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在湖北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5100年的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以及大量稻作遗存、磨光黑陶等。这些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    )
    A . 炎黄部落起源 B . 原始农耕生产 C . 史前制瓷技术 D . 大禹治水过程
  • 1.  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们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并建有希腊式剧场和体育场,这些城市定期巡回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 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B . 希腊的城邦制度影响深远 C . 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D . 亚历山大东征的客观作用
  •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魅力,蕴含着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某校历史组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践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1. (1) 【任务一  研文物中的文化】

      左图部分文字为“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意为:如果衡器的误差超过十六两,那么负责管理衡器的官员啬夫将被罚缴一件铠甲;如果误差在十六两以下到八两之间,则会被罚缴一个盾牌。)

      图一 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

      图二 奏乐陶俑(云南大理出土。749年,南诏王带回龟兹乐两部,图为南诏国演奏胡乐的艺术再现)

      图一、图二所示文物按照史料类型,都属于;图一能够实证秦朝推行的措施是
      从图二中我们还能获得唐朝哪些相关历史信息?

    2. (2) 【任务二  究戏剧中的精神】

      话剧《屈原》宣传海报

      1940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展抗日文化运动,要求南方局“应对发展文化运动问题⋯⋯加以切实研究。”遵照这一指示,由周恩来直接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以开展文艺创作、艺术演出等形式,宣传抗战、呼唤民主。

      1942年,重庆国泰剧场首次公开演出郭沫若新编历史剧《屈原》。该剧从创作、排练到公演,一直得到周恩来和南方局的指导和支持。它以艺术的形式对古代诗人屈原的刚毅性格、崇高抱负、家国情怀进行了生动演绎。《屈原》呼吁全国人民抗战,反对妥协投降,其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宣传和张扬。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不正确”。

      A.除话剧《屈原》外,郭沫若在重庆还创作了《四世同堂》等作品。( )

      B.话剧的成功演出是南方局落实发展抗日文化运动指示的具体表现。( )

    3. (3) 根据任务二的图文信息,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政策产生的历史作用。
    4. (4) 【任务三  析实践中的理念】

      农业、农村是国家繁荣安定之基。新世纪,我国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2000年中央决定在安徽全省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3年在全国推开,到2005年全国已有28个省级行政区全面免征农业税。自2006年1月起,中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一个在我国存在了2600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粮农马海福说:“我家每亩地年净收益达到1000多元,真是赶上了好政策”。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整编

      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张《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邮票被设计成日历的格式,充满深意:上面一页大大的“税”字正在被撕掉,寓意取消农业税;露出半面的后一页,则是庄稼在彩虹下葱郁生长,寓意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农业大发展的前景。全面取消农业税,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惜民之力、恤民之患、体民之心的原则和理想,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为邦本”思想的发扬光大。

      ——据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等整编

      根据任务三中的材料,概括我国取消农业税进程的特点,并分析我国取消农业税的历史意义。

    5. (5) 综上,我们应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 下表是某历史老师梳理的我国古代部分政权的统治措施。这些措施都(    )

    时期

    主要史实

    西周

    周武王灭商后,对“殷遗民”实行“殷人治殷”

    魏晋

    匈奴刘汉政权针对境内多民族共存局面,实行“胡汉分治”

    辽朝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A . 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治理方式 B . 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C . 改变了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 D . 形成了政权并立的格局
  • 1.  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劳动者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谷物加工的场景:左边3人扶在栏杆一头,借用身体下压的力量,启动杆头,达到舂米的效果。据此可知(    )

    A . 四川地区经济较发达 B . 劳动者精通力学理论 C . 实用技术应用于生产活动 D . 政府组织大规模集体劳动
  • 1.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叙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C .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后研制出无烟炸药 D . 1937年8月至9月,民生公司将数万名川军运送出川对日作战
  • 1.  李大钊在“一战”将结束时说:“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而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 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B .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C . “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 . 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了“一战”
  • 1.  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例如减租的办法是把农民交给地主的原租额减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和各种形式的高利贷一律取缔。这一举措(    )
    A . 消灭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B . 标志着根据地民主政权的建立 C .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 使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
  • 1.  从下列两幅形势图中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A . 革命运动都从南到北席卷全国 B . 革命中宣布独立的省区完全相同 C . 两次斗争都反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D . 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展开了不懈斗争
  • 1.  如图所示为1902年发行的儿童读物《启蒙画报》中的一幅图画。在一个书房里,墙上挂着火枪,中间站着一位意气飞扬的少年,正注视着桌上的地球仪。图画作者意在(    )

    A . 肯定义和团运动意义 B . 宣传新式报刊的创办 C . 激发救国图强的志气 D . 颂扬全国学制的统一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