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复习卷(一)

日期: 2024-06-01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

选择题

试题详情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材料中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A、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B、 《凡尔赛和约》签订
C、 慕尼黑会议召开
D、 德军突袭波兰
试题详情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他留下了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材料中“桎梏”指(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苏联模式
D、 华沙条约组织
试题详情
战争大约900万人战死(相当于过去1000年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人数的总和),2000多万人受伤,350万人终身残疾。上述材料旨在强调( )
A、 战争的残酷
B、 战争的规模
C、 战争的性质
D、 战争的经过
试题详情
一位参加某国际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该代表所说的“纠缠不清”表现为( )
A、 德国拒绝赔偿
B、 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矛后重重
C、 日本实力增强
D、 中国未能摆脱被帝国主义支配的局面
试题详情
有学者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这意在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 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B、 结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C、 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 有利于被压迫地区的民族解放
试题详情
1922年,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宣布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里所指的“错误”是( )
A、 鼓励支持发展手工纺织业
B、 提出的要求未被当局采纳
C、 没有及时制止农民焚烧警察局
D、 没有明确提出运动的口号
试题详情
1919年3月2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它将会对战胜国进行报复。”这段材料表明( )

①英国反对缔结处置德国的和约②英国认为《凡尔赛条约》是不公平的③劳合●乔治预感

到德国复仇主义者的威胁④《凡尔赛条约》将导致战胜国和战败国的矛盾激化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试题详情
以下主题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试题详情
罗斯福认为:政府要给处于经济金字塔底层的人创造条件,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从总的财富中取得足以满足需要的一份。在他的新政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B、 调整农业政策
C、 推行“以工代赈”
D、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试题详情
一位著名的记者曾经在1933年分别游历了苏联。美国。中国和德国,发出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B、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C、 中国东北三省已沦为日本殖民地
D、 德国进攻波兰,二战爆发
试题详情
有学者认为,“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二者的相似之处是( )
A、 为了应对令人痛苦的危机
B、 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 帮助本国渡过了严重危机
D、 提出“政治多元化”的主张
试题详情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的危机。这最能反映危机( )
A、 波及范围特别广
B、 持续时间特别长
C、 破坏性特别大
D、 来势特别猛烈
试题详情
威廉●爱洛克腾堡在《罗斯福与新政(1932-1940年)》中写道:“1933年至1938年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作者旨在说明“新政”( )
A、 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B、 改变了自由放任经济的旧传统
C、 促进了美国制度上的变革
D、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试题详情
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
A、 中国是世界强国
B、 美国重视中国抗战的作用
C、 中国会打败日本
D、 美国将派兵参加中国抗战
试题详情
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 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B、 1933年希特勒上台
C、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 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试题详情
1942年1月,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的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文件是( )
A、 《凡尔赛条约》
B、 《慕尼黑协定》
C、 《联合国宪章》
D、 《联合国家宣言》
试题详情
罗斯福在对日宣战演说中说:“自1941年12月7日一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美日“处于战争状态”的影响是( )
A、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C、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D、 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
试题详情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其中①处应为( )

A、 莫斯科保卫战
B、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 诺曼底登陆
D、 德国无条件投降
试题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把世界分为“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 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C、 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D、 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试题详情
下图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图。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

A、 战后繁荣,持续发展
B、 经济危机,地位下降
C、 通货膨胀,债务加重
D、 信息化和全球化
试题详情
如下图所示,战后美、日、西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关于这-变化,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欧三足鼎立
B、 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经济强国地位
C、 欧共体的建立促进了欧洲的崛起
D、 日本.上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试题详情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刻意去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去发表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这段材料表明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 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 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试题详情
201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30周年纪念日。这道“德国的伤疤”东德官方称之为“反法西斯防卫墙”,西柏林市政府则认为这是限制行动自由的“耻辱之墙”。同一面柏林墙却有不同的称谓,是因为( )
A、 美苏两国冷战对峙
B、 社会制度认可度的区别
C、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 雅尔塔体系遭到了破坏
试题详情
亚非国家首次在没有殖民列强参与下独立自主处理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规模国际会议是( )
A、 巴黎和会
B、 联合国大会
C、 万隆会议
D、 日内瓦会议
试题详情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是( )
A、 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
B、 经济相对稳定、持续发展
C、 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
D、 经济危机频繁发生

材料分析题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了战争。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后,帝国主义创造出了殖民统治的新理论,建立了新的世界体系。

【材料二】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政治的力量。

【材料三】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迎接“多极合作时代”的到来》,有改动

试题详情
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1918年,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而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是欧洲由盛转衰的分水岭。这场战争也为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还因为在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厮杀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它们是顾不上立即动手扼杀俄国革命的。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在危机中打响。……到这时,民族对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都达到了极点,现代社会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究变成了历史的转折点:战争转变成“人民的战争”,人民战胜了强权,正义战胜了邪恶。这次大战和上一次不同,善和恶的阵营都壁垒分明。

——摘自钱乘旦《不平衡的发展》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的战时同盟基础迅速发生了动摇,双方的战略目标发生了直接的冲突。加上它们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固有的冲突,使得美苏矛盾和分歧的尖锐化变得不可避免。

材料四: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材料五: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欧美传统强国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世界格局有“碎片化”时代

材料六: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时期。……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摘自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报告

试题详情
对近代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进行探究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请回答有关问题。

请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