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年春季期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综合提升练

日期: 2024-06-15 高二上学期思想政治

选择题

试题详情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对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了全面部署。关于依法治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②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③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④国家机关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试题详情
下列古语能体现法治的是(   )

①欲知平直,则必准绳     ②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③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④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试题详情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法治新纪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下列选项是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的是(    )

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③把依法执政确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④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成功移植到了中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例如,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是按照法创立和表现的形式所作的分类;宪法和普通法律是按照法律的内容和效力的强弱所作的分类;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四种历史类型的法。下列关于我国当代的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

①是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和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②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

③其职能只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个领域中

④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规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一个国家的民情民风民俗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法律特征。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你认为传统中华法系的特征是( )
A、 尚法自然,无为而治
B、 西学东渐,中西结合
C、 注重伦理,三教合一
D、 以礼入法,礼刑结合
试题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根据民法典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表明在国家治理中 (  )

①法律和道德可以协同调解民事纠纷

②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③道德的践行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④道德法制化是培养良好社会风尚的根本措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法的繁体字写作“灋”,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其字形由“氵(水)”“廌(zhì)”“去”三部分组成,“水”代表法律、法度公平如水;“廌”就是獬豸,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能明辨善恶是非的神兽;“去”是去除坏人的意思。下面关于“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②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

③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④自古法律就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试题详情
经济发展、社会有序、政治稳定与法治昌明,相互依存、相互支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能否在国家发展的全局中来布局法治,能否让法治适应国家发展的大局,绝不是浪漫主义的“随意选”,而只能是现实主义的“弹钢琴”。这启示我们 (  )
A、 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才能建设法治国家
B、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C、 法治建设要与国情和社会制度相适应
D、 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才能提高立法质量
试题详情
文明的细节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体现。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得了流感佩戴口罩……这些行为被写进《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这表明向不文明行为说“不”,可以 (  )
A、 协同各种社会力量,完善多方合力的道德教育体系
B、 由党履行社会建设职能,开展文明素质提升专项行动
C、 发挥法律对社会文明进步的促进作用
D、 坚持公正司法,建立不文明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试题详情
公交地铁霸座、遛狗不拴绳、共享单车乱停放等不文明行为将被规范,并受到相应惩处。2020年4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②该条例须经市人大代表审议并通过——人大代表行使立法权

③开展一次为期20天的促进文明行为社会问卷调查——为立法提供民意参考

④条例通过后由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对严重不文明行为开展联合惩戒——依法执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试题详情
《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强调(  )
A、 法律很昂贵,违法代价大
B、 聪明人不逃避法律的实施
C、 勇敢的人从不与法律争执
D、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试题详情
“法者,治之端也。”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有 (  )

①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②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全部意志

③法是一种社会规范,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④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我们常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观点体现了 (  )
A、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B、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 法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 法只对被统治阶级有约束力
试题详情
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中关于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的规定,判决粮油公司全额向农户支付购粮款。这一案例 (  )

①主要体现了法的政治职能

②主要体现了法的社会职能

③体现了法具有阶级性

④体现了法能调节社会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法治中国建设成效卓著。其中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  )

①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②就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

③必须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是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国体决定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党的十九大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以此来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统一领导。这是对未来全面依法治国最大的组织保障。十九大修订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加上十八大以来对一系列党内重要法规诸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的制定完善,使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制度层面得以进一步落实。下列法治体系中与上述材料对应恰当的是 (  )                  

①党内法规体系 ②法律规范体系

③法治保障体系 ④法治监督体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学们就“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展开讨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
A、 平等意味着人与人之间不能存在任何差别
B、 “军人优先”是一种特权,不符合平等的原则
C、 “衣冠不整者请勿入内”是对特定人群的歧视
D、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要反对特权和歧视
试题详情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到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任务;从1999年“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到党的十六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 我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C、 我国尚未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D、 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试题详情
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它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家学说的精华。下列关于中华法系发展的传导历程正确的是 (  )

①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②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

④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A、 ①→②→④→③
B、 ④→①→②→③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③→④
试题详情
随着全社会对司法文明的日益关注,司法活动也越来越注重“人性化”。例如,司法机关明确规定不再组织罪犯“游街示众”以及组织“公开宣判大会”,不再以侵犯罪犯人格尊严的方式来震慑犯罪人等。上述我国司法文明的进步折射出  (  )

①任何公民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②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③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

④任何公民都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非选择题

试题详情
2020年初,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全社会形成依法防控的强大合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但战“疫”防控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的法律不够完善;出现少数抗拒防控、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破坏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个别地方和干部落实疫情防控部署简单粗暴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有关知识,就党和国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升依法治理能力提出你的建议。

试题详情
法治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请运用所学的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的知识将下表补充完整。

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需要

说明体现的全面

依法治国的原则

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

(1)

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

(2)

有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的法治体系和法治实践

(3)

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4)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