承。该设计(   )

①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②诠释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运用流行元素对传统文化重新阐释

④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文房器物指文人的书房、书斋及相关器具。历代文人墨客以书籍、器物、字画为载体,不断阐释着文房文化。2023年7月6日开幕的“赓续文脉——中国文房艺术展”共展出古代及当代文房器物600余件。本次展览以“器以载道”为宗旨,系统介绍了中国历代文房的文化、美学和制作工艺。假如你参观了此次展览,你的感受可能是(    )

①中国文房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国文房文化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文化

③文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

④文房对展现中华文化精神有重要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试题详情
盛世修文,中国国家版本馆典藏10大类版本、2500余万册藏品、上万件展品。2023年10月19日下午,该馆迎来首位外国最高领导人,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他指出:“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无价之宝。”中国国家版本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并以版本为媒,搭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桥梁。可见(   )

①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中国国情,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互鉴

②展现中华文化时代风采,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③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赓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明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爱国主义伟大实践,书写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和各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包括利用红色资源、文物古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类文化场馆等各类资源。材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

②要融通中外不同文化资源,创新性地开展爱国主题教育

③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

④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挥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人的积极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亚运会火炬“薪火”,设计思想源自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火炬的造型庄重大气,意蕴深远,包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与哲思,以玉琮为表征,整体轮廓曲线犹如手握薪柴,既寓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也在动静之中,由内而外进发出运动拼搏精神和璀璨的亚运光芒。火炬的设计体现了(    )

①融通古今,增添传统文化新的基本内涵  ②守正创新,结合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③与时俱进,在文化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  ④服务人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文化需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试题详情
在浙江,传统戏曲正在圈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摇滚戏歌《台州人》结合了台州乱弹、摇滚乐、戏歌和Rap;实验瓯剧《伤抉》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既继承了传统戏曲的歌舞、乐器、程式技巧,同时也融入了从傩戏中发展而来的面具、舞蹈等传统符号。宁波市甬剧团打造的《入戏雷雨》运用实景化的雨幕和投影,使观众像在看5D演出,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这启示我们文艺创作(   )

①要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外来有益文化成果

②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

③要守正创新,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④要坚持洋为中用,实现不同民族文化和谐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主观题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老字号是我国工商业发展历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拥有世代传承的独特产品、技艺和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也有丰富的文化价值。目前,我国有中华老字号1128家、地方老字号3277家,具中,有701家中华老字号创立至今超过100年,从行业看,这些老字号广泛分布在食品加工、餐饮住宿、居民服务等20多个领域。从规模看,全国老字号年营业收入超过2万亿元,在消费促进、产业升级、文化引领、民族自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中华老字号的荣誉也不是一劳永逸。2023年11月,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将长期经营不善,已经破产、注销、倒闭,或者丧失老字号注册商标所有权、使用权的55个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对经营不佳、业绩下滑的73个品牌,要求6个月予以整改。此举就是通过“有进有出”的动态监管制度,确保老字号金字招牌的成色。此外,5部门还对981家中华老字号品牌予以“复核通过”,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以通过复核的中华老字号为重点,总结推广企业在消费促进、质量管理、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典型经验,指导企业对照更高标准、更高要求进一步强优势、提品质、补短板,持续提升文化承载力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发挥中华老字号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相关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通过“有进有出”的动态监管制度,确保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成色的价值。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儿女历来尊崇“精忠报国”、“以身许国”、“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等爱国行为和精神,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爱国主义和斗争精神的高度结合,都书写了壮美的历史篇章。近代以来,正是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支撑激励下,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开始了救亡图存、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征程。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在爱国奋斗精神的感召下,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推动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新征程上,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汇聚起无数个你我的力量,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前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我国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因。

试题详情
寒露时节,荷桂生辉。以“最忆是杭州”为主题的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传达出了从期盼到相会再到告别的欢庆和惜别之情。伴随着现场童声演唱《江南好》,巨大的英文单词“Asia”从钱塘江边飘向奥体中心,与奔涌的钱塘潮水融在一起落在场内。当19朵巨大的桂花不断上升,将芬芳带向远方;当手持金色之花的少女翩翩起舞,将亚运会的精彩瞬间存入花瓣,见证运动员的收获与荣光;当主火炬缓缓熄灭,“数字火炬手”带着满满的亚运记忆、杭州记忆、中国记忆依依不舍离开奥体中心,化为漫天星辰,“中国式浪漫”的唯美演绎直抵心扉、令人动容。

有人认为,演绎“中国式浪漫”,只需要坚守民族文化。请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和摇篮。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中华文明历史表明,黄河流域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凝聚作用。黄河文化以其博大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刻影响着中国近现代的革命事业,同时创造性地吸收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实践中发展出了红色文化、爱国主义及生态文明等新的文化内涵,为黄河文化乃至中华文明增添了新鲜的内容。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