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小张在洗衣服时,对家里的洗涤剂产生了兴趣。他联系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洗涤剂种类、去污原理、成分等展开了探究学习。

    任务一:认识洗涤剂种类

    【查阅资料】常用洗涤剂包括肥皂和合成洗涤剂。肥皂在软水中有良好的去污作用,但在硬水中洗涤效果很差,在酸性介质中会完全失去洗涤能力。合成洗涤剂的去污作用不受水质软硬的影响。

    1. (1) 【分析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检验水质软硬所用的试剂是
    2. (2) 任务二:了解洗涤剂去污原理

      【咨询老师】同学们咨询老师,知道了洗涤剂由助洗剂(Na2CO3、Na2SO4等)、表面活性剂和添加剂组成。表面活性剂能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并随水流动,从而使油污从衣物上分离出来。

      【小组讨论】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表面活性剂去油污的原理是

    3. (3) 任务三:探究洗涤剂成分

      小明拿来家里的合成洗涤剂,在实验室里与同学们对其中的部分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想假设】该洗涤剂中含有Na2CO3和Na2SO4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取少量水于试管中,向水中加入少量合成洗涤剂,再向其中滴加

      有气泡产生

      洗涤剂中含有Na2CO3和Na2SO4

      步骤二

      取步骤一的剩余液体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4. (4) 【反思评价】

      小明同学在步骤一中加入稀硫酸也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小刚同学认为小明做法不对,理由是

    5. (5) 步骤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 (6) 任务四:制作洗涤剂家庭小贴士

      【成果展示】同学们从洗涤剂的使用环境、环保要求、资源节约等角度进行了要点总结,并制作了家庭小贴士,请你与他们共同完成有关内容的叙写。

      洗涤剂家庭小贴士

      1.根据水质选用洗涤剂。

      2.

      3.……

  • 1. 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6000 L氧气加压可装入40 L的钢瓶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C . 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D . 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 1. 安全问题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不需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B .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 C . 发霉的花生,可用水洗干净后食用 D . 为保证用水安全,只能喝纯净水
  • 1. 下列物质混合,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 植物油与水 B . 碘与酒精 C . 食盐与水 D . 面粉与水
  • 1.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红色固体 B . 浓盐酸打开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C .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 硝酸铵溶于水时温度降低
  • 1. 某同学在常温下进行了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借助计算机绘制出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烧瓶中的溶液在a点时滴加酚酞溶液显无色 B . 在b点时恰好完全反应 C . 在c点时溶液加入碳酸钠粉末,无明显现象 D . 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里逐渐减少
  • 1.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BaCl2、NaNO3、KOH B . H2SO4、NaCl、Na2CO3 C . K2SO4、NaCl、BaCl2 D . KCl、AgNO3、NaCl
  • 1. 用化学用语表示:
    1. (1) 硅元素
    2. (2) 2个氢分子
    3. (3) 3个镁离子
    4. (4) 氯化亚铁
    5. (5) 标出硫酸铜中硫元素化合价
  • 1.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将下列化学物质的标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生石灰   B.活性炭   C.石墨   D.钛合金   E.明矾

    1. (1) 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
    2. (2) 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3. (3) 可用于除异味和色素的是
    4. (4) 可用于作人造骨骼的是
    5. (5) 可用作絮凝剂的是
  • 1. 某胃药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不与酸反应),小姗同学向锥形瓶中加入10 g该胃药,将30 g稀盐酸分三次等量加入,测出每次充分反应后锥形瓶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如下:

    实验编号

    每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7.1

    4.2

    4.2

    1. (1) 参与反应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g。
    2. (2) 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具体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